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周洋明:艺术说起来很无用 其实是无用之用

2017-11-24 17:19

  (雅昌艺术网讯)11月17日至12月29日,艺术家周洋明个展“重新开始”在香港藝術門画廊隆重呈现。此次展览展出艺术家2001年至2017年的作品。

周洋明个展“重新开始”展览现场

  周洋明的作品立足于线条和空间,十余年来持续在画布上一笔一笔重复地排列短线,短线间的细微差别显现其灵动的本性。一呼一吸之间,艺术家仿佛虔诚地感受着时间的流逝,这个过程并非以艺术为对象去思考,或抱着某一目的加以追求,而是与日常书写融为一体,绘画成为艺术家冥想和修行的记录。

  面对艺术家本人,他的平和、他的内敛、他的纯粹,亦如同他的作品一般,在人的内心深处引发着不露痕迹的共鸣。周洋明说:“世界是你的镜子,你所看见的只是你自己想看的,是你内心的写照,并非世界本来;要想看到真相就要不断地修习净化升华自己,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是新的开始,应无所住。”

  值此展览之机,雅昌艺术网有幸对话艺术家,探索周洋明一路走来的深邃思考。

周洋明个展“重新开始”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首先,我想请问一下您为何将这次个展定名为“重新开始”?这表明跟之前的作品有所差异吗?

  周洋明:之前美国圣路易斯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策展人到我工作室,他看了我的画之后告诉我,他觉得我现在的作品好像跟早些时候的有些差异,但又感觉两者之间有一种联结,好像一样,其实不一样,这就像重复,但又是新的开始。我一听,觉得他说的是对的,后来我们就把这个话题引申开了。

艺术家周洋明

  其实我的画的含义以及我画画时候的感觉,时刻都是新的开始。重新开始相当于什么呢?比如说我们把以往的经验的、已知的东西在当下这一刻都忘记了,那么时刻都是新的。就算是同一个对象,我们今天看到的和昨天看到的并不相同。正如《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除此之外,重新开始还有另一种含义。我在绘画过程中,其实也带有清理自己的意思,清理杂念、清理情绪,让自己的心能够清静下来。毕加索曾经说过:“我在十几岁时画画就像个古代大师,但我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换成我的表达,就是返璞归真。重新开始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带着昨天的想法看待当下的事物和人,世事无常,一切都是在变化中,没有过去、没有将来,只有当下。

周洋明 《20010811》 2001

  雅昌艺术网:那您觉得您在创作过程中的状态跟您平时在生活中的状态是一致的吗?

  周洋明:我很多关于创作的想法都是从生活中感悟出来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我有时候会感觉工作是这种状态,生活又回到了另一种状态;有时候又觉得昨天仿佛是今天,今天是明天,都是一样的。其实人很容易掉入这样的一种陷阱中。不过,我通过绘画这种方式结合自己的感悟去正视这样的“陷阱”,其实一切都是新的,昨天的你不是今天的你。

周洋明 《20160606》 2016年 260 x 200 cm

  雅昌艺术网:我可不可以理解为绘画是您自我修养、自我修行的一种方式?

  周洋明:可以这么讲,我是从绘画上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从传统的写实到表现主义、到抽象,直到现在所谓的抽象,都是一种自我的表达,这种表达是结合我自己对整个世界的感受。

  曾经我跟画廊的员工们一起交流,他们感觉我所使用的创作方式是非常原始又非常现代。我就像一个很老的老人,从远古时代过来然后记录当下社会给我的感觉。我的语言方式就像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简单得连数字都没有。但我不是刻意去这么做的,通过绘画就那么自然而然走到这个层面上。也印证了道家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周洋明 《20160606》 2016年 260 x 200 cm(局部细节)

  雅昌艺术网:您是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你们那代人的经历跟我们现在年轻人相比真的会曲折很多,这个跟大环境,跟历史有关,您觉得个人经历会给您的创作留下一些印记吗?

