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观点拍卖收藏画廊摄影当代艺术监测中心图书网华东站艺术中国
艺搜专题视频艺术家网展览书画收藏雅昌指数华南站English
党震《创作方法论》
您尚未购买该课程

开通会员,享更多优惠 > >

返回课程

目录(47集)

  • 试看
    【课程预告】党震《创作方法论》9月20日起登陆雅昌
  • 试看
    党震:《创作方法论》课程概况
  • 试看
    党震:创作的定义
  • 试看
    党震:创作的类别
  • 试看
    党震:个人创作经历分享——高中与大学时期
  • 试看
    党震:个人创作经历分享——山艺与研究生时期
  • 试看
    党震:个人创作经历分享——2010年后
  • 试看
    党震:中国绘画史线索——前言
  • 试看
    党震:中国绘画史线索——古代美术
  • 党震:中国绘画史线索——秦汉绘画、魏晋南北朝
  • 党震:中国绘画史线索——隋唐绘画
  • 党震:中国绘画史线索——五代、两宋绘画特点
  • 党震:中国绘画史线索——题外话“模仿与转化”
  • 党震:中国绘画史线索——宋代绘画的技法与“真”
  • 党震:中国绘画史线索——宋代绘画的造型趣味
  • 党震:中国绘画史线索——元代绘画
  • 党震:中国绘画史线索——明清绘画
  • 党震:中国绘画史线索——近现代的变革
  • 党震:西方绘画史线索——原始美术
  • 党震:西方绘画史线索——埃及、希腊、罗马美术
  • 党震:西方绘画史线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 (上)
  • 党震:西方绘画史线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下)达芬奇
  • 党震:西方绘画史线索——造型体系的研究
  • 党震:西方绘画史线索——文艺复兴时期的造型体系
  • 党震:西方绘画史线索——印象派前后
  • 党震:西方绘画史线索——现代、后现代
  • 党震:中国当代油画
  • 党震:形式语言规律——前言
  • 党震:形式语言规律——形式语言的范畴
  • 党震:形式语言规律——点与线对形的作用
  • 党震:形式语言规律——点与线对造型的影响
  • 党震:形式语言规律——中西结合中的点线面
  • 党震:形式语言规律——情境的经营(上)宁静悠远 深沉凝重 神秘诡异
  • 党震:形式语言规律——情境的经营(中)欢快愉悦 激烈壮阔 复杂纠结
  • 党震:形式语言规律——情境的经营(下)诙谐调侃 温婉含蓄
  • 党震:空间与色彩——空间
  • 党震:空间与色彩——色彩
  • 党震:图像时代的素材转化课程综述
  • 党震:人物素材——形象特征的力量
  • 党震:人物素材——人物身份的意味
  • 党震:人物素材——边缘人 疑惑与关怀
  • 党震:人物素材——姿势与情节
  • 党震:人物素材——人与人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
  • 党震:风景素材与静物素材
  • 党震:与电影有关的视觉元素
  • 【雅昌讲堂】党震:以《杀人回忆》为例细读电影中的视觉元素与魔鬼细节
  • 【雅昌讲堂】党震:好电影中相似的视觉元素与细节

讲堂介绍讲堂播放量:0

课程名称:创作方法论

第21集:西方绘画史线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下)达芬奇

接下来说达芬奇,为什么要这么讲?人改变了,达芬奇是怎么样,听说过他的睡眠法吧,咱们学校的老师试过,他睡半个小时,起来工作四个小时是三个小时,再睡半个小时,再工作三个小时,他加起来一天他只睡了三个小时左右,他有将近二十个小时的时间在工作,这么错着来,就间隔睡眠法,他后来就适应了,有人试过,他发现时间太多了,晚上都睡不着,没有人和他交流,他自己很孤单,也不知道他该干嘛,所以回来又变成八小时睡眠法了,有人实现过或者是完成了,但是他没有事情做,他很无聊。

达芬奇是这样的,他有事情做,他画了那么多画,他做了那么多研究。所以人和人不一样,挺有意思,在座的同学如果有志于成为大师的,不管是哪方面成为大师,先要从做人做起,你得先变成一个有定力的人,与众不同的人,你才有可能产生与众不同的想法,才可能做到与众不同的事情。

