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视频】“我们何以成为我们”艺术家群展

2017-02-28 17:40

“我们何以成为我们”艺术家群展 展览现场

  2月25日,“我们何以成为我们”艺术家群展在言午画廊开幕。本次展览由彭忠明策展,何雨、李青、李文光、李易纹、刘国强、祁磊、冉凯、温一沛、伍伟、萧搏、岳云龙、郑文昕、朱玺13位艺术家参展。展览旨在呈现在当代艺术开放性的框架内,尤其是在观念艺术和新媒体得以普遍运用的时下,年轻一代艺术家创作的多重走向。

“我们何以成为我们”艺术家群展 展览现场

  策展人彭忠明解释举办本次展览的理由:“在这一时代里,科技与信息的高速发展让我们生活更加便捷的同时,也让我们对此生成了强烈的依赖,是变相绑架了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在一切以速度为前提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下,作为个体的“青年”被这一人工制造出来的幻像所裹胁而迷失自我,并加重了每一个人内心的焦虑、惶恐和孤独感。我们通过这个展览,来再次思考和讨论被艺术界已经用滥的‘青年’这一词汇,是有其内在必要性和外在社会价值的。”

  如展览名“我们何以成为我们”所述,每个艺术家都以不同风貌的作品回应这个问题。

朱玺 《漂流剧场》 布面丙烯 95x170cm 2016

  比如,艺术家朱玺带来绘画作品《漂流剧场》,以往以装置为主的朱玺试图在这次展览中呈现一个“大多数观众不了解的自己”,与装置作品相同,他的绘画同样注重“空间感”。朱玺告诉雅昌艺术网,他以往在做装置时会制作草图,而绘画成为他思考方式的一部分。在创作《漂流剧场》时,他并不刻意寻找创作灵感或理由,但它符合他一贯追求的诗性语言和叙事性探讨。“无论是绘画还是装置,我的作品目前不会用抽象艺术的创作方式,因为它无法实现我对于叙事的探讨。”朱玺说。

郑文昕 《我们似曾相遇》 布面丙烯 180x180cm 2016

  再如,艺术家郑文昕带来作品《我们似曾相遇》,这件作品延续艺术家对人和自然、人和社会连接性的探讨。画面中大量的绿色和局部的土黄色在视觉传达上带有“森林”的意象,但对艺术家而言,这种符号化的语言并不是最重要的。过去几年,她逐渐从外部的观察,转向对内的自省,那些具象化的内容逐渐转换成接近抽象的语言,正如一个人的感情那样,往往是抽象而丰富的。

伍伟 《皮毛》 纸张 50x50x10cm 2016

  又如艺术家伍伟带来作品《皮毛》,整件作品看似浓密的橙黄色皮毛,而它却是用工具剪开纸张,再一根根粘贴上去的。伍伟的作品从书本出发,他认为,书在形式是“雕塑”、在内容上是呈现事件的载体,而与之对应的,便是原始的、野蛮的、和动物、生灵、和古老传说有关的生物。在这个基础上,艺术家完成了这类形态的作品。这些皮毛并非指某一种动物或生物,而是传达出一种有生命力、有视觉张力的作品。

  人们说,字如其人,事实上,作品又何尝不是?它可能无法用语言去概述、去定义,但从它存在的那一刻开始,它就是艺术家想表达的“我”。

  据悉,展览持续至3月31日。

李易纹 《聚光》 布面丙烯 80x100cm 2015

刘国强 《奇数与偶数-1》 木板丙烯 60×60cm×2 2016

冉凯 《气球》 布面油画丙烯 160x195cm 2015

岳云龙 《女神系列》 布面油画 80x80cm 2016

温一沛 《紫色空间-2》木板丙烯 200x200cm 2016

李青 《人类伴侣》 综合材料 100x55.5x24cm 2015

何雨 《阅后即焚》 高清影像 1920×1080P 2016

祁磊 《Mirror》 布面油画 150×120cm 2016

李文光 《5--5》 中性水笔,油彩,明胶,树脂,布面纸本拼贴 110x80cm 2016

萧搏 《草图3》 布面丙烯 200x150cm 2016

作者:叶旭栋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