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从朱利安·奥培个展开始 复星集团的艺术版图

2017-03-28 18:48

  ▲朱利安·奥培中国首展现场 图为复星艺术中心外景

  3月28日,朱利安·奥培中国首场个展亮相复星艺术中心。作为复星艺术中心的开幕首展,展览覆盖了艺术家50余件作品,涉及绘画、雕塑和装置,全面展示奥培对肖像的探索,以及对建筑、环境和景观的持续推进。

  复星艺术中心开幕首展 奥培国内“首秀”

  或许你会问,朱利安·奥培是谁?

  绝大多数人是被这些移动的人“圈粉”的▼

  四人不够?那来更多一点▼

  女儿才是最美的模特▼

  当然,除了人,换一群马儿跑跑也不错▼

  马太快?那来点笃悠悠的鱼▼

  趁你还没看花眼,雅昌君先说一句,这远不是朱利安·奥培的全部。

  他的人生才是“开挂”的。

  奥培1958年生于伦敦。他的父母都是“高知”——母亲是牛津大学的教师,父亲是名经济学家,曾在1970年在BBC主持过《The Money Programme》。或许是这个原因,少年时期,奥培在牛津度过。14岁时,奥培疯狂地爱上画画,但他不愿考艺术学院,觉得那是loser才做的事。最终,母亲说服了他。1982年,奥培毕业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在校期间,师从于《一棵橡树》的作者迈克尔·克雷格-马丁,以及2011年授勋的英国雕塑大家理查德·温特沃斯。

  ▲1983年奥培首场个展图片(图片来源:里森画廊)

  奥培很幸运,毕业后一年,位于马里波恩的里森画廊为他举办首场个展。当时的展览为期一个月,现只留下一张黑白照片。照片显示,奥培模拟了一系列科技设备,作品带有明显的时代属性,却很难关联到我们熟悉的他。

  ▲作品《H》(1987年)是一件大型的墙面雕塑,其外形神似空调或取暖器 ©朱利安·奥培(图片来源:TATE官网)

  

  ▲作品《风景?》(1989)是一组丝网印刷作品中的其中一件 ©朱利安·奥培 (图片来源:TATE官网)

朱利安·奥培在1991年创作《CA 78-224》(图片来源:里森画廊)

  之后,奥培开始做一些涂漆的金属雕塑,或是形似电视机和空调的装置,奥培总结八十年代的创作时说,在后现代主义时期,每一位艺术家都在选择一种风格,这种选择,就好比选一种颜色去绘画。与此同时,他的作品逐渐转向讨论公共空间与人们的关系。1991年,早期代表作《CA 78-224》问世,标志着这类转向进入下一个阶段。在那场展览上,奥培在一面展墙上固定了三个白色的空间,每个空间留出一人的空位。“人们是否会走进去呢?”他问。

  ▲作品《想象你在开车》(1998)是一组丝网印刷作品中的其中一件 ©朱利安·奥培 (图片来源:TATE官网)

  ▲作品《汽车?》(1998)是一组丝网印刷作品中的其中一件 ©朱利安·奥培 (图片来源:TATE官网)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楼宇、汽车、跑道、树等意象反复出现在奥培的作品中,并保留至今。奥培使用过滚轮上色,也只做过丝网印花或雕塑。这些作品颜色——无论是明亮的蓝,鲜艳的红,嫩草的绿,还是高耸大楼的烟灰和白,都很难看到奥培感情的注入。奥培告诉雅昌艺术网,虽然他画日常物,但并不是抱着写实的心态,而是以概念先行,将它们视为一种隐射环境的符号“在公共环境中,人如何参与进去?”他自问。其实,奥培和他的老师迈克尔·克雷格-马丁一样,是一名色盲患者。“如果你示意一种颜色,我无法叫出它的名字,但我能清楚地分辨它和其他颜色的差别,哪怕很微小。”

