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观点拍卖收藏画廊摄影当代艺术监测中心图书网华东站艺术中国
艺搜专题视频艺术家网展览书画收藏雅昌指数华南站English
赵琰哲《多面云林——明清画家对倪瓒的追寻与摹仿》
您尚未购买该课程

开通会员,享更多优惠 > >

返回课程

目录(5集)

  • 试看
    赵琰哲:倪瓒何人?
  • 赵琰哲:明清时期倪瓒画风的风靡
  • 赵琰哲:如何学习倪瓒——临仿的视觉来源
  • 赵琰哲:明清艺术市场上的真假倪瓒
  • 赵琰哲:倪瓒与乾隆帝

讲堂介绍讲堂播放量:0

主题:赵琰哲《多面云林——明清画家对倪瓒的追寻与摹仿》

第五部分:赵琰哲:倪瓒与乾隆帝

那么这么多倪瓒,我们说明清有这么多成百上千幅倪瓒,后来都被一个人给收购了,这个人,我们说好听他叫集大成,说不好听他就是有点儿天下惟我,全都要有点儿强迫症,所有的东西都要搜过来叫十全,十全老人 乾隆,他把所有私人藏,几乎所有私人藏家市场上的能买到,能看到他全包圆了,全部进入他的乾隆内府,就是倪瓒后来就在流通的就很少了,我们看到《石渠宝笈》是内府的一个著录,就著录倪瓒画作有73幅,73幅,我们说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如果去看看元四家其他几位,黄公望38幅,王蒙是64幅,吴镇是50幅,就是倪瓒的画作,在元四家的四个人中是最多的,所以我就想到倪瓒,其实是一种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这样一种画风,为什么乾隆皇帝喜欢这种红红的绿绿的,喜欢这种形似的,能看得懂的东西,他为什么喜欢倪瓒呢,为什么喜欢收藏倪瓒的,所以我发现他其实有一些私心,而且他对倪瓒的喜欢,还有一些扩展的东西,我们可以一幅画去勾勒一下,我们又说到这幅刚才提到的《狮子林》。

diulrxGCiemLbvm24xJAbOSSqLzjeABo9GLeSyDW.jpg

倪瓒《狮子林图》

我们说到在市场上起码有三本假的,一本真的这幅《狮子林》,这一幅附中《狮子林》开始是在私人手里,后来也进了内府,是乾隆四年进的清宫,乾隆当时得到这幅画是非常非常高兴,他很开心,然后立刻就提拔,我们可以看到这密密麻麻的,全是乾隆皇帝的提拔,后卷还有很多。而且呢他就在题了一个很大的引首裱,在最前边叫做“云林清壁”,就是对倪瓒非常推崇,而且这个画,乾隆皇帝鉴定了一下,他说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个画,乾隆皇帝认为是真迹,重新的装裱,而且把它收藏在养心殿,养心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宫殿,它是一个处理政事的地方,同时也是三希堂,就是他把玩书画的一个地方,把这幅画藏在养心殿,代表他对这幅画是非常重视的,能够随时拿过来玩儿很方便的,而且我们知道养心殿,其实藏了很多乾隆的重要的画作,那么不得不说这个乾隆皇帝的眼光是不太好,其实就是不好,乾隆皇帝的眼光不好,所以这幅画他其实是看走眼了,有几个疑点,因为我们看到这幅倪瓒的画,我们可以先去看一看,大家觉得这幅画怎么样,我们说倪瓒前面说到了一水两岸空亭茅屋,因为这幅画是一个横向的构图,前面其实有一个山门,走进去有几株树,特别有两株是柏树,然后这边可能稍微有点儿模糊,这边这些屋子其实是禅修的佛寺,这里有一个佛像,其实是一个僧人,僧人在念经,然后后面还有很大的一丛假山石,假山石上还有房屋,前面这边是有竹子,这边还有一竹非常奇特的一个梅树,梅花树,所以很多人就发现这幅画有点儿奇怪,稍微有点儿奇怪,奇怪在起码有三点,就是倪瓒的画里面我们从来没看到画人,但是这里面就有佛,就有僧人 有人。

