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价格:¥30.00
会员价格:¥9.90会员优享开通会员,享更多优惠 > >
目录(6集)
- 王加:简述卢浮宫概况
试看
- 王加:碧昂丝夫妇MV中的新古典主义绘画
- 王加:碧昂丝夫妇MV中的浪漫主义绘画(上)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
- 王加:碧昂丝夫妇MV中的浪漫主义绘画(下)没出镜的《自由引导人民》
- 王加:碧昂丝夫妇MV中的其它经典绘画
- 王加:博物馆与世界巨星的成功营销
讲堂介绍讲堂播放量:0
主题:从碧昂丝夫妇MV走进卢浮宫19世纪法国绘画
第三部分:碧昂丝夫妇MV中的浪漫主义绘画(上)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
1、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籍里柯
接下来画风变了,我截了一张Jay-z站在这幅作品前的截图,大家就知道这张画有多大,不比《拿破仑加冕》小。其实在书上看,我们都觉得这张画可能没那么大,但事实上是非常庞大的一幅作品。
它的作者叫西奥多·籍里柯,籍里柯没有雅克路易·大卫,也没有安格尔那么有名,原因不是他画的不好,而是因为他确实活的太短了,他年仅32岁就去世了。
他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者。所以在新古典主义之后,与其并行甚至被超越的就是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两个:籍里柯是其中之一,而且他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先驱。
籍里柯《梅杜萨之筏》
这幅作品叫《梅杜萨之筏》,这个作品很写实,第二它有点儿血腥,因为它描述的是一件当时真正发生的历史事件。
1816年的7月,载有400余人的梅杜萨号,因政府任用对航海一窍不通的贵族为船长而触礁,船长和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命了,把乘客、水手撇下,在临时搭制的木筏上漂流了13天,获救时仅剩10余人,甚至传出最后在这张木筏上出现了人吃人的情景。这在当时的法国是一件轰动性的事件,所有关心人道主义的画家们对这件事情都有强烈的反响。
26岁的籍里柯就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他走访了生还的船员,听他们讲述这些真实的经历,到医院去看那些受伤的和已经死去的船员家属。他收集来了这些资料作为灵感的来源,同时也对腐烂的尸体、重危的病人进行现场写生搜集素材。所以他创作出了这张极富震撼和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这是非常值得一提的,求救的是一个黑人,在MV中对他有一个特写。那个时期黑奴已经被解放了,已经不存在奴隶制了,所以那个时期以后,慢慢的黑人开始在画面中出现。这张作品创作于1818年,距废除奴隶制1794年已经过去了20余年了。
这张作品完成于1819年,并在同年的巴黎沙龙中展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标志着浪漫主义绘画风格的形成。
籍里柯《轻骑兵军官的冲锋》
这是MV中出现的另外一张作品,它的名字叫《轻骑兵军官的冲锋》。其实这张画是籍里柯真正意义上的成名作,但《梅杜萨之筏》让他完完全全享誉世界。成名作是这一张,于1812年在巴黎沙龙中展出。
2、从对比中看籍里柯的灵感来源
我节选了两张出自其他画家的作品,大家就能看出来他这张画的取材、构图、以及灵感是从哪儿来的。
首先这张是鲁本斯的《圣乔治与龙》,大家能看出他们两个人的马的姿态和动态是非常相近的。
雅克·路易·大卫《拿破仑穿越阿尔卑斯山》
另外一张,雅克路易·大卫的《拿破仑穿越阿尔卑斯山》,所以同时代的雅克路易·大卫比他是年长一辈人,他很显然是看过这幅画。
而鲁本斯的作品是浪漫主义很多画家都极为推崇的,第一是他的色彩鲜艳,籍里柯也继承了;第二是他对画面的动态捕捉和细节描写,你看他在描绘动物和人在打斗的时候,感觉像用相机快门捕捉那个定格所描绘的动态,籍里柯也表现出来了。
所以,任何伟大的艺术家都不是凭空诞生的,他要通过对很多经典艺术的解读,加上自己的理解,以及结合当时现实生活所能看到的一些事物来进行创作。
这就是当时的军官造型,所以籍里柯结合了他们两个人的画面构图、造型、色彩,又结合了他生活中所能看到的形象,创作了这张作品。
3、什么是浪漫主义?
刚才说到了新古典主义,什么是浪漫主义呢?