  九十年代,画汽车、画动物、画建筑的奥培开始想:“我为什么不画人呢? ”

  这离我们了解的那个奥培越来越近了。

  奥培笔下的人物简洁,有些甚至没有五官,只以简单信号区分年龄和性别。这得益于《丁丁历险记》之父埃尔热对他的影响。“他几乎像是用写作的方式去描绘所有事情、描绘脸。这感觉很真实,但也很标志性。于是,我各种寻找这种语言——比如,‘穿戴头盔’的安全标识图像、‘不要把你的脚放在车上’的警示牌、或者是卫生间的男女标识。这些符号很简单,却好辨认,因为你认识你自己。如果你是男人,你会知道说的就是自己,女人也一样。所以,简单的符号也有进一步的可能性。”奥培告诉雅昌艺术网。

  ▲朱利安·奥培为英国乐队Blur设计的《The Best Of》专辑封面 ©朱利安·奥培

  2000年,奥培为英国乐队Blur设计《The Best Of》专辑封面,成为音乐史上最知名的专辑封面之一。如今,这件作品被英国国家肖像馆收藏。奥培在音乐界的造诣不仅于此。2006年,他为U2的Vertigo全球巡演友情创作了LED投射装置作品;2007年,他完成了面朝四方的LED雕塑装置“安在跳舞”,它是“2010年印第安纳波利斯文化足迹”里展出的第一件艺术品。

  是的,成熟驾驭人物后,奥培开始让作品中的一切动起来。鱼在水中游,鸟在天空飞,不再是绘画或雕塑给我们带来的想象,它们真实存在,并在我们眼前,周而复始地运动下去。

  有趣的是,奥培完全不是技术控。他将这种动态称为“动的绘画”。直至今日,奥培很少拍摄肖像照,并且,他并不喜欢强调作品和观众的互动效应——即使,他因动态作品被更多人所知。

  “常有人和我说,你可以加大作品的互动性,比如观众一走过作品,其中的鸟儿就转变了方向。我真的不喜欢那样,它会让我觉得是一种游戏。艺术不需要被观众改变,艺术只要在那里就好。”说这句话的奥培,流露出典型伦敦人的骄傲,和作为艺术家的坚持。

  “艺术是严肃的。(Art is boring.)”他说。

  ▲朱利安·奥培中国首展展览现场

  在此次奥培个展上,主要作品分布在复星艺术中心二、三楼空间。其中,二楼主要描绘都市景观,除了耳熟能详的都市男女“跑跑跑”、真人比例相同的人形雕塑,奥培也重新回归90年代对楼宇的表达。不过,这一次,他想表达的不是观念,而是现实。“过去几年,我常来亚洲——香港、台湾、上海、首尔,我发现,从窗外看去,哪儿都是高楼,和伦敦、纽约没什么差别。”在新作中,他想传达的,是楼宇代表的普世符号。

  朱利安·奥培中国首展展览现场

  三楼呈现的是一批“无人出没”的风景作品。山川、河流、夕阳、泛舟、游鱼、奔马,一个个看不到头的隧道,一片片由月光笼罩的大地……在这里,奥培回归了对自然最质朴的渴望。无论是连绵起伏的山峦,河床或是香港的海港,作品中所有难忘的细节已被清空,唯独只有景观自身的本质部分。而奥培动画电影中那些微妙、重复的动作——疾驰的马匹、摇曳的树木或是沿着无尽小路和盘旋隧道的路程— —则为观赏者带来催眠般的体验。另外,乙烯基制作的竹林,几排绵羊雕塑和通过挂毯与显示器描绘的田野鸟瞰图,再现其漫游世界的瞬间。

  “伦敦是个激发工作灵感的地方,但我也有想逃离它的时候。我喜欢旅行。旅行中,我们对事物的敏锐度都会放大。当你坐在火车上,你看着窗外不熟悉的大地,有些画面能让人产生强烈的情绪。于是,我拍一张照片,我画一张画,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但一个抽象的画面已保存在我的脑海。”奥培说。

