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快讯】常青画廊卡斯滕·霍勒个展:一位把时间变成十进制的“科学艺术家”

“方法论”卡斯腾·霍勒个展

“方法论”卡斯腾·霍勒个展

8

常青画廊

已结束 2.9万+

常青画廊卡斯腾 · 霍勒个展“方法论”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讯)2018年3月23日,常青画廊推出艺术家卡斯腾 · 霍勒(Carsten Höller)新近作品展——“方法论”。这位艺术家有着复杂的身份及经历:他于1961年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母为德裔。之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加纳的比日瓦生活及长大。更有意思的是:在成为一位艺术家之前,他是一位科学家。从科学理性到艺术感性,卡斯滕一直试图在用他的方式对“真理”进行解答。

卡斯腾 · 霍勒个展展出现场

  笛卡尔1963年的《方法论》中写道:“将每个难题分成多个部分,使其能够找到且值得一个解决方案。”

  “存在于世界便是要对其进行划分”,这句话之于卡斯腾 · 霍勒,与其说是在形容政治现实,更像是在阐述数学真理。这位曾攻读自然科学、并钟情于分割法则的艺术家,探索着线条如何穿过平面、并不断衍生出迷人的新形式。在作品《分割(球体与地毯)》中:第一条线将地毯分为面积相等的两块,随后的每一条线都将分割后的方块再分为等同的两半。霍勒在方法论上的探讨,显然很有实践性且成果颇丰——他创造了无穷尽的色块和一系列几何体。在作品《分割圆(深红与白色背景上的白线)》中,置于特别切线处的白点使新的分割得以展开。

分割(球体与地毯),2014 年,球体直径:125 厘米,地毯:250 x 250 x 1.8 厘米;图片版权:卡斯滕·霍勒,致谢艺术家。

  视频作品《点数电影》展现了二十四个能够捕捉一对舞者飘忽动态的运动中的点。当这些点逐一消失,艺术家令观众重新审视自身感官的基础和界限。为了认知这个世界,我们该如何将其“划分”?给予繁杂的初始感官数据以形式与意义,是否无异于填补零星闪光的真知之间蒙昧的黑暗?

点数电影,1998年,图片版权:卡斯滕·霍勒,致谢艺术家。

  在球形笼里的两只金丝雀绕着一个中轴打转——新作《分割圆金丝雀移动装置(外黑内白)》看起来似乎在暗示:生命自身沿着无尽的“分割法则”进行——既将事物分离又使它们连结。然而,远不同于仅仅观察自然,科学思考总试图将事物进一步转化。科学强加于自然之上,同时也与其竞争,就像双色纸上版画系列作品——《鸟》中呈现的一样。所有被描绘之鸟都被囚养——自然界从未是它们的栖息地,正如鸟儿的存在,全然是人类活动之产物。通过处于彩色与黑白之间的印制版画,霍勒暗喻了这些杂交的鸟类脆弱的状态:介于自然和人类文明之间,却不完全属于其一。如果说霍勒巧妙地将“分割”无尽地乘衍,他也享受当二元对立阻碍其好奇研究时将其推翻的乐趣。

  在作品《十进制时钟(白色与粉色)》中,霍勒理性主义的本能关注时间的分割。运转的时钟以10小时、100分钟与100秒为刻度,提醒着我们:全球时间同质化,作为对万物相关性达到空前程度的回应,仅是近期发生的。《十进制时钟(白色与粉色)》呼应了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十进制计时实验,是对创造时间可比性和规则性的尝试的致礼。该作品也认可了多种非西方的时间测量方式,而非将它们视为对理性的威胁——将其赞誉为对我们在时间中存在之多样性的丰富表达。

三重巨型蘑菇,2017 年,毒蝇伞菇/ 黄斑蘑菇 / 肉色杯伞菌,聚酯蘑菇复制品:聚酯涂层、合成树脂、丙烯颜料、线、油灰、聚氨酯、硬泡沫、不锈钢,2017 年,挪威奥斯陆艺术中心。

  霍勒的思维方式规则借鉴了观察和探索的延伸概念。几何学家和实验室工程师仅是这位艺术家多重身份中的两个。他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依靠一种“幻觉认识论”:被更改的精神状态能够加强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对霍勒来说,蘑菇象征着这种感官之旅,不仅是它们具有的“魔法”效果,更是其藏于地底的复杂构造激起了这位艺术家研究员的好奇心。由聚酯制成的《三重巨型蘑菇》则是对这些科学还无法解释的鲜活、弯曲的有机体所带来的奇妙感觉的高耸宣言。放大的蘑菇模型所展示出的鲜艳世界,充满着爱丽丝仙境般的新奇感受。作为热情的分类者,霍勒将具有强烈感官作用的真菌宇宙重新整合成充满秩序的学术世界,就像在精心设计而带有玄机的视觉分类系统《双重蘑菇窗(二十四褶)》 中:近距离观察下,每个蘑菇标本都是一个蒙太奇——一半呈现了多种类别的野生蘑菇,另一半则是以毒性和神经性作用闻名的毒蝇伞菇。它们充分展示了霍勒艺术实验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恶意颠覆的风趣。

双重蘑菇窗(二十四褶),2017 年,聚氨酯铸蘑菇复制品,丙烯颜料、玻璃盘、金属 针、玻璃橱窗,黑色哑光涂层,145x25x175厘米。图片版权:卡斯滕·霍勒,致谢艺术家。

  在《苏摩》系列作品中,每个场景都由一只驯鹿、一名女模特和一朵新鲜的毒蝇伞菇构成——暗喻吠陀文学中提到的神秘物质。“苏摩”无论作为通往神界的道路或是精神启示的源头,都被吠陀人定义为神圣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类忘却了这一植物,使它们无法再被识别(尽管一些人认为吠陀祭司依靠毒蝇伞菇打开了“知觉之门”)。在该系列作品中,艺术家表明了研究者和圣人之间的某种选择性联系。至少在艺术媒介之中,现代科学与古老智慧的和解触手可及——霍勒在此提供“方法论”。

苏摩系列(2),2008 年,彩色印刷、铝塑板、木板、亚克力玻璃框,图像大小:101 x 114 厘米,纸张尺寸:129 x 140 厘米,边框:129 x 140 x 4.6 厘米。图片版权:卡斯滕·霍勒,致谢艺术家。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