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观点拍卖收藏画廊摄影当代艺术监测中心图书网华东站艺术中国
艺搜专题视频艺术家网展览书画收藏雅昌指数华南站English
王加《巴黎奥赛博物馆的印象派馆藏之德加篇》
您尚未购买该课程

课程价格:¥20.00

会员价格:¥9.90会员优享开通会员,享更多优惠 > >

购买该课程
返回课程

目录(4集)

  • 试看
    王加:巴黎奥赛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 王加:《歌剧院中的德加》特展
  • 王加:德加创作的代表性的构图方式
  • 王加:德加对劳特累克的影响

讲堂介绍讲堂播放量:0

主题:巴黎奥赛博物馆的印象派馆藏之德加篇

第二部分:《歌剧院中的德加》特展

1、埃德加·德加

CEJflJmUzUxJkwbyQB3zO8t7ensn8oJT36gcBsdG.png

埃德加·德加《自画像》

德加是巴黎人,这是他自己年轻时候的自画像,大家是不是觉得他有点儿忧郁,不是特别的开朗。其实这个人的本性也是这样的,德加不是一个特别善于交际的人,而且他朋友并不是很多,用我们现在的话应该叫情商低,说话不太中听,所以朋友并不是很多。

但是这和艺术造诣没有关系,他将自己视为写实主义画家,但是他仍然在西方艺术中被认为是印象派的先驱之一

印象派画展一共有8次,德加一个人出席了7次,他除了1882年那次没参加,剩下的他都参加了。但是他还排斥别人把他称为“印象派画家”这一个说法,他认为自己是“写实主义画家”。

很多印象派画家其实家里都不是很富裕,但德加除外。德加是一个家境非常好的,属于中产阶级。他的父亲是从事银行业的,他父亲一开始希望他学法律,德加特别不愿意干这个,但是他又没办法拒绝,所以他一开始考上了法学院,但是他也没想好好学,没事就跑卢浮宫里临摹大师名作,还是喜欢画画。

直到1855年的一天,他见到了安格尔,就是当时已经功成名就,可以说是法国学院派一把手的安格尔。安格尔给他的建议让他终身难忘,安格尔跟他说了一句话叫“画线”:“年轻人反复画更多的线,无论从你的生活中还是记忆中,然后你将成为一位好画家。”

安格尔是强调线条的,他永远强调线条结构的精准。所以,德加确实从他这番话里面受益匪浅,因为德加关于素描这些关于舞者的纪实,他坚持了一生,直到他去世。

2、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Noun2UlGXRnBvyBesgjW6gnrPHMNg1L3ociVMHDQ.png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在认识了安格尔之后,德加终于决定要学画,所以他考上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德加鲜有朋友,终身未婚。而且他特别逗,他认为画家不应有个人生活。我觉得毕加索如果见了他,应该俩人聊聊画家怎么样拥有个人生活,可能会改变德加的人生观。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至今仍是全世界最好的艺术院校之一,它是安格尔的母校,大师的摇篮,当然也是德加的母校。

它对新中国美术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在17世纪就已经成立了,在近四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培养出了对法国绘画贡献巨大的画家,弗拉戈纳尔、雅克·路易·大卫、安格尔、德拉克洛瓦、莫罗、西斯莱、德加、马蒂斯、布德尔,也包括林风眠和徐悲鸿,都是出自巴黎高美。

所以为什么说它对我们新中国美术也有巨大贡献呢?因为它也是林风眠和徐悲鸿先生的母校,二位先生把从西方从巴黎学院派学会的东西拿回到国内,也对我们的学院派的艺术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3、《歌剧院中的德加》特展

oQdKToNihbqmYuc5Lj9wdwN0vU7TCUKC6156buRT.png

《歌剧院中的德加》特展海报

这是展览的海报,很漂亮。德加的画我觉得和他的个性有着截然不同的一种呈现,可能他在生活中并不是一个很好交往的人,他把自己的热情反而都注入到了画作当中。

这个展览是由奥赛博物馆、橘园美术馆和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联手策划,首个以“歌剧”为主题,以“德加和歌剧院的关系”为主线的专题展。这个展览展期到2020年的1月19号,在巴黎,在新年期间。近期要去巴黎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这个展览,如果没机会去没关系,这个展览将会在2020年春天到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巡展