  “本次朱利安·奥培的展览,正是他上次访问上海、访问外滩的灵感呈现。”复星艺术中心基金会主席王津元说。“我第一次看到Julian Opie的公共艺术作品是在伦敦的SOHO区。那是在一条步行街的正中间,电子屏上的时髦女郎仿佛在一条传送带上行走,自信洒脱,旁若无人,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我当时坐在离她不远的露天咖啡座,看看虚拟的她,看看周围来来去去的真实路人,在难得的好天气里晒晒太阳。一切都是合拍的,好像正在触摸到伦敦城市脉搏的节奏。那是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完美下午。”王津元撰文回忆。

  ▲复星艺术中心外景(图片来源:复星艺术中心)

  ▲复星艺术中心携手香格纳画廊推出首个对外公开展示的展览“20”复星艺术中心外景(图片来源:复星艺术中心)

  电影 游戏 音乐 艺术 复星的文化版图

  全新开幕的复星艺术中心背靠复星集团,后者创立于1992年,是国内一家大型的复合型投资企业,“复星系”涉及领域包括地产、医药、能源、文娱等。复星艺术中心选址于外滩金融中心(BFC)地块,该地块涵盖酒店、商场、办公楼,是城市综合体建筑群。据王津元表示,在此块区域规划时,就有要做艺术中心的想法。“可以说,这不仅仅是我们的愿景,也是响应了政府的规划。”她说。

  复星艺术中心的建设,标志复星全面涉足艺术领域。该实体空间由英国建筑设计事务所Foster Partners和创意顾问Heatherwick联合设计。在复星艺术中心的筹备期间,复星基金会(原名复星公益基金会)开始涉足艺术投资领域。据复星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复星基金会于2012年9月成立,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人民币。2013年,基金会资助各类项目44项,共计金额2158万元人民币;2014年也已累计捐赠3000余万元人民币。”

  “我们是先有艺术中心这样一个实体建筑,再将艺术投资纳入基金会中的。”王津元告诉雅昌艺术网。据悉,日本艺术家宫岛达男的装置《Counter Sky Garden数字空中花园》是复星基金会最早的艺术藏品之一。该装置由300盏不停闪烁的LED数字灯组成,数字从9到1周而复始变化。

  去年12月,还在试运营期间的复星艺术中心,联合香格纳画廊推出群展“20”,参展艺术家均在当代艺术界有重要的一席之位。对此,王津元表示,复星艺术中心不止举办展览,它还将作为一个平台,有机会与世界一流的文化、艺术机构合作,推出一系列活动。资料显示,2015年9月18日,在首届“林肯中心全球交流大会”上,复星基金会与林肯艺术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合作推广林肯中心全球交流项目,将国际领先的文化艺术资源带到中国。除此之外,2015年4月,复星集团联手TPG Capital收购了“加拿大国宝”太阳马戏团。目前,复星与太阳马戏团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还在进一步规划中。

复星艺术中心(图片来源:复星艺术中心)

  事实上,除了近两年涉足的当代艺术,复星集团的文化版图正不断扩容。

  2013年,复星以每股普通股10.4美元的均价,购得博纳影业200万份普通股股份,交易完成后,公司拥有博纳影业6.4%的股权。当时,博纳影业是国内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影视公司。2014年,复星又从博纳总裁于冬手中购得博纳影业13.3%的股权。博纳回归A股后,复星继续增持至20.8%,成为了博纳的二股东。

  另外,2014年秋,复星开始控股Studio 8,后者是一家创立于好莱坞的小型公司,创始人是好莱坞传奇制片人杰夫·罗宾诺夫。罗宾诺夫曾任华纳兄弟影业总裁,在管理层供职长达17年。他曾主导《蝙蝠侠》三部曲、《盗梦空间》、《哈利·波特》系列等巨制大片。