浪漫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艺术家们自由表达内心的想法,去表现这些感受。艺术的内容需要通过艺术家的想象,并尽可能避免任何细微的人为干扰去创作。浪漫主义强调作品的原创性和天才的概念。艺术家能够从无到有的创造,原创作品是浪漫主义的核心,任何衍生品都被认为是罪恶。
我节选了两句关于浪漫主义,我觉得很有代表性的同时,也是艺术家的两句名言:
第一位是德国浪漫主义大师,可以说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画家卡斯伯·大卫·弗里德里希所说的一句话:任何艺术家的感受就是他们的法律!
他强调艺术家本人的感受要注入到画作当中。这个是新古典主义所不具备的,就像我刚才说的新古典主义雅克路易·大卫画那些画,总感觉有一些刻板,人物表情很生硬,因为他过分的严肃,他强调庄严,他强调对细节的一种极致化的精确的描写,而忽略了感官。
还有一位就是著名的文学家波德莱尔,他说:浪漫主义既不是随性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
我觉得这句话他分析的非常的有意思,就是我不是一拍脑子凭空而来,我是有事实根据。但是,在这个创作灵感和事实感觉里边,我又加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不同于事实的一些衍生来创造。
4、承前启后的德拉克洛瓦
把这一点做得非常好的就是我画面当中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可能到现在大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穿着这张画来的,我也放了这张画。为什么MV里没这张画?这一张画这么有名,为什么没有出现在这个音乐录影带里边,我先卖个关子,一会儿和大家说。
欧仁·德拉克洛瓦
它的作者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了,欧仁·德拉克洛瓦。关于德拉克洛瓦的伟大,我估计一节课也讲不完,概述一下。
他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现代派绘画的奠基人。他本人是籍里柯的好友,他也深受籍里柯作品的影响,他在西方绘画史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为什么说他重要呢?是因为真的是承前启后、承上启下。他最早能追溯到拉斐尔,他非常推崇拉斐尔,然后是威尼斯画派,他也非常推崇提香,之后又是鲁本斯,伦勃朗,包括和他同时代的英国风景画家约翰·康斯坦布(约康斯太勃尔)。这些人都对他的作品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他的画作又对在他之后的整个印象派,以及20世纪的现代派,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他本人真的是在19世纪这个时代承前启后。
卢浮宫博物馆以及它下设的德拉克洛瓦故居博物馆,是全球范围内收藏其作品最多的机构。
之所以它们收藏的最多,有一个客观因素,在于德拉克洛瓦没有子嗣。
他的作品除了当时在沙龙展出和他生前销售的以外,在他去世的时候,他的作品全都堆在他的画室里。
最后法国政府决定对他的作品进行拍卖,整整拍卖了两周才把所有作品拍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有多大的量。
而且非常庆幸的是绝大多数是被官方收购,所以卢浮宫和奥赛这两个是大头,卢浮宫下面的德拉克洛瓦故居博物馆还有一部分,剩下的很多散到了私人以及其它世界各大博物馆里面了。
德拉克洛瓦《阿波罗大战巨蟒皮同》
在MV中第一张出现的作品就是德拉克洛瓦,一张穹顶画,画的是阿波罗射杀巨蟒皮同的希腊神话故事,这是第一个镜头,这是我实景拍的,让大家感受一下阿波罗长廊,金碧辉煌,这里是整个卢浮宫当中最富丽堂皇的地。
这座长廊在1661年被大火烧毁了,随后由建筑师勒沃进行重建,天花板是由学院首任院长夏尔勒·布伦以太阳的运行为主题进行装饰,夏尔勒·布伦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院派第一任学院的院长,他也是首席宫廷画师。
