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雕刻创作黄金期和全球艺术品收藏趋势变化——盛名之下其实难熬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倦勤以为,艺术品也应该扩展视野,放眼全球,然后收归自身,方可了然于心。
据欧洲艺术基金会(TEFAF)的研究显示,全球艺术品市场的收藏趋势和客户收藏品味,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转变——从聚焦一线名家,向多元化收藏转变。

undefined

例如,在当代艺术品市场中,曾经备受追捧的安迪·沃霍尔、赛·托姆布雷等以往拍场的蓝筹股,在近年来,公开拍卖市场的成交额下跌明显。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整体成交额下跌68.8%左右,从2015年的5.26亿美元降至2016年的1.63亿美元,赛·托姆布雷的拍卖成交额下跌53%,部分高端交易转为私洽方式进行。美国当代艺术拍卖市场的平均拍卖价格跌幅高达36%,致使成交额整体下跌35%。

undefined

而且越来越多的收藏家意识到,与其跟风买进几个顶级艺术明星的平庸作品(名家的普通作品,存世量其实并不小,同理,也包括国画的一些大家在内,也是差不多情况),还不如收藏名气稍弱但质量更高的精品,也就是说回归艺术价值本身,不盲目追求名气光环。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以往被美国藏家所追捧的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作品,2016年的拍卖总金额出人意料地大跌71%,从前一年的30亿美元急剧跌至8.66亿美元。发生类似市场变化的还有2016年在上海举办大展的现代艺术家贾科梅蒂。而名气稍逊或价格稍低的弗里达、罗丹、芒更等人的作品正从这种品位和潮流变化中受益,成为新一代的市场宠儿。

undefined

其实同样的趋势,在国内的不同收藏领域也或多或少表现出来。这体现了收藏家更务实和关注艺术品本身的价值,这也带给倦勤一些启示,就是对于雕刻艺术,同样是需要更多的关注作品本身,而并非单一追求头衔名气,特别是在雕刻行业这样相对特殊的圈层。

因为雕刻艺术,要冲击巅峰,创作出经典的作品,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对于技艺,经验都有很高的要求,代表自身巅峰的作品,对创作者体力和持续专注性的要求其实很高,一件作品花很长时间并不鲜见。因此往往是在三十多岁到四十多岁,这个阶段,经验积累足够,技艺已经娴熟,体力精力充沛,又不为名声所累,不需要频繁走穴应酬出席各种场合,能更专注的做艺术创作,这个阶段的创作,通常而言,更有价值。当然,也不乏高龄艺术家也专注创作佳品的先例,但那毕竟相对个例,而非普遍。年岁越长,艺术家声名日隆,反而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来创作作品,这也不独是雕刻行业的通例,其他行业概莫能外。

undefined


不止一个在雕刻艺术界声名赫赫的大师,私下交流时候有说过,想回归初心,难,难,难...毕竟现在家大业大,有那么多人需要靠他带队支撑,很难再放下一切,单纯靠着雕刀挑动生活、刻录感悟,这可能不算是什么悲哀,但是确实有点可。

倦勤也能深刻理解艺术家的无奈,毕竟谁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很难做到如此决绝的回归雕刻本身。所以,希望我们都能在青壮年,创作的黄金期,坚持匠心,真正做一些能流传后世的精品,不求被铭记,但求能不负初心。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