展览呈现出画家在歌剧院内多个空间,包括观众席、舞台、包厢、后台、排练室,以及乐池等所捕捉到的舞者、乐手、观众和经理等各色人等,为我们勾勒出19世纪巴黎歌剧院最真实的台前和幕后

展览共展出了雕塑、油画、素描、水彩和粉彩画等200余件德加的真迹。据统计,德加一辈子画了大约1200张或者1200件作品,包括雕塑。等于你在这一个展览里可以看到德加毕生1/6的作品,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展览。

我给大家放一个53秒的短片,是奥赛博物馆官方推出的一个展览的宣传片。很短,就是给大家一个概念,让大家看一下这个展览当中所出现的比较有名、比较代表性的作品,当然很重要的我会逐一跟大家介绍。

cM3zTdV5TmjoKwnUXaXsJ2LPMpdMnYGbBLfKzT62.png

展览现场

这是展览的现场图,展览以五大区域划分,它是用五个颜色分析出来,浅灰、粉蓝色、绿色、深灰色以及棕红色这五个区域。我在每个区域基本上都选了一张图,它从巴黎歌剧院的历史开始,以德加的年表和艺术发展轨迹引入他与歌剧院的交集,随着其艺术发展轨迹,呈现他对芭蕾歌剧等题材的逐渐深入和多种绘画形式的实践

IC83cMYEPF53jL8jvx0dYin4kWfc7WjJPdlalkP2.png

展览现场

这是我其中的一张图,大家感受到这个展览人很多,其实我选择去看展览那个日子非常不好,巴黎有一个习惯,就是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日,所有博物馆免费,所有展览免费,我就赶到了第一个周日。我从来没见奥赛博物馆里有那么多人。

这个展览里我还经历了一件特别令我难忘的事,是我在全世界任何博物馆、美术馆都没经历过的,就是你在展览里看展览,大喇叭就开始跟你说: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注意一下展厅里有小偷,请看好您的个人财物。用七种语言,法语、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中文、韩文、日文、七种语言循环播放。我说巴黎的贼现在都这么猖狂了吗?都跑到博物馆里偷东西,后来我一想对,今天免费,贼也能进来。因为我在走去奥赛的时候就差点儿被偷了,明目张胆的。

所以如果去巴黎看展览的朋友切忌能不背包就不背包,哪怕进了博物馆、美术馆,也不要掉以轻心,这是真的是亲身经历。展览人特别的多,所以很多人可以鱼目混珠,这就是从这张照片里给大家带来的一些信息。

4、巴黎歌剧院成立350周年献礼

AKRm6MzAuMswLjD2A3WWsP6GNEDQ75AlQcSE8PXg.png

巴黎歌剧院

说到了德加和歌剧院,我想先从歌剧院聊起。为什么做这个展览,其实奥赛做这个展览是有深意的,因为今年(2019)是巴黎歌剧院成立350周年献礼。但是不是建筑的350年,因为1669年路易十四就创建了皇家音乐学院,当时的皇家音乐学院是招募一些舞者、歌者来做专业的歌剧、舞蹈的培训,就慢慢的变成了歌剧院的前身。

而在成立的过去的一直到19世纪中期成立之后的两个世纪中,歌剧院迁址过11次。1873年,佩莱蒂耶剧院被焚毁了,焚毁之后1875年由设计师查尔斯·加尼叶先生设计的歌剧院正式落成,就是这一栋。所以这一栋建筑又被称为加尼叶歌剧院,也叫巴黎歌剧院

pIdbzn2sOfJPNYlWnm3ig7tx2s4anacJ5BFkDif7.png

金碧辉煌的巴黎歌剧院

说实话,我觉得去了欧洲的歌剧院之后,才能感觉到什么叫歌剧院。因为我觉得如果没有包厢的话,歌剧院的体验差了很多,而且像这种金碧辉煌的感觉,你进去之后就觉得在欧洲歌剧院去听歌剧是社交场合第一隆重的体验。第一是歌剧,第二是音乐会,第三是展览开幕,是这样排序的,所以你看歌剧院多么的金碧辉煌。

