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观点拍卖收藏画廊摄影当代艺术监测中心图书网华东站艺术中国
艺搜专题视频艺术家网展览书画收藏雅昌指数华南站English
李凇《艺术如何“真实”——理解中国艺术‘真实性’的七个视角》
[12]请填写视频播放地址

返回课程

目录(8集)

  • 【雅昌讲堂】李凇:综述艺术如何“真实”
  • 【雅昌讲堂】李凇:栩栩如生——视觉的真实
  • 【雅昌讲堂】李凇:格物致知——物理的真实
  • 【雅昌讲堂】李凇:解衣般礴——心理的真实
  • 【雅昌讲堂】李凇:时光之镜——历史的真实
  • 【雅昌讲堂】李凇:见仁见智——解释的真实
  • 【雅昌讲堂】李凇:想象之境——虚拟的真实
  • 【雅昌讲堂】李凇:图像权力——“正确”的真实

讲堂介绍讲堂播放量:0

主讲人:李凇(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题:艺术如何“真实”——理解中国艺术‘真实性’的七个视角

第一部分:综述艺术如何“真实”

很高兴有机会到北京画院来跟大家做一个交流。刚才画院的吕晓主任大致地说了一下我的情况。我还得要罗嗦几句,因为常常我的介绍很麻烦,为什么麻烦呢?就在去年,北京画院给我发了一笔钱,接着又给我追回去了。说搞错了,不是你这个李松,是那一个李松。所以我还得要解释一下,我这个李松是哪个李松,有点儿麻烦。

我上面写了两个松字,松树的松是我的本名。可是这个名字很多人很喜欢,所以重名的特别多,尤其是有一个老先生,本来不叫这个名字,他叫李松涛,是我们的前辈,今年已经都80多了,文章作的很好,他跟我做一个专业,中国美术史,他很早就把那个涛字去掉了,发表文章的时候就是“李松”两个字,跟我的本名一模一样。老先生像我这个年龄的时候,在《美术》杂志社做主编,我给美术杂志投了一篇稿,那个时候我在湖北美术学院刚毕业不久,写了一篇文章给《美术》杂志投稿,他是主编,他看了以后决定发表,但是因为我这个名字跟他一样,就在我的李松的后面加了一个括号,李松(湖北)。

第二年我就考到西安美术学院读研究生了,我又给他们投稿,我在想他后面肯定又给我会加一个括号,这个时候不会写(湖北),就会写(西安)。我说研究生毕业了以后,我可能又会去一个单位,后面的括号就多了,这就麻烦了,我想了一下,给他们投稿的时候就说,我得用一个笔名,不能再在后面加括号了,这样就加了一个两点水的“凇”,雾凇的“凇”。

但是这个也有一点麻烦,很多人不认识这个字,以为两点的“凇”跟三点的“淞”是一个字,三点的“淞”是上海郊区的意思,我不是那个地方的人,不想沾那个光,所以用了一个两点水的“凇”,可是很多人不认识这个字,常常就把这个两点写成三点。

有一次,一个杂志的主编见到我就问:李松,你到底是哪个松,我们总是搞不清?很多人都问我这个。我说很抱歉很抱歉,我弄了一个偏字,大家不认识的。

所以有一些文章引用我的文章的时候,在注释里面就用三点水的淞,他引用的那个文章还是我的,所以我还得认。这样我就有了三个名字,很不幸,一个是身份证的名字,到邮局去领汇款得用身份证李松的“松”,常常有些人给我打个两点水的“凇”寄钱来收不到。

然后下来就是两点水的“凇”,我最近写文章这20年,我都是用的两点水的“凇”写书,可是也麻烦,我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那是《远古自先秦绘画史》,那个责任编辑认识我,封面是松树的“松”,版权页两点水的“凇”,一本书里面就有两个名字,弄的很糊涂。后来他们再版的时候意识到这个错误了,再三跟我道歉,改成了两点水的“凇”。所以你看这个就很麻烦,到现在我每次讲课的时候,我都说说我叫啥。