F2BvQIbMaYPAxYcOARPa8T1FlrIGJkIDg0lkenmc.png

达·芬奇《伽罗法诺的圣母》

太好看了,但是这个美我觉得就比那个波提切利要好一些。我们来看这个小胖娃的曲线,一波三折,太多时候出现一波三折了,传承,小的大一点,再大一点,最后收了,这几个节奏感把握的特别好看,排过来,然后深浅,短的长一点,再深一点,再重一点,然后变浅了,节奏出来了,最重的这个肯定是肘部对着这个窝,安排的这个很有意思,这个曲线画的还不做作,既表达了特点,还有一种柔美的所谓境界和高度,很有意思。

包括像这样的曲线,他能把这个小孩的脸处理成这样,如果是波提切利画会怎么样,他会把这个脸蛋画得这么圆吗?他肯定从这儿是不是就收了,就这两个差别,你要知道为什么?一个追求的是清澈干净,但是就不够厚重了,这个追求的是饱满、张力,厚重,所以他一定要更往外扩一些。所以唐代的造型外扩,到了宋元明就开始越来越收了,圆了,细了,不一样,那么陈老莲的造型,仕女是不是也很圆,但是那个圆和唐代的比有什么变化,陈老莲的仕女造型,那个圆是个椭圆形,椭圆形怎么样,更柔软,唐代的圆正圆,饱满,往四个方向,四方八面都处理量,那个饱满就是不一样的。

这个眼睛也不错,注意看眉弓这个线,虚实还是能够感觉到。就是这种虚实关系,有一本差不多这么厚的画册,印的特别好,细节是一般小画册都没有的,还是要找找这样的画册看。

这里要说一个所谓神态,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个是散文,白话文,古代怎么说的,传神怎么着皆在眼睛这儿,因为大师实证过了,确实好,我们也画一个凝望、凝视的,是不是也能画得很好呢?这个眼神很有意思,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做张习作试一试,追这种眼神,但是这种眼神有一点区别,你试试画自画像,因为自己往往能够比较喜欢自己那个深沉的状态,正面看来一次,完全正面的眼神往前来的,再来一个侧着脸眼神回去看,你画两张,追追这个眼神的感觉试试,传递一下这个神态,然后再看看大师的,临摹大师的或者放在一起比较味道,看有没有什么差别,我只是提出一个可能性放在这儿,这个会很有意思。

DKQuCPuH8dyv3ZEI1T2zbmM680M9ok3WtYUJ7W1Q.png

达·芬奇手稿

这眼神到底怎么能传达一个力量,这个就要讲一讲了,注意看这个东西,马身上的一个盔甲,这是马头,这是马脖子,为什么说他厉害,你看这个地方,这边是不是方的透视,还有圆的透视,这边还有圆柱,上边还要跟着身体转动再转动,每一根线都要有立体感,都要有两到三个面,怎么画的?他不是起草图,单线勾着就勾下来了,每根都没勾错。每根线还不犹豫,还都有力量,你来一张试试。而且还认认真真地把所有的线都勾了一遍,这个就是能力了,定力,你没有这样的心态,你做不了这样的事,你可能勾一根线容易,但是你勾完它你做不了。

所以我觉得这个人在这儿,你看旁边那个小的,你觉得这个是不是应该很容易,画这个东西不难吧,可是同样他用这种方式去画了,这个就很难了,不信你勾勾试试,一笔下来重的就是重的,浅的就是浅的,虚实关系,打结的地方谁让着谁,谁压着谁都做到了,这个看原作很可怕,他有很多这样的手稿,非常多,机械的手稿,全是这样密集透视,齿轮,每个角度的齿轮推着找过来,每个角度都画出来,都是一遍画完的,没有什么草图,也没有PS的辅助。

VeStWTYxKuSvyOKMMyyhZIr21BzPEnB6SaomW4qa.png

达·芬奇《抱银貂的女子》

这个也很有意思,这个形象确实太好看,我有时候也在想生活中有类似这样的人?现在也有长的很精致的人,长的非常到位的人,他的那个遗传基因肯定是与众不同的,这个基因上确实人会从形象上分出好坏来,没办法。

这个形象我觉得现实中是不是有这样的人,怎么又变化出来,又提高了一步,这个很重要。我提醒大家,如果画肖像千万不要变,如果你能下工夫找模特,你就有可能画好。但是现在大学四年到研究生三年,有几个模特是你自己下工夫找来画的模特呢?提个问题放在这儿,有谁举手告诉我。还是你碰见哪个模特来了你就画了呢?有几个是你自己下工夫找来你特别想画的那个人,很难,这个时代的画家里面有没有,你们举例子,杨飞云,毛焰,冷军,石冲,全是,你想成大师,你连第一步都做不了,你就成不了大师,你必须先找自己喜欢的模特,你才能感动地去画他,不然给啥你都吃,你能吃出什么味来?

