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不辞长作岭南人】离闭展还有9天,“百变荔枝”向你招手

7月接近尾声,意味着荔枝也即将过季。从三月红、白糖罂、白蜡、黑叶等早熟品种,到妃子笑、怀枝、糯米糍、桂味等中、迟熟品种,今年你尝到了多少品种的荔枝呢?



作为南国佳果,目前已发现的广东荔枝品种达200多个。果实的形状多种多样,心形、纺锤形、椭圆形、近球形……果皮的色泽亦丰富多彩,从青涩到成熟,轻红浅碧,多姿多彩。


如此独特的外形、颜色使荔枝成为古今工艺家、书画家们热衷创作的题材,或是主体纹饰,或是装饰素材;有平面的,有立体的;既可表达大吉大利、一本万利、多子多孙的美好寓意,又能展现岭南风味、荔乡风情……“荔枝”既能登大雅之堂,也能入寻常百姓人家。它的美千变万化,却总有一个让你喜欢上的理由。


美在色彩斑斓,美在形态各异


荔枝的形象很鲜明,绛红的外表、莹白的内里十分标致,不过,在成为创作元素时,传统手工艺者会结合各自的工艺特色,塑造出各式各样的形象。


现代·广宁玉雕荔枝摆件

现代·信宜玉雕荔枝摆件


现代·端石雕荔枝摆件


现代·石湾窑陶塑“红荔满枝”


颜色上,以青绿色为主的青花瓷,以红色为主的釉里红,以褐色为主的石湾陶、紫砂、端砚,以白色为主的玉器,色彩缤纷的粉彩、广彩等等,呈现出荔枝的“百变”特色,恰如一年四季荔枝的色彩变幻。幽雅、绚丽、精致、华美,不同颜色的“荔枝”散发出不同的气质。


明宣德·青花花果纹瓣口碗


清康熙·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


清雍正·釉里红折枝花果纹天球瓶


清光绪·粉彩折枝花果纹大碗


清同治·广彩花鸟纹瓣口碗


明·青玉雕荔枝纹笔洗


形式上,荔枝的形状、轮廓、纹理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它不仅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甚至在实际使用中还兼顾美观实用的效果,比如采用荔枝造型的盖钮具有很好的防滑作用。


清乾隆·广彩描金徽章纹茶壶


清同治·广彩开光人物带盖执壶


清·石湾窑荔枝喜鹊挂壁


清·端石荔枝砚


清·端石荔枝砚


清·宜兴紫砂果子象生陶茶壶


美在细腻传神,美在推陈出新


荔枝绘画是中国花鸟画里蔬果题材的一个小科目,虽然很小众,但却兼具民俗文化和文人画精神,内涵丰富,雅俗共赏。从工笔细致的荔枝,到泼墨写意的荔枝,绘画风格一直在变,也一直不变,或形象细腻,或生动传神。



唐宋以来,荔枝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宫廷画中也出现了不少荔枝画。唐代白居易曾命画工绘荔枝图,并为之作序,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荔枝图序》,目的就是“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可惜此图并未流传下来。据记载,宋徽宗曾将福建荔枝树通过水运移植至宣和殿,并留下荔枝画作。


明清时期,荔枝栽培在岭南得到推广,荔枝也逐渐成为岭南画家热衷的本土题材之一。其中,晚清著名岭南画家居巢、居廉的荔枝画作,注重写实,风格秀雅,代表了岭南荔枝画的高峰。二居倡导“撞水撞粉”法,即以荔枝等岭南佳果为对象,开拓近代岭南荔枝画的高峰。


清·居巢《荔枝图》(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在画枝叶花时,趁其颜色还湿润的时候,用净笔蘸水从形象的向光面注入,使颜色凝聚于一端或沉积于边上,形成轮廓的痕迹与勾勒的效果,此谓“撞水”;在表现花瓣圆润卷曲的自然性质或昆虫的躯体吹弹可破的轻灵质感时,可在色未干之际以粉撞入,使粉浮于色上形成自然和谐、鲜润亮泽的变化,此谓“撞粉”。“撞水撞粉”法有别于工笔画层层叠加的匀速渐进的方式,也有别于写意画以笔造型、一次成形的方式,而是介于工写之间,造型严谨,细腻传神。岭南绘画通过技法来表现画家对大自然的观察、理解与感悟,自成一派,风格显著。


清·居廉《荔枝蔬果图》扇面


而提到荔枝绘画,齐白石是绕不过的集大成者,他创作的荔枝绘画多达近50幅,一个画家针对同一个题材创作如此大量的作品极为少见。齐白石是湖南人,湖南不产荔枝,那他为什么如此热衷画荔枝呢?


现代·齐白石《荔枝图》


原来,齐白石在钦州和肇庆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在他的回忆录中曾写道:“回到钦州,正值荔枝上市,沿路我看了田里的荔枝树,结着累累的荔枝,倒也非常好看,从此我把荔枝也入了我的画。”在广东生活的时候,当地很多人听说他特别擅长画画,就拿出一捆捆的荔枝来换画,齐白石也乐得其所,不需要自己花钱,只要画几笔就有荔枝吃,觉得是一件风雅之事。


现代·齐白石《多吉多利图》


作为一个专门靠卖画为生的画家,齐白石的画必定是要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因此不管是题材、尺幅还是颜色等都必须要大家所喜爱所接受,雅俗共赏。而随着一幅幅的创作和改进,齐白石画荔枝越发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荔枝的保鲜期短,“生命短暂”,但在工艺家、书画家的手里获得了超越与永生,呈现出丰富又独特的美。

今年荔枝的品尝期限即将过去,而《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文化展》也将于730日落下帷幕,还没尝到荔枝或没看过展览的你抓紧最后机会噢!



【往期回顾】

【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也曾见证爱情


【不辞长作岭南人】啊,我们吃的竟然不是荔枝肉?!


阅读最完整的展览|分享最有趣的幕后

微信ID:guangdongmuseum
长按二维码关注
广东省博物馆微信




来源:2017-07-21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