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展望:艺术家不应迷恋理论 应该回到直觉

2018-03-15 08:59

当地时间2018年3月7日,中国艺术家展望的《浮石》艺术计划,于西澳大利亚州帕斯市(Perth)美丽的日落沙滩考特斯洛Cottesloe的海面上成功实施。本次澳洲海岸雕塑展Sculpture by the Sea – 2018年考特斯洛展参展的中国艺术家包括青年艺术家宋建树、崔译。

▲ 展望作品《浮石》 于西澳Cottesloe澳州海岸雕塑展2018年,410x280x209cm 不锈钢拓石,摄影:Richard Watson

中国艺术家展望,作为西澳旅游局的特邀艺术嘉宾,专门为本次展览实施了该艺术项目。本次实施的该作品是展望“浮石计划”的第五次,也是第一次在印度洋上实施与观众近距离的漂浮,就此我们采访了艺术家展望。

展望表示,他的艺术作品并非直接面对社会问题,而是深入的面对个体的内在世界与内在宇宙——艺术家不应该迷恋理论,而是应该通过不断面对物质、面对材料,回到直觉,回到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本次在海岸雕塑展实施艺术项目,既是之前艺术计划的延续,也同时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 展望作品《浮石》于西澳Cottesloe Beach,2018 澳洲海岸雕塑展 410x280x209cm 不锈钢拓石,摄影:展望

▲ 艺术家展望(左)与澳洲海岸雕塑展中方负责人安妮Anni Ma(右)在作品前合影

西澳首府珀斯的沙滩考特斯洛位于印度洋的最东边,是国际十大日落沙滩,也是澳洲著名的度假与旅游胜地。主办方负责人大卫·汉德利表示,本次“澳洲海岸雕塑 - 2018年考特斯洛展”希望能让艺术作品与大众亲近,在轻松与幽默中回味无穷。

印度洋比起充满国际政治的太平洋,风浪极小的湛蓝海面,给人更多的是安宁与沉思的感觉。因此,艺术家展望在考特斯洛希望继续推进他对宇宙与世界的思考。在印度洋中漂浮,是艺术家对该系列作品的再一次升华。

这块来自于北京深山的大石,在经艺术家用不锈钢拓印之后,在印度洋的沉浮中,在人群与世俗的祥和中完成了其自在的漂浮。不锈钢山石在海面上闪烁移动,许多游客专门游向它抚摸互动,一同在波浪中旋转,趣味横生。

▲ 安装现场,图片由安妮Anni Ma提供

迄今不锈钢浮石的计划共有五次,可以说是艺术家所经历的几次作品升华。最初“浮石计划”的想法,起源于何香凝美术馆的雕塑展实施的“湖面漂浮”——这一时期可以视为艺术家从关注社会向关注内心开始转变。

第二次浮石计划,是2000年在山东实施的《跨越12海里:公海浮石漂流》。上次计划艺术家将自身化为浮石一路出海,在渔船载着浮石跨越12海里国境之后,浮石被抛下,消失在茫茫的公海之中。展望强调,当时他聚焦的是不再是中国艺术的现代性问题,而是如何面对国际,在国际视野中打开艺术家对世界与国际的思考。公海作为纯粹自由的存在,让浮石象征着面对无限自由、无限可能与无限危险的国际世界。而十分巧合的是,这一时期恰好也是中国加入WTO,开始真正面对国际世界、面临国际挑战的时刻。

而这一次,浮石所面对的是“印度洋”,面对的是人们如何在海滨的嬉戏中真正与艺术发生关系等问题。展望介绍到,他真正关心的是艺术对个人内在宇宙的关注,是在对人类面对内心时,无限的自由与绝对个人经验进行表达。公共艺术这个概念事实上并不是“艺术”,而应该替换一个词,譬如“创意经济”。艺术这个概念是从19世纪“为艺术而艺术”的概念中诞生出来的。当时的艺术家寻求着绝对的个人化表达,寻求着艺术中的绝对自由。艺术概念的诞生,因此仅仅与这种纯粹的个人化创作、个体思考有关,其他利用哲学、利用观念去工作的艺术,都很难被纳入到“艺术”这个范畴,而是应该另外起一个名字。展望还列举了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地标都没有纳入到美术史之中,譬如自由女神虽然是一件雕塑,但它并不是艺术史中十分重要的作品。因为这件作品最原初的想法,并不是来源于艺术家的独立思考,而是已经是一个政治的既定方案。