展厅出现的太阳,毋庸置疑路易十四叫“太阳王”,怎么能没有太阳呢。这项装潢不断地在翻修,就是阿波罗厅不断地翻修,直到1851年,德拉克洛瓦在拱顶的中央画了太阳神阿波罗战胜巨蟒皮同的画才得以完成。如今,阿波罗长廊堪称是整栋卢浮宫里最土豪的一间房,满眼的金色。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为什么《自由引导人民》没在MV中出现?因为在拍摄MV期间《自由引导人民》挪地了,本来也在雅克路易·大卫那间屋。
因为今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就是德拉克洛瓦的大型回顾展,我也是专门为了这个展览拐弯去了一趟巴黎,就为了看这个展览。因为它是巴黎举办的最大的德拉克洛瓦的回顾展,超过200件藏品,来自全球各大美术馆和博物馆。它的展期是3月29号到7月23号在卢浮宫。它是一次全方位了解德拉克洛瓦伟大艺术人生的绝佳契机。
我选这张图就是展厅入口处,就用的这张画。如果朋友们有幸在未来的半年之内到纽约,9月17号到1月6号的纽约大都会,这个回顾展会巡展到纽约,如果现在有计划去纽约的朋友不要错过,当然纽约的作品会少1/3,因为很多大幅的不可能借出去。
这个是展厅门口购买衍生品的地方,全都是销售的关于德拉克洛瓦的图录、明信片、体恤衫、冰箱贴,我这件体恤衫就在那儿买的。我觉得没有比它更能代表法国的了。非常万幸的是这个展览允许拍照,因为很多国际的大展都不允许拍照,这是国际惯例,为什么它允许呢?因为绝大多数的展品对于卢浮宫来说是本馆的馆藏,它不是外借的,本身就允许拍。
你一进门就看见这张画,为什么MV里没出现呢?这张画也在卢浮宫,但是它借到别的厅,他们没办法在这间屋拍。因为这个展厅空间很小,这个MV应该是5月底到6月中之间拍摄的,时间也很紧迫,没办法把德拉克洛瓦的这些作品包含进去。这就是为什么雅克路易·大卫占了先机,如果他换一个时间档,可能出现的很多作品就是德拉克洛瓦了。
德拉克洛瓦《但丁之筏》
首先一进门就是这一张,它的名字叫《但丁之筏》。
取材于但丁的《神曲》,表现站在船中央的但丁被维吉尔引导着,乘着渡船穿越冥河的情境。他的这张作品受籍里柯《梅杜萨之筏》的影响非常大,因为在籍里柯创作《梅杜萨之筏》没有几年之后,德拉克洛瓦就完成了这一幅作品。
这张画1822年参加巴黎沙龙,一炮而红。
德拉克洛瓦《希奥岛的屠杀》
旁边就是这一张,这张画我只有侧到这个角度才能拍出一个没有任何人挡在我前面的照片,这也是一幅巨大的作品,它的名字叫《希奥岛的屠杀》,完成于1824年。
他完成这幅画的同年,籍里柯就去世了,这也是德拉克洛瓦的成名作之一。
故事和籍里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是针对一个当时非常轰动的历史事件,1822年土耳其人占领了属于希腊版图的希奥岛,血洗并掠夺了这个小岛,据说被杀的平民有23000人,被卖为奴隶的有47000人,侵略者令人发指的暴行引起了全欧洲进步人士的极大愤慨。
我们都知道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拜伦就因为这个事件直接参加了支持希腊人民的战斗,最终战死沙场,死了在希腊没回来。而面对土耳其侵略犯下滔天罪行,对拜伦极为推崇的德拉克洛瓦决定以这个题材创作一幅作品,他画出了希奥岛的屠杀来揭露入侵者的残暴行径,并声援希腊人民的正义战争。
这幅作品真正意义上使同时代的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决进一步的尖锐化了。这张画遭到了学院派猛烈的抨击,学院派称之为“绘画的非难”,觉得它一点都不美,还画的很血淋淋,很残酷。但是这张作品却被进步人士就是当时很前卫的人士所爱戴,当时年轻一辈的画家都推崇德拉克洛瓦的这幅作品,也让德拉克洛瓦一越成为了他们这辈人中的翘楚,从而也因为这张作品确定了他作为浪漫主义风格旗首的地位。
关于这张画有一个小插曲。在参加沙龙当中,同时展出的还有英国浪漫主义的风景画家康斯坦布的风景画,德拉克洛瓦看到了康斯坦布风景画的时候,他站那儿看了很久,他觉得自己画的还欠缺,他就把这个画抱回去了,把天空按照康斯坦布那种风格重新画了一遍,又抱回来参展。要知道那个时期的沙龙在展出前三天是允许你改的,你可以在现场改,你可以拿回去改,他就直接抱回去了,因为这张画非常的大,他抱回去改完又挂回来继续展。
这张画被他同时代非常伟大的一位风景画家柯罗,也是巴比松画派的翘楚,他把这幅画称为“色彩的屠杀”。这张画也是在卢浮宫常年陈列,都在雅克路易·大卫的那个厅,也搬到这儿来,所以这张画也没能出现在音乐录影带里面。
王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