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西方视域中的中国美学与当代艺术实践 | 基本原理:中国古典美学重访  
1075人次观看

西方视域中的中国美学与当代艺术实践 | 基本原理:中国古典美学重访

  • 主持人

    学术主持:胡斌(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 主讲人

    大卫·亚当·布鲁贝克 Dr. DAVID A. BRUBAKER (艺术史教授)

  • 主办方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 时间

    2022年11月26日 20:00

  • 直播介绍

    中国古典美学为欣赏自然美提供了一种解释,几百年来一直指导着山水画家。这种自然欣赏和山水画的美学,特别是基于中国的自然美原则,是否有助于激励今天的人类个体,加入去创造一个共情、社会和谐和生态理解的更开明的时代?因为它包含了对个人与自然的接触的更完整的描述。答案是可以的,因为中国古典美学更全面地描述了个人与自然的接触。
    系列讲座支持了中国古典美学——道、儒和释原则的结合——是全球艺术史和哲学创新的宝贵资源这一论点。第一讲概述了欧美学术界对中国古典美学的解读方式的差距和问题。第二讲详细地讨论了中国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如何提供一种更完整的描述自然的方式。在第三讲中,我认为将中国古典美学融入自然(和对其差异的接受)会导致艺术历史学家和艺术哲学的改进。有一种方法可以更全面地描述宋代山水绘画和当代中国艺术作品。第四讲支持的论点是,中国古典的自然美鉴赏美学适合于环境美学,它可以帮助设计者和建筑师创造环境,从而引导人类个体认识到他们的本质与实际的生态条件是不可分割的。

收起

直播已结束

查看回放
  • 大卫·亚当·布鲁贝克:对中国艺术的艺术史描述中的一些空白源于对中国古典美学基本原理的不完整解释,如“天人合一”和谢赫的绘画第一原则“气韵生动”。为了进一步阐释这些原则,我将介绍陈望衡对“天人合一”“意象”“澄怀味象”等经典原则的解释。简单地说,中国古典美学将对自然的欣赏描述为三个不同领域或势力范围的纠缠:万物、自性和无形的道或无。欧美学者倾向于排除或驱逐语言的中间维度:个人作为个体的原始自性。相比之下,中国美学强调中间维度;其结果就是用语言表达自己在自然中可见的位置和自然之美的领域。自然美是一种美感与品味五种感官之间的关系,这五种感官体现了个人与自然本来的、非认知的、身体的联系。有了对“天人合一”的这三种解读,我认为可以更全面地描述牧溪、苏新平、张大力和隋建国的作品是关于什么的。
快来和主播互动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艺术知识。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艺术知识。 长按识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艺术知识。
我知道了

分享: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