因此,展望认为他这一次的作品虽然是十分个人的创作,但并不等于它不可以与这个海滨与人们发生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交往,艺术可以通过它自身的魅力打动他人,让人们与他邂逅,而不是急于表达自我,强迫别人去接受他的想法。

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艺术家长时间处在背负了大量历史包袱的状态下,无法更好的轻松的面对艺术、面对自己的内心。这些包袱对于中国艺术家而言可能是个绕不开的问题,但放眼国际,对于澳大利亚人而言却并不是必须的。他们的生活很轻松,他们的历史问题已经在历史中解决了,那么就可以选择用一种轻松和幽默的方式在创作作品。这反而是中国艺术家、乃至中国人需要学习的地方——如何放下自己,轻松的享受艺术。

展望表示,落日沙滩Cottesloe正是这样一个让人能够彻底放松的地方。海滨上的每个建筑都规划的十分精致,而且十分有“节制”。他表示自己去过全世界许多沙滩,但所有事物都十分有“节制”的地方,西澳沙滩Cottesloe则是第一个。

▲ 宋建树作品,于西澳Cottesloe澳洲海岸雕塑展 图片由Anni Ma提供

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的青年艺术家宋建树,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青年艺术家崔译,也参加了本次Cottesloe 澳洲海岸雕塑展 。两人的作品广受好评,放置在展览十分重要的位置,获得了各种艺术评论者的赞赏。

大卫·汉德利表示,中国艺术家对于世界艺术,尤其是澳洲海岸雕塑展而言十分重要。澳洲海岸雕塑展已经持续了20年时间,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澳洲最大的户外公共雕塑展。但举办这个展览,全部需要各方面人士的赞助、艺术家的理想、与地方政府的支持。

▲ 崔译作品,于西澳Cottesloe 澳洲海岸雕塑展(Sculpture by the Sea)

1997年第一届海岸雕塑展举办的时候,整个预算只有400澳币,大卫·汉德利完全依靠着对澳洲的热爱与艺术的理想在工作,以此打动了所有人。每位艺术家都是自己付钱、自己动手来制作、运输、安装作品。这个传统一直保留到今天,参加Cottesloe海滨雕塑展的艺术家,主办方最初都只能为他们提供运输费用,作品制作费与维护费用都只能由艺术家个人垫付。但同时,在公益的展览结束之后,海滨雕塑展会帮助艺术家销售他们的作品,以此补助他们创作作品时的各种花费。

大卫·汉德利向我们介绍,与卡塞尔文献展等等纯粹由政府投资的公益展览不同,他们的展览是公益与商业的平衡。一开始是纯粹的公益行为,但等到将近第五年时,购买雕塑的人越来越多,展览之后销售的整体收入越来越高,公益与商业如何平衡的问题就开始日益突出——我们在新闻中查询到,曾经2010年就发生过澳洲画廊联合会(ACGA)抵制该展览的消息。

面对这些矛盾冲突,大卫·汉德利一再对我们强调,这是澳大利亚公益机构十分好的一种政策——它是公益与艺术的平衡。如果没有商业机制,这个雕塑展就必须要向观众收取门票,这就改变了他想要用艺术改造海滩文化的初衷。但商业机制又常常与公益相冲突,难以保证自身纯粹公益的立场。

澳大利亚政府允许他们在公益展览之外,另外以商业运营的方式,对海滨雕塑展这个纯公益机构进行赞助——这在欧洲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任何与私人商业行为有联系的公益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因此在展览之后为艺术家销售作品的收入,是支持整个公益组织能够持续经营下去的关键所在,展览的工作人员除当地的志愿者之外,还有一些长期雇佣的职员。并且,在展览同期举办相应艺术家的小型作品展览,可以帮助艺术家在澳洲当地获得认可与知名度。譬如青年艺术家宋建树的作品就受到了当地艺术收藏者的喜爱,屡获好评。

本次展览共有来自澳洲和世界各地共73位艺术家的作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来源:凤凰网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