再提醒一个,为什么你选那个模特的时候,你的目的性有底在那儿放着,为什么杨飞云选了他,毛焰为什么不画那个人呢,因为毛焰的胃口他的审美不在那儿,他有一个审美的先验放在那里,先验性的尺度在那儿放着呢,你得有审美,你得有想法才行,你没有审美,没有想法,你来了模特你就画,现在我为什么不愿意上写生课呢?是因为来了模特,我自己都没情绪画,确实挺难,所以基础课大学本科四年的基本功可能还能勉强上上,勾勾线,讲讲技法,到研究生阶段了,你要说来了模特你就画,对不起你太笨了,这种学生你赶快走吧,一定要自己找模特。而且是我告诉你的,做不做还是你们的事。

我估计达芬奇应该是有模特的,至少是他认真看过这个模特或者画过一些素描稿,然后他编出了这么一个形象,加进去他的理解,再创造了一下,很遗憾,达芬奇画的手跟脸,这张画不太搭,手和脸比手怎么样,骨感、强壮,这也是达芬奇好的地方,他没有跟着脸的柔美走下去,如果是波提切利怎么样,一定会画的特别漂亮,但是达芬奇就能画得稍微硬朗一些,所以他的画还是厉害。虽然这个手和脸的造型确实不太搭,这个脸走的过分理想主义了,过分唯美了,大师也有缺点,也不是不能批评的,尤其是我们后辈可以妄自菲薄说两句而已,至于我说的有没有道理,你们自己想。

saZ4afARt4ndBRFmimnwSK9TumigH3mj3xoLdwsX.png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原作肯定不是这样的,原作要比这个精致得多,但是现在看也好看,去掉了很多细节,尘埃落定了,是这样的效果。这是后来翻新的,这是一些素描稿,和那个作品的比较。

这都是达芬奇的,对达芬奇我个人还是觉得太厉害了,多看看,这布褶太漂亮了。神性的高度,一个人对宗教或者对生命的那种虔诚导致了这种高度,够专注、更虔诚才可能画出高度,废寝忘食,如入无人之境,在入定的状态下去画画,越说越玄了,是这样的,一定要这样,否则你画不好,当然仅有这个状态还不行,你还得有修养,还得有铺垫,最起码你得上过创作方法论的课,你得知道有这个东西,你得知道它从哪儿来的吧,怎么能选择,你连模特你都不选,你再入定也没用,它全都得起作用,这个力量是方方面面促成的,少了哪根筋都不行。

这不同时期的,画的人与死亡的关系,抱着头骨。这里要讲一个地方,这个在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或者是中世纪晚期的绘画,他在空间的处理手段上有没有近实远虚的对比呢?以前每次讲大家都会觉得好像是一个新鲜事一样,有没有近实远虚的对比呢?哪个是重点呢?有没有主次区别,刻花的精致程度上有差异吗?后面也很精致,这个地方多精致,这个衬布挂在这个窗帘,不比这儿差,为什么呢?

8gY5hrNz0ViC8U5h9l17aNakBAYJ8uceKHn9yOId.png

达·芬奇作品

那个时候他是触摸法,我能够到的地方我都得画出来,我只要摸一摸都一样,摸上去没差别,近处的这个人是这样的,远处那个人衣服也是这样,反正我能够着我都得画出来,看不见没办法了,所以往往那个时期的绘画远山之后突然间变成空白了,不画了,够不着了,能表现的我还都得认真表现,是这种方式,缺点是面面俱到,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绘画方式,都画到位的方式,这种方式后来就被所谓的主次虚实的对比方法取代了,但早期是这样的方式,所以看不见了。

还有一点性的成分,我们不说宗教画里面会不会有这种成分,有没有性的暗示?也有,不能说是没有,而且在法国的一些绘画当中,也有典型的同性恋的暗示等等,感兴趣的可以去查一查。严谨的、严密的。