5、绚烂缤纷的“夏加尔穹顶”

当然,巴黎歌剧院距今这栋建筑也差不多有接近150年了。它里边有很多著名的比如说雕像艺术品,但有一件艺术品大家绝不可能错过,但是又特别容易错过的,就是巴黎歌剧院的歌剧大厅的穹顶。这个穹顶是白俄罗斯绘画大师马克·夏加尔画的,我没去过巴黎歌剧院听过歌剧,但是为了这个穹顶,我专门买了张参观票,举着我的相机拍了两个多小时就为了这个。看起来很小,但实际上它是220平米的整个的屋顶。

el7HgEHIq0GGholjxaKIo8NtyuFAZR7HhwOxMjvP.png

绚烂缤纷的“夏加尔穹顶”

为什么法国人会请一个白俄罗斯人来画这个穹顶呢?这个当时也有非常大的争议,首任的法国文化部长,就是曾于1968年废除巴黎高美著名“罗马大奖”的安德列·马尔罗先生,他是夏加尔的好朋友,他邀请夏加尔创作了这个。

夏加尔当时很犹豫,一个是他不确定这个体量,还有一个就是当时的反对声特别强,法国人为什么要找一个白俄罗斯人画我们歌剧院的顶,而且本身它有一个顶,那个顶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勒内普弗先生画的一个穹顶,等于夏加尔这个顶要把他的盖上,法国人更不干,所以一开始有很大的争议,就相当于贝聿铭先生设计的玻璃金字塔所遇到的争议声是一样的,这个更早一些。

后来就达成了一致,夏加尔同意了,民众也同意了,为什么呢?因为夏加尔说我不是直接把这个画覆盖到那个顶上,我在上边接出一块,等于吊一个顶把它给盖上。这样的话,民众也满意了,所以这整个的画大家看起来是一个整体,其实它分12块嵌板,是拼上去的。

夏加尔是在工作室里按每一块、每一块画出来。为了这个画,他画了很多个手稿,历时两年,最终这个穹顶在揭幕的时候,夏加尔一分钱都没收,他说这算是我献给法国人民的礼物。

而且在画完这个穹顶的时候,夏加尔已经77岁了,相当于米开朗基罗了。但是由于条件的优越,他不用一直这样画,米开朗基罗是一直都得在顶上这么去画,所以夏加尔还是轻松了很多。

2019年也是夏加尔穹顶完成并揭幕的55周年纪念。整幅穹顶画可以说是夏加尔艺术毕生艺术的集大成之作,这个画整个的感觉就是所有亮丽的颜色、撞色,他全都用出来了,这是特别典型的夏加尔的配色。

然后,它的表现主题因为是歌剧院,夏加尔本人也是一个非常热爱音乐的人,当时有记载就在他两年画这个穹顶期间,他几乎是每天听着莫扎特在创作,夏加尔本人喜欢莫扎特,喜欢巴赫。

这个嵌板最终所描绘的是什么呢?就是夏加尔本人最为欣赏的14位作曲家的各自的代表作。包括歌剧比才的《卡门》,格鲁克的《俄耳甫斯和欧律迪克》,贝多芬的《费德里奥》,威尔第的《茶花女》,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都诺夫》,莫扎特的《魔笛》,阿道夫·亚当的芭蕾舞剧《吉塞尔》,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瓦格纳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柏辽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德彪西的《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拉威尔的《达夫妮和克洛伊(克罗埃)》以及18世纪作曲家拉莫的作品,整个14位作曲家14部代表的歌剧全部都放在这儿。而且它每一个角落都有这幅作品的名字,它都嵌了。

而且夏加尔也在上面亲自签了名。我用长焦镜头把所有的细节都拍了下来,如果大家以后有机会到巴黎歌剧院去听歌剧,在听歌剧之前,趁着灯亮赶紧先多拍几张巴黎歌剧院的顶,因为真的太好看了,如果加上这个歌剧院的灯光,就显得特别有古典味的建筑当中一下子提升出了现代气息。