hOHCH4KB5S7thUM6UxKyfUHlCiYUSRhiZreaPBXm.jpeg

倪瓒 《云林春霁图》

第二 倪瓒的画我们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这幅画我感觉蛮形似的,而且很多这种表现是很能够,对照一些景致的,有实景的这种指向,如果从笔墨画风上来说,大家可以去看一些倪瓒的画作对照,这幅画其实更孱弱一些,笔力更弱一点,但是倪瓒还是有一点距离,而且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铁证,证明这幅画真的就不是倪瓒,因为这里边有一个跋,这旁边有一个跋,倪瓒的跋,这个跋也不对,跋的这个时间的时候跟他合作这幅画的人,这个叫赵元的画家,那个人已经去世了,所以这幅画铁定不是倪瓒的,是作假,是一个旧模本,是比较旧的一个可能明初的人的一个旧摹本,所以乾隆皇帝是看走眼了,但是看走眼没有关系,这幅画我们说明清人看倪瓒,并不真假没有那么重要,他只要发挥作用就行了,只要大家知道它是倪瓒就行了,所以乾隆帝也不那么纠结了,他只要是倪瓒款,倪瓒题的,也就行了,所以乾隆帝非常开心,他提了很多题跋,有一个很好玩的题跋,我特别关注到,他提到他说“借问狮子林 因在无何有”。

他就说这幅画竟然叫狮子林,我就问问这个狮子林在哪儿?我怎么没看着,我当时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我是很奇怪,我想大家应该在座的大部分可能都去过苏州吧,去苏州首先要看的苏州狮子林、拙政园,反正我第一次我就首先去看这俩园子,怎么会乾隆皇帝看到这幅图连狮子林,这个园林在哪儿都不知道呢?我觉得这个事也太奇怪了。我去找,我就觉得这个事情真的很奇特,这个是我现在去狮子林,苏州狮子林是这样子的,其实狮子林,苏州的狮子林是建在元代,是给天如禅师讲学用的,因为里边有很多的奇石壮如狮子,就把它叫做狮子林,后来我发现狮子林确实在明代的晚期,大家都不知道了,因为它非常破败,原来都损毁了,而且大家就是找不到它在哪里,不知道它在哪里,同时对它有一个误解,就认为这个狮子林,并不是天如禅师一个讲学的地方,而是倪瓒的一个别墅,这个事特别有意思,就说狮子林是倪瓒建的,而且是倪瓒住的地方,大家都这么认为,普遍这么认为,这种其实是夸大,但是在明代晚期到了乾隆时期,还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乾隆皇帝就说都有画了,我得去找找这个园子,怎么找呢,他还有一个特别便利的条件就是南巡,我们都说乾隆帝自己说,南巡是为了下江南,治水体察民情,其实还有他的私心,比如说第二次南巡的时候,他就带了这幅画去找园子,特别巧在他去苏州的地方,苏州府的时候他就给找着了,他说“故址虽存 已屡易为黄氏涉园”。