这是博斯的画出现了,地狱的,死亡的,挣扎的,痛苦的,场面很宏大。是不是画这种题材就会很震撼。画惨的,还是南京大屠杀那个,不一定,构图没处理好,造型没意思,语言不讲究,你画多么惨烈也没用,得语言感人,不是题材感人。这就是触摸法画的,任何一个边缘能画到的地方都特别精致。

造型上能感受到一种变化,越来越往后就贴近于日常的真人,这种形象越来越多了,画的生活中可见之人多了,原来是理想中的神话的人,所以从天国走向了民间,欧洲的绘画渐渐的越来越走向了我们能够感知到温度的这种生活中的人,从理想主义到了现实主义,渐渐地变化。

ZxhGNoNUNVLbJI3CuZZE9xCYYtY3cGSoRGT5qkQg.png

达·芬奇作品

这个时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室内的关系,室内的道具很多,建筑也像一些搭的积木、格子一样,把人围起来,透视法并不是特别的完善。初步有一些透视法的体现,人与道具的关系要多向这个时期的绘画学习,而且构成感很有意思,像这里面树的这种柱子把人分割成左右,还有竖线这种图形的重复,横线的运用都很有意思,包括这种竖线、横线、斜线,包围起来的这种方式,少了。

现在又觉得大家都画的不是这样的,都画的在环境中没有这么强的力量,这个也很有意思,这张画我觉得有好多点可以讲,头和身体的关系,身体肩膀如果是水平的话,头可以拧到这个角度吗?非常难,这是一个很别扭的方式,这里面存在着一种非正常因素,仔细看,这个头这么大,手臂似乎也显得有点儿短,造型不是特别准,有点儿别扭,这点儿别扭我觉得很有意思,不要都那么顺,这一类型的绘画后来怎么样,发展到一种什么绘画呢?就是插画。

现在的一些卡通意味的插画也故意画得别扭一点,就是好玩,推荐你们去看一个电影,很好看,叫《地下理想国》,看完你就知道为什么我要让你们看这个形象,记住这个形象,头歪的这个形象,瘦瘦的,或者说文艺复兴早期、中世纪后期,就是这批人的形象,你在《地下理想国》里边就能看得到,对古代画风的一种追慕变过来的,很有意思,而且那个电影是表达你内在的一些欲望,一些读白,内心的感觉,很好看的电影。

f6mTGS16R7RSv5ArfdVQtxRInyQiHXZrM5VGnSix.png

达·芬奇作品

这个构图,两段式,近处和远处,两截,地平线横线,这是第一根横线,第二人的身体,然后三个头的关系,这种横线,然后聚散,这三个头是三角形,这边扯远,三对一,隐藏着一个弧线在里面,然后垂直,这一根直线,这两根直线,这也算,这边有一个斜线,这儿有一个直线,这几根线的位置搭起来了力量,如果拿掉这些线,画面就变得很平庸了。

注意下面的衬布,这个角起来的,这边是往下来,中间搭了一个三角形,树都往上长,整个起来、下来,稳定,上升感或者是下坠感,这么一个稳定的图形,放在里面,这又是三角形,这边是不是也是三角形,好多重复出现的三角形,搭了这么一个框架在里面。

这些地方的图形处理,斜线处理,这些几何形的应用,边缘性的方圆变化,还有排练的点,跳跃的点的应用,衣纹的对比,底下折线短线居多,这里边长线多,而且数量少,这边密集的小碎线,柔软的混乱的线,所以好几种线,这个是简约的,柔软而曲线多,硬折线多,这边直线硬也是少,这种关系。还有色调,红黄蓝黑绿,就是这种基本颜色。

还有一些要讲的,但是不如刚才讲的重要。我自己的绘画当中有模仿这个,《灰色寓言》系列当中有一些类似这样的绘画,躺在床上有衬布的,斜线搭过来,几个人围过来的方式,直接拿着用,不要脸皮太薄,直接拿过来用,用了就会很受用,这个也好看。两排人,图案化,产生旋转感,地砖和衣纹很魔幻。这种方式图案化很强,图案化很重要,现在画油画的也好,做版画的也好,你要把图案化玩好了绝对是一个缺口,也是因为早期的现实主义创作太多,图案都没人玩儿,现在一些80后、90后就是玩图案。玩图案玩的好的,英国就是霍克尼,再早有一个克利,图案化玩的有意思的就可以一条捷径杀出来。

主持人
  • 党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