  值得一提的是,李安新作《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的国内发行方为博纳影业,而Studio 8是影片的制作方和出品方之一。

  此外,复星集团在2014年7月,宣布与上海电影集团联合成立上影复星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计划以此为平台,在影视制片、发行、放映和衍生品开发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电影之外,复星还涉足音乐领域。2015年9月30日,复娱文化在投资公告中表示:“已购买了天堂硅谷持有的摩登天空1.9947%的股权,购买资产价格为1500万元人民币,未来,复娱文化还将追加投资至30亿。”2015年12月,摩登天空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其 1.3亿元的B轮融资已完成。

  去年3月,复星首次投资二次元文化:有消息指出,次元文化获复星昆仲资本A轮数千万投资,融资后估值超两亿人民币。

  从上述不完全数据可见,在过去4年里,复星已涉足电影、音乐、文艺等多个板块。而此次复星艺术中心的全新开幕,将是其涉足当代艺术的重要举措。

  下面,我们听听艺术家朱利安·奥培和复星艺术中心基金会主席王津元怎么说:

▲Julian Opie. Julian. 2014. Mosaic tiles ( ©朱利安·奥培,鸣谢里森画廊)

  雅昌艺术网:您生于伦敦,长于牛津,却又回到伦敦上学,并一直待到现在。这二十年来,您眼中的伦敦发生了哪些变化,还有哪些部分保留至今?

  朱利安·奥培: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里能像上海变化得那么快。我从上海回到伦敦以后,发现它真是小而可爱,房子都小小的,沿街有很多小店,这种亲密感,在上海、特别在原法租界区域是很少有的,当然这只是相较而言。我自1987年搬到现在的工作室,那里是离伦敦市中心很近的工业区,靠近河边。我刚搬来那会儿,人很少,尘土飞扬,房屋破旧,路边除了停了一些车子之外没有什么建筑。现在,那里已是伦敦的中心,每晚有很多年轻人喝酒、享受夜生活,周围也有很多新盖的房子。你可以说,当地人的生活已因商业开发而改变了,这或许也是一种损失,但你也可以将它视为增添了区域功能性的建设,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当然,我不是建筑师,不是城市规划师,也不是政治评论员,这只是我的感受。我也会离开城市,去乡间旅行,但伦敦,的确是个激发工作灵感的城市。

  雅昌艺术网:您是迈克尔·克雷格-马丁的学生,他对您带来哪些影响?

  朱利安·奥培:对于很多年轻艺术家而言,重要的不是在学校学习画什么、怎么画,而是找到自己的方法。克雷格-马丁让我找到了我自己,所以他是非常棒的老师。他不会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任何学生,而是鼓励我们找到自己绘画的方式。我后来做过克雷格-马丁的助理,我们有很多共同点,比如,我们都是色盲。如果你指给我一个颜色,我可能说不出它的名字,绿色、紫色、还是灰色?我不知道,但我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它们,我对颜色的明暗非常敏锐。

  我之所以坚持创作的原因,是想表达“我是谁”。几十年前,当你告诉别人自己是艺术家,人们会问,你画的是什么风格?这是一种老旧的观念,直至今天都存在。风格是在教科书上总结的,它不是艺术。艺术是由个体——莫奈、杜尚、安迪·沃霍尔等不同艺术家创造的。

▲朱利安·奥培1980年代作品((图片来源:里森画廊))

  雅昌艺术网:上世纪八十年代,您开始从事艺术创作。初期做了一些形似家具的墙上装置(电视机、空调等),整个时代对您早期作品有何影响?