  周洋明:当然,我的创作很大程度上跟我的生活经历有关,我在绘画道路上走得也并不顺利。我刚开始学画,完全是凭借兴趣、爱好,进入学院我亦是一个保持独立思考的人,老师教的东西让我们按某种标准去画,我就觉得很痛苦。可以说,那时候我绝对是一个反面教材。

  我觉得按照某种模式去画没有意义,艺术创作需要跟随自己的感受,并且时刻让自己敏感,这种敏感应该是超过同时代人的。这样过了几年、十几年以后,别人也有同样的感觉时,看到这个画就会产生某种共鸣。这就是艺术上的向前推进。

周洋明 《20161223》 2016年 100 x 100 cm

  雅昌艺术网:在当代艺术的范畴中,很多人都会谈论关于技术和观念谁更重要的问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周洋明:我想艺术专业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如果一个艺术家,为了技术而技术,其实是虚无缥渺的,如果一个技术不能跟他的艺术创作实际相结合,不能产生新的想法,让人有不断的体悟,那我觉得那种技术是废的、是虚的。很多专业的技术、技法是从自己创作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它是不断地去生发、去体验的。有的人觉得我的技术是我的专业,我的行为是我的行为,这就像你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你怎么能够让人觉得是可信的呢?其实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角度来谈,我觉得观念的重要性要大于技术。毕竟,你的观念决定了你的艺术表达,从而产生了符合你观念表达的技术。这就是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

周洋明 《20161223》 2016年 100 x 100 cm(局部细节)

  雅昌艺术网:那您觉得什么算是好的艺术呢?

  周洋明:我觉得一种好的艺术,不仅会使观者产生一种视觉感觉,还有精神上的体验,甚而通过艺术的体验达到精神的净化。艺术说起来是无用,其实是无用之用。

周洋明 《20170508》 2017年 100 x 100 cm

  雅昌艺术网:那您觉得支撑您创作的深层次的精神内核是什么呢?

  周洋明:可以说艺术都是一个实践过程,一张画开始到结束,然后又是另一张画的开始和结束,永远都处于过程中,也可以说是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如同一个循环,就像人的生命。对待艺术,就像对待生命一样。

周洋明 《20170508》 2017年 100 x 100 cm(局部细节)

  雅昌艺术网:看您的作品,是细微中的记录和变化,需要平心静气地细细揣摩,但是现在的社会环境相对急躁功利,您会担心观众缺乏这样的耐心吗?

  周洋明:我觉得恰恰需要这种心态。有的收藏家上我的工作室聊天,聊了之后就问我能不能看看你的作品,其实墙上全是我的作品,但是他看不见,我说这就是我的作品,他当时觉得非常惊讶。你会发现,他们有过往的观念、概念,觉得作品、绘画应该是什么样子,这往往会制造很多感知的障碍。我就是想打破这种障碍,让观众重新回到感觉本身上来,这种感觉应该是不受任何条框局限,也不是我能够左右的,就是最纯净的感觉,回到这种感觉的时候看一切都跟新的一样。

周洋明个展“重新开始”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现在很多艺术家都希望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汲取养分,有助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但老实说,我个人认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吸收、转化,这需要相当的毅力和耐心。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难题的呢?

  周洋明:当代中国文化的传承,必须是传承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不仅仅是表面的一种之乎者也的仿造,而是真正的从精神层次去探究,真正用传统文化的智慧,实现当代的转换。很多艺术家是生硬地去嫁接,而没有从根本上、内心深处真正接受改变,如果不从灵魂深处去体悟,光凭表面感觉,怎么可能长出真正的传统文化的艺术果实?有些也许有传统的影子,但本身的基因已经产生了变异。我们光有传统文化这一土壤还不够,必须产生某种连接。其实我的艺术本身就跟传统有一个连接点,艺术家从专业、生活、实践各个方面都应该跟传统文化是一种合一的状态,慢慢沉浸其中,不断吸收才能真正兴盛。

  现在,很多人还是存在某种观念的障碍,有的时候不愿意放弃自己已有的成绩,感觉自己很成功了,没必要再学了。用佛家的话来说,这就是“我慢”,排斥别人的意见或建议。所以我还是强调我们都需要放下过去,重新开始。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梁侨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