dxLw2Lant104B87B8JEaLfkBrGG46Xx1QaUHsANu.jpeg

倪瓒 《清流小亭》

当时已经不叫狮子林,他就被姓黄的一个人买下来叫涉园,但是居然被他找到了,根据什么找到的呢?说“尚能指为狮子林者 独赖有斯图耳”。就是我根据图去找到的,按图索骥,我看这个像我才把这个找到的,这个事就挺有意思,就是我根据倪瓒的画去找了狮子林,所以我们今天能够看到苏州狮子林,这个园林还挺要感谢倪瓒的,不然乾隆皇帝找不到它。所以呢乾隆皇帝很高兴,我又有图,我又找到了园子,但是园子破败了,我得重新修一下,于是他就下旨重修,重修也是根据倪瓒的画去修,因为本来就是根据画去找的,自然根据画去修,修了五年修完了。修完之后他很高兴,他的臣子钱维城来画一张全景吧,把修完的场景画一下,画了一个《狮子林全景》,你看这个全景跟倪瓒的《狮子林》,那就是不一样了,那就是一个山峦叠起的一个,那修的真的是恐怕是跟我们现在,可能有一点接近了,很多的峰峦亭舍。那么乾隆皇帝就非常的开心了,以后他下江南必定要去六下江南每次都去了,带着画去看景去狮子林里面看景,这是他的一个癖好,每次都去,有一次忘带了,第三次南巡的时候忘带了,就是忘带画了。就是去园林的时候想到忘带画了,糟糕,怎么办呢?就是开始想想算了吧,就看看园子的景色,后来觉得还是太遗憾了,觉得不甘心,然后快马加鞭让人从京城,把倪瓒的画从宫里取出来送到他眼前,非得对着画看图,这就是乾隆皇帝很任性的地方,但是你能看出他非常重视倪瓒的画,我看景不行,我还要看倪瓒的画。当然我们说倪瓒的画,倪瓒《狮子林》,修建狮子林这个事其实是误解,这个误解一直到最后一次南巡,第六次南巡才被澄清,所以这个事很晚了,这个事我们暂且就不提他,因为乾隆皇帝到非常晚才发现,自己搞错了,以讹传讹,遂成倪迂别业 误矣!知道了,但是已经晚了,修都修了,见都见了,画也都题了,没办法,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乾隆皇帝,他一方面是去访,就去寻访园林,然后下江南的时候可以去对着图去看景,但是乾隆皇帝他还有一个雄心,我不能只在,我每隔个十几年,几年我才能看一回狮子林,我就在京城我想看见就看见,他就说我怎么办?我就再仿园子,把苏州的园子仿一个在北京,我们说他比宋徽宗还要任性,宋徽宗喜欢石头,花石岗从苏州运点儿石头来已经是可以了,那乾隆皇帝就直接说,仿一个,按照苏州的园林仿一个,于是他就在圆明园长春园选了一个址,选址仿了一个苏州的狮子林,1772年仿建的,当然我们知道圆明园现在已经,我们知道的原因全都毁了,但是有一点遗迹,我们去看到的时候还能看到遗迹,我拍的照片里面有一点遗迹的石头,我们看看可能还稍微有那么一点,狮子林的那种假山石的味道,现在去也能看到,而且现在去还能看到皇帝的题匾,就扔在那儿,也没人管,也没人看,就扔在那儿题了乾隆帝狮子林,就一块匾放在那儿,现在也没什么人去观摩,也不作为一个景点。