  朱利安·奥培:当时,整个文化界进入后现代主义风潮。我们这一代有了浸润在文学和音乐的海浪里,古典乐、爵士乐、流行乐,只要你喜欢,都是能够被包容的。这时,艺术家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进行创作——五十年代绘画、达达主义绘画等,这就好比选择某种颜色一样。在那个时代,我也如此。

  雅昌艺术网:讲到音乐,您曾为Blur乐队设计的专辑封面(2000),荣获次年CADS音乐周最佳插图奖,那件作品是如何促成的?

  朱利安·奥培:我一直对用不同方式来呈现艺术感兴趣。我做过很多项目,比如在大楼外墙上绘画、做邮票设计和T-shirt设计,但当我知道要为Blur设计专辑封面,我依然非常兴奋。因为,专辑的记录和照片,是伴随着每个人一起成长的、非常重要的文化,而且,音乐领域要远远大于当代艺术,它可以让我的作品让走到世界各地,让更多人知道。设计这件作品时,我想把它和我平时绘画联系起来,形成统一个人符号。

▲上世纪九十年代 朱利安·奥培创作了一系列楼宇作品 ©朱利安·奥培 (图片来源:TATE官网)

▲朱利安·奥培中国首展展览现场 图为艺术家新创作的楼宇作品

  雅昌艺术网:让我们先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您创作了一系列和公共空间相关的作品,比如办公室大楼、比如做一个白墙空间,其中设一条走道,让公众穿越。这次展览上,我们也看到关于楼宇的作品。新作和旧作的出发点有什么不同?

  朱利安·奥培:房子、风景、奶牛、车……我少年时代旧开始画这些,但随着经历的不同,处理的方式和出发点是不一样的。上世纪90年代,这些作品是基于一种相对抽象的想法或观念,所以你看到大量的灰色、白色、黑色——颜色不是重点,我想通过展览来表达“环境”。而这些新做的高楼,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它更接近于生活中的实体建筑。前一阵子,我在墨尔本待了一段时间,忽然想做一些作品来反映真实的世界。因此,我重拾1990年代的“楼宇”主题。你可以看出,它们更高,表面的窗户更密集,也更写实:如今,我们从窗外看,除了房屋,已经没有别的了。而且,高楼成为一种普世的象征。楼宇不仅遍布伦敦,也在亚洲、乃至全世界。

▲Julian Opie. Tunnel. 1. 2016 ( ©朱利安·奥培,鸣谢里森画廊)

▲ Julian Opie. Traffic. 2016( ©朱利安·奥培,鸣谢里森画廊)

  雅昌艺术网:您有不少描绘告诉公路和隧道的作品,有的静止,有的运动不息。它就像人生的跑道,我们永远在奔跑,直到回归尘土。当然,这是我的感受。您的出发点是什么?

  朱利安·奥培:最早在做这类作品时,我在接触赛车单机游戏,这是大多数人接触电脑和电脑游戏的开始,就好像我们后来玩模拟飞行一样。这种高速的视觉感受让我印象深刻。

  要回答你的这个问题,我们得追溯艺术史。东方的风景画——如19世纪浮世绘艺术大师安藤广重,往往通过作品来勾勒一个故事。我们脑海中总有这样的场景:高山流水,鸟儿飞过,惊起涟漪,我的作品《庙》就是从奈良回来后创作的。另一方面,我很喜欢荷兰画派,当时的风景画不再是服务权威和教会,而是真正地表达了每一个人的感受。去年,我在法国中部待了一段时间,所以用俯瞰的视角创作了一些绿意盎然的作品。

  我觉得,当你在做一件作品时,你不是在“选择”做什么,而是“追随”着一场旅程。我们往往通过视觉、味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来了解事物。但我们触及的都是“信息”,这些“信息”最终会经过大脑,输出一种抽象的“感觉”。因此,在一件好作品里,始终存在一个通道,它连接着观众,让他们能走进来,漫步其中。或许,我们平日太忙了,无暇顾及其他。但是,总有那么一刻,你会因为一个画面,一个场景,而产生强烈的感觉,最终,它让你发现了心中世界。

 

▲Julian Opie. Necklace man. 2016. Vinyl on wooden stretcher( ©朱利安·奥培,鸣谢里森画廊)

▲Julian Opie. Ian and Harriet. 2. 2016. Vinyl on wooden stretcher( ©朱利安·奥培,鸣谢里森画廊)

▲Julian Opie. Joggers. 3. 2015. Vinyl on wooden stretcher( ©朱利安·奥培,鸣谢里森画廊)

  雅昌艺术网:是什么契机,让您的作品中出现了人物?