6、特展中的歌剧院模型

在这个展览当中特别有意思,因为展览最开始的一部分主要是讲巴黎歌剧院的历史,所以他们还借来了一个巴黎歌剧院的模型,切面的模型。

0ihOIfCepvyEgEmekMZRSATs6GlYqzI6nrEM2IOz.png

特展中的歌剧院模型

这里是入口,我们平时看到的是这一面,刚才我拍到的夜景这一面,夏加尔的顶是画在这儿,这个就是原来新古典主义画家留下的那个顶,夏加尔的顶是嵌在上面的,等于把它盖住了,但是没有完全的用画把它覆盖上。

透过这个结构,大家就可以看到整个歌剧院的构成,而且他还有一个其它的用意,因为爱逛歌剧院的德加或者是爱泡歌剧院的德加,他每一层都待过,他在所有的角落都待过,他去画过。所以你通过这个横切面一看之后,德加可能在这儿画过,在这儿也画过,你可以有这样的一个想法。

BrSAbToawM821DfEOJLibeORMQYnfe8qnGCEwi3E.png

展出的部分舞台布景模型

这个展览刚一开始的部分其实跟绘画没有关系,主要是歌剧,但是这也是我觉得这个展览策划的特别好的点。因为它是把音乐和绘画特别好的结合在了一起。它先介绍了歌剧院的背景、歌剧院的发展、歌剧院的结构,包括一些歌剧的微型的布景模型,专门有一面墙都是这样的小橱窗,里面是不同的布景的最初的设计模型,非常有意思,这个就是巴黎歌剧院舞台的一个模型。

7、歌剧院 - 德加的灵感来源

德加一辈子1200张左右的作品,跟芭蕾舞和歌剧主题有关的300多幅,差不多1/4,可以说这个体量是非常庞大的。

为什么他对歌剧这么情有独钟呢?这和他的成长氛围有关系。他的父亲是银行家,他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而且他的家庭特别喜欢音乐,这对他非常重要。

在1860年代,他从事银行业的父亲开始组织音乐沙龙来传播早期的古典音乐,德加最喜欢巴赫、拉莫,以及格鲁克的作品。通过参加父亲的这些沙龙,他也慢慢对古典音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而且在1880年代,德加还开始为他父亲这些夜间沙龙里边的专业及业余的演奏者创作肖像,作为一种练习。

tZa24wfl7Xmki7X7IZa5qpQatu3RZBp62F7N5A6v.png

德加《歌剧院中的管弦乐队》

通过1870年为巴松演奏家迪豪绘制的肖像《歌剧院中的管弦乐队》,这位是迪豪先生,迪豪先生特别有名,很多当时的艺术家都给他画过肖像。德加选择了一个他坐在乐池里的视角,紧挨着他上面都是正在跳舞的芭蕾舞者,他以一个观者的角度描绘下了这位巴松演奏家乐团以及芭蕾舞者。

这幅画为德加获得了早期的成功,从这儿开始,德加就开始泡歌剧院了,他经常作为后台观众去歌剧院,他最钟爱的创作题材是“芭蕾舞演员”,无论是工作、排练还是休息。

PLydlfAwfd9dLccMPMpYoaMswEQlcU26HZnseskq.png

EPUELzXTJgZm8JrB4DjBDJQK2fQb64e6MTpApMpI.png

德加表现麦耶贝尔歌剧《恶魔罗伯特》中的芭蕾舞场景

这两幅作品几乎是同一个题材,来自贾科莫·梅耶贝尔创作的歌剧《恶魔罗伯特》中的芭蕾舞场景。

德加曾经有一句话就写关于他跟自己和歌剧院的关系,他说“你想要装饰我,所以你想帮我个忙,好吧,你给我整个歌剧院畅通无阻的自由,一辈子。”

他就特别喜欢在歌剧院里寻找各种的角度。我想配合这两幅画,给朋友们放一段梅耶贝尔创作的歌剧《恶魔罗伯特》的芭蕾舞的一个音乐的片断,大家看这个画感受一下。

主持人
  • 王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