cNshqz4K4SnCEMbM60Y32mMLvzSXwOSvKIVDwFA4.jpeg

元 倪瓒 《秋林野兴图》

下次大家如果去圆明园,看看大水法之外,这个不收费的地方还有一些景点可以看看。而且花了不少钱,乾隆皇帝是花了13万两白银,耗资不菲去建这个园林,建完了以后乾隆皇帝就很高兴,高兴他做一个事,就是我自己放一幅画我太开心了,我自己仿一幅画这个是乾隆皇帝的仿画,仿倪瓒《狮子林》,我们一看就明白了,这个仿画我们可以看看,这个仿画他不是根据园林去画的,前面有一个题叫做“艺循清壁”,艺术要遵循谁呢?遵循倪瓒清壁,所以他说的很清楚,所以他的这幅画,他并不是根据园林实景去画的,他是根据倪瓒的画去画的,而且是非常的就是构图笔墨就是一笔一笔地去比照的话,当然我们说如果两相比较,高下还是一眼看得出来,乾隆皇帝画的水平还是有限,有限,但是我们觉得很值得提的一点,就是因为他有限,说明他是亲笔仿画,乾隆皇帝的水平不怎么样,现在有很多传为他的一个御笔画,我们有一个判断标准,仿的特别好的,笔墨特别好的,特别不错的,宫廷画家代笔,像这种仿的不太豪华的,看这个树石,树石就是竹子这种画很板,很造型能力不怎么样,笔墨也用的不太好,乾隆皇帝自己画的,这幅就是乾隆皇帝自己画的,所以他也挺珍贵的。我们看看这个是他的一个仿画,就是仿元之后很高兴的一个仿画,也是根据倪瓒的画来的,但是乾隆皇帝他有一个,非常快的一个态度的转变,就是这个园子1772年建成,刚开始还挺高兴的,觉得我在京师就能看见园子高兴,但是没过两年他就不高兴了,而且特别不高兴,他就说这个东西仿的不好,这个园子,他说比不上倪瓒的画,他怎么说?他说“亭台峰沼 但能同吴中之狮子林,而不能尽同迂翁之狮子林”。只能等同于可能跟苏州的狮子林有点儿像,但是不能等同于倪瓒的狮子林,就是意思说我这个仿的园子,没有倪瓒的画的精神,所以他特别不开心,他就又说我再仿一个,我再有两年之后时隔非常近,1774年就隔了两年,他又选了一个地方,这次选在避暑山庄,避暑山庄文园选了一个址,又建了一个狮子林,这个狮子林我们如果去过避暑山庄,我们还可以看得到是一个景点,当然这个景点肯定又重新修过,但是大体原貌还是在那个地方的,我们下次也可以去看看文园狮子林,这个狮子林,乾隆皇帝说吸取教训,这一次不能再仿的不好了,我们不能要仿的好怎么办呢?要拿倪瓒的画去放,他说“惟举倪迂画卷示之”。你们要拿倪瓒的画对着去仿,这样才能放得好,于是这个工匠就造出来了,按照倪瓒的这种精神造出来了,乾隆帝很满意,很满意之后之后他又仿画了,他就又开心的又放了,仿了一幅跟前面很相似的画,而且还让自己的臣下仿,比方说方琮,他说你也再方一个法其意趣,再仿倪瓒的这种清逸,再仿一个,我们看到方琮的画他拉的特别长,就是把倪瓒的画几乎拉成了两倍到三倍,但是整个的构图山门 树,这些佛寺 人像,还有假山竹子还是倪瓒的这个构图,只是拉的很长。

包括董诰文园狮子林,就是建城之后不断地仿,自己也仿,臣下也仿,而且这种仿很明显的并不是实景,不是仿实景,不是看到什么,我说写生并不是,他是仿倪瓒,仿倪瓒的画精神,但是这种精神的范本,园林也要仿倪瓒,绘画也要仿倪瓒,而且特别有趣的一点就是,我们说这个倪瓒的狮子林,苏州的狮子林,现在有12个景观,但是到了京城的,我们北京的狮子林仿建的,就变成了16个景观了,增加了一些景观,增加了是什么呢?增加的是清闭阁云林石室,还有画舫,清闭阁就是按照倪瓒的书斋仿的建的,云林石室同样是倪瓒的工作室,画舫那就是倪瓒曾经太湖巡游,带着书画,书画船这样一个经历,一看都是倪瓒,跟倪瓒有关系,就是特别强调倪瓒,特别喜欢倪瓒,而且乾隆帝还特别的,我们说喜欢对着景看画,怎么苏州可以实现,在北京更可以实现了,于是他就在两个地方的狮子林,藏了很多画,就把它藏在哪儿,我去到那个景观的时候,我就可以看画,比方说圆明园长春园,师资邻国的清闭阁这个景观里面,就藏了很多画,藏的是首先他自己的仿画,因为倪瓒的原画,倪瓒原来的那幅画是因为已经,前面说到藏在养心殿,已经入藏了,登记了造册了,就不能动了,所以过不来,这幅仿画本来就是建成之后仿的,所以就放在这儿。