  我在最初做作品的时候,想要把所有的东西放在一边,只去研究我想要做的事。 因此,我需要回到更基础的水平,不要画太复杂的人物。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画汽车、画动物、画建筑物,我想,为什么不包括人呢? 于是,开始了新的方向。

  我在十几岁的时候,找到了画肖像的方式。 我看了埃尔热的《丁丁历险记》,我喜欢他的绘画语言,他几乎像是用写作的方式去描绘所有事情,包括脸。这感觉很真实,但也很标志性。

  因此,我在图形上、街道上发现了这种语言。比如,“穿戴头盔”的安全标识图像,或是“不要把你的脚放在车上”的标识牌,还有卫生间男女示意图。虽然它们很简洁,但你绝不会认错,因为你清楚地了解自己。于是,我拿着男人和女人的图像,对照着一个朋友的照片,把他们放在一起。 它看起来像我的朋友,但它仍然是那些通用的图像。我希望人们能够感受到某人的具体特征,同时也感觉像是每个人都有的一个标志。 所以我开始研究这些想法。 我要做一个标志。就像一个大公司的标志。当然,我认为我也可以为每个人找到独特的标志。 我常常坐在火车上,看着对面的人,想象着他们的标志。 但是为了做到这一点,我需要一种通用的语言,为每个人改变它们。 我想,我现在已经画了数百人。 当然,那并不是所有人。 理论上,这个项目将继续让所有人拥有标志。

▲Julian Opie.River. 2016 ©朱利安·奥培

▲Julian Opie.Temple. 2016 ©朱利安·奥培

  雅昌艺术网:后来,您是怎么想到让作品动起来?

  朱利安·奥培:我当时正在画站立着的人物。我让我妹妹的一个朋友走在机器上,然后我拿了一台相机把这个动作记录下来。 我一直都在做动画。对我来说,运动的图像是自然的。 静止图像相对而言比较不自然,这更像是一个停止运动的决定。你在世界上看到的一切都在非常缓慢、快速或非常快速地移动着。运动是一个自然元素。我从一开始就想过尝试动态,不过, 直到上世纪90年代,电脑才有声地展现出一段移动的图片。因此,那时我开始真正尝试。

  如果你问,如何确定动的方式和方向?这还是基于我的观察。比如,我看到一群绵羊穿越草原后,会先在脑海勾勒一个抽象的画面。我可能用一张照片或绘画来记录当下,等回到工作室,我会和我的团队一起构想,羊越来越多,它们朝哪个方向运动,如何运动等。

  雅昌艺术网:您如何看待技术对于艺术的推动力?

  朱利安·奥培:我知道不少艺术家觉得最前沿的技术很难掌握。不过,我对技术本身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我看到的世界。比如,马赛克是建筑领域最早装饰物之一;我们这一代曾因电视机的普及而带来巨大影响;后来,LED屏幕作为播出广告和信息的载体出没于城市各个角落,我能看到世界正因技术革新而改变。但是,我并不喜欢使用技术达到过于互动的效果。有人说,你或许可以做互动装置,比如人一路过作品,里面的鸟儿就朝其他方向飞。但我真的不喜欢这样,一旦人们和作品“玩”起来了,它就成了一场游戏。我认为,艺术是严肃的。艺术不需要为观众改变,艺术只要“在那里”就好。这可能会让观众难以理解,他们会问,作品没有互动、没有解释,我该怎么办?没关系,你只要看。艺术会和你建立一条安静的纽带,作品中树在摇晃、鸟儿在飞,这一切,都成为永恒。

  对话王津元

  ▲复星艺术中心基金会主席王津元(图片来源:复星艺术中心)

  雅昌艺术网:复星艺术中心的缘起是?