OJDaVaCRij7jNBY3LgWtLGswJHiWLGMk8LDZFit3.jpeg

倪瓒 《雨后空林图》

还有呢?明代人的杜琼的《狮子林》,还有倪瓒的《江南墨山》,倪瓒的《雨后空林》,倪瓒的《竹树野石》,就是跟倪瓒相关的画作,跟狮子林相关的画作都放在这块,我去到就近就拿画就来看了,这就是乾隆帝的一个私新,一个他的一个癖好,同样在避暑山庄文园狮子林清闭阁也藏,藏的同样是他1774年那幅仿画,然后董郜的《文园狮子林》画,倪瓒的《万壑秋亭》,倪瓒的《隐居图》,倪瓒的《溪亭山色》,就是我们可以看到乾隆帝,他喜欢的倪瓒就达到一种程度了,他就是变成了一个园林的欣赏,和画的欣赏是放在一起的,就是天下集大成,所有的国土是我的,所有的名画也是我的,看了以后我们说就是一个无人能及的,一个感官享受。既有古画又有仿本,既有美景又有图画,而且乾隆帝自己我们说到,他自己的绘画水平并不高,所以他开始喜欢仿南宋院体,画的很工细的,但是画出来很不好看,很差,所以他就开始仿倪瓒仿元四家,他就仿的还行,起码逸笔草草,看不出那么大的阙楼,所以这个也是乾隆帝他喜欢倪瓒,把倪瓒作为豪华士自己也学倪瓒,同时园林上和绘画上,也享受倪瓒这样一种过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明清的这些画家中,文人画家也好、职业画家也好,最后到了皇帝宫廷里,对倪瓒都是非常的推崇的,倪瓒的影响力是非常之大,这一点我想他在世的时候,恐怕是没有想到,是后世对他的一个塑造,和一个神话的过程,过程是挺有意思的,就是以倪瓒的名义我做我自己的事情,他是一种精神的领袖,同时是一个是清雅还是低俗的一个标准,通过临仿通过收藏,我就可以来抒发自身的一种意趣,至于是真倪瓒还是假倪瓒其实无所谓,其实并不重要。那么也就是我们如果大家等会儿有时间,还可以去再看一下,这个楼下的倪瓒的展览,看看这些倪瓒在我们的一个仿画中,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5d4CtUQkAwuAikGrDGmI70Uh4cY5zh7uuEJPEf6Z.png

倪瓒《竹树野石图》

还有两个小问题,大家可以带着去观察一下,去找一下,就是在画展中我们刚刚提到了,很多仿倪瓒,但是还有一些没有提仿倪瓒,没有说是仿倪瓒,但是倪瓒也还在,隐藏的,就举两幅,一幅还是董其昌,他说仿巨然,这幅画加《仿巨然》,可是呢?我们如果再去看看他的题,画心上的题,他说了一句话说,“昨年求得巨然小景于会山”,说的是巨然,后面一句说“有倪元镇题句于此”。后边就提到了倪瓒,这上面有倪瓒题字,我们看看这幅画,这像倪瓒还是像巨然,他虽然说是仿巨然,但是我觉得挺像倪瓒的,可能有两种面貌,还有一幅到了比较晚期了,是清代的苏州画家,我们说苏州画家明代是很有名的,文徵明明四家,清代还有苏州画家张培敦,这个人他有一幅临文衡山的《江南春》,这个《江南春》是一幅设色的,他说的是临文治明确的一幅画,但是后面的题跋又写了,“倪高士云林江南春二首”,是他的倪瓒的《江南春》的诗词,而且还写“原本文衡山就是文徵明的原本,就有倪瓒这个词《鸟雀》,文徵明为之补图,就是我们可以看到倪瓒,其实一方面真的就是很明显的去仿,对着仿,有本子地去仿,另外一方面他就幻化成一种精神,一种意境,一种江南人的代表,《江南春》,杏花春雨江南,同时也是倪瓒变成了,这样一种意象隐藏在画中,所以也希望大家有空的话还有时间的话,再去细细地看一下展览,去寻找一下古人怎么去临仿,怎么去表达对倪瓒的一个尊敬,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一点心得,希望大家一起讨论,一起互动 交流,谢谢!

主持人
  • 赵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