  王津元:复星艺术中心属于外滩金融中心(BFC)地块,该地块是一个城市综合体建筑群,涵盖酒店、商场、办公楼,在区域规划时就有要做一个艺术中心的想法,可以说,这不仅仅是我们的愿景,也是响应了政府的规划。复星集团曾经没有做过艺术中心,所以我们想趁着这个机会,建立一个平台来做艺术相关的工作。

  雅昌艺术网:复星艺术中心的定位是什么?

  王津元:复星艺术中心的地理位置很独特,它在外滩,风景很好,人流量比较大,它是面向一个公众的所在。所以,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的人流来到这个地方。除了展览,我们会有一些表演性质的活动,因为我们跟纽约林肯中心也有合作。他们会带一些表演项目过来,到时候,在我们艺术中心内部,或者外面广场,都会有一些表演项目的呈现。

  雅昌艺术网:在选择艺术家群展或个展方面,复星艺术中心有哪些独特的考量?

  王津元:复星艺术中心有独特的企业背景,所以和完全做一个独立的美术馆的定位是不同的,我们更偏向公共艺术方面。我们会选择和公众互动性强、作品比较能让大家接受和理解的作品。

  雅昌艺术网:复星基金会和复星艺术中心是怎样的关系?

  王津元:在艺术方面,我们是先有艺术中心这样一个实体建筑,再将艺术投资纳入基金会中的。我们的基金会原来叫复星公益基金会,已成立很多年,主要做慈善工作,资助如自然灾害、疾病发生等一系列突发事件,我们也支持一些偏远的学校,在正式将当代艺术纳入基金会范畴前,我们长期资助上海交响乐团。

  在有了复星艺术中心后,我们把复星公益基金会更名复星基金会,加入对艺术的资助。复星艺术中心下面有个复星艺术中心有限公司,来具体运作这样一个艺术中心。这个公司是属于复星基金会下面的一个公司。

  雅昌艺术网:目前,复星集团有哪些艺术收藏?

  王津元:我们收藏了宫岛达男、丁乙、刘韡的作品,这些藏品都是可以流动的,因为复星集团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地产项目,包括旅游和酒店,这些项目都需要公共艺术品的展示,我们的藏品在整个集团范围内可以做很多运用和配置。藏品这块,我们在大约6年前就开始慢慢计划,但没有一下子买很多,而是不断地去熟悉市场,找到自己的定位。我们会有绘画、装置和雕塑,也可能会邀请艺术家为空间创作作品。

  雅昌艺术网:您认为,作为一个复合型投资的企业,复星集团将艺术纳入基金会投入范畴,并且开设艺术空间,对企业来说有哪些意义?

  王津元:从公司内部来讲,艺术塑造了企业文化。自从复星艺术中心要做第一个展览之后,我们发动网上报名,来征集志愿者,结果发现公司里有很多人来报名,大家都会觉得,这是本职工作之余能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或者是了解一些新的事物的窗口。所以,我认为,艺术中心复星集团而言,是一个文化的窗口。

  从外部来讲,复星集团现在投资很多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产业,我们投资保险、医疗、旅游和时尚品牌。但对于公众来讲,艺术也是其中的一个门类,因为我们之前也有涉及。我们集团内部有文化事业部,我们投资演唱会、音乐节,如今,这个艺术中心,更加完善平台,把这些文化资源我们能够整合在一起。从外部形象来讲,也是一个企业名誉度的一个提升。

  (实习生邱洁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彭菲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雅昌用户2226056

      很有安迪沃霍尔的调调……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