我刚才说的北京画院去年给我汇一个钱,其实是李松涛先生在他们的《大匠之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结果糊里糊涂的把那个钱就寄到北大来了,我也糊里糊涂的,我在想着我好像没给他们做什么事,他们怎么就给我发钱呢?我正纳闷呢,过了两天电话打过来了,北京画院财务部,李老师我们搞错了,那个钱不是给你的。所以你看我这个很麻烦,首先得罗嗦这样几句。

g1did2wjcsmNeHIiIIW7rjiGmWkby5wjcD8IKqQX.jpg

竹林七贤图(局部),砖画,佚名,南朝(6世纪),南京出土

再下来我还得再说一说,我在做的这一块是做的什么东西,刚才吕晓主任说,我前些年一直在做中国的宗教艺术史、佛教、道教,做这些艺术史,后来因为道教的比较宽,道教涉及到中国艺术的方方面面,所以一不小心也就会做一些宫廷的绘画,做一些关于卷轴画的讨论,这样就搞到这一块里面,就串进来了。这样就参加了他们的一些讨论。

但是在大学里面教艺术史,常常就会有一些超出具体个案的想法,常常同学们会问你一些问题,你必须得去想,比如说所有的爱好艺术的人、从事艺术工作的人都会考虑一个问题,艺术到底是什么?

就是对艺术这个定义,我们一直都在讨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几乎隔上几年,就有人冒出一个新的想法,说艺术是这,隔上一段时间又有人说不对,艺术是那。这样弄的我们几乎所有从事艺术的人、热爱艺术的人,都弄不清艺术到底是啥。

也就是说我们社会的分裂很严重,很多人认为这些是艺术,很多人认为你那是垃圾,这才叫艺术。所以这个就到了一些非常尖锐对立的程度,我经常要跳出具体的个案的研究,得要想一些比较理论性的问题,所以这几年我就想了一些理论性的问题,我得要跟同学们作一些解释,如何来看待艺术,如何理解艺术里的各种各样的特征。

像刚才吕晓主任说,我们很多普遍的会认为像写意画这些是真实的,是艺术的一个核心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很多的一些理论家,甚至是著名画家会认为,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和核心。中国画的核心是什么?你什么都可以变,唯独笔墨这一个概念你不能够变。这样的话,就给我们似乎给了一些很严格的规定性。这个时候我就在想,是这样的吗?如果按照这个想法,比如说的话,我们去认同石涛的八大的是中国艺术,敦煌艺术没有笔墨,汉代画像石也没有笔墨,那还叫艺术不叫艺术呢?叫不叫中国的艺术呢?

所以,我们就需要有一个更加宽容的对艺术的解释,我们应该理解艺术的一个多元性和丰富性,我们不能够用一个很小的视角去解释艺术,说艺术只能是这个样子的,而其它的都不叫艺术,或者说中国艺术只能是这个样子的,其它都不是中国艺术。这样恐怕我们就是叫偏见。

我们常常还有一些当代艺术的发展,尤其是有一些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就把那些反传统的东西、比较新潮的东西,甚至是比较怪的东西、比较奇异的东西,认为这个才是真正的艺术。而那些比较符合传统的,跟传统很一致的,跟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很一致的,他们认为这个不是新艺术,这个是属于古代的东西。

就像我们现在很多的拍卖会很有意思,有一些专门开了栏目,就是“20世纪当代艺术”栏目,还另外有一个叫“传统书画”栏目,有一些画家是60年代的作品,他把60年代的作品就放到传统书画里面,不属于当代艺术。这个就有点儿奇怪了,那这个当代是什么当代呢?是指的是什么概念吗?不是。他们自己解释当代不是时间概念,所以这一下又把这个词给绑架了。

我们怎么理解当代艺术?我们做的难道不是当代艺术吗?只有少数的那几个人他们做的才叫当代艺术吗?我们都完全是一个复古的状态吗?所以就会要想这样一些问题。什么艺术是当代的艺术?这样我就会越想越多,有的时候也会跟同学们讨论,我就想到了这样一个题目:“艺术的真实性的问题”。这是其中的一个题目,我一共想这样的题目想了十个,这是其中的一个,就是艺术作品中的真实性的问题,谈论这样一个问题。

xvzuniOce2VjLr4pHNdgn6RRhE5kdE1B6KI5EHhU.jpg

千里江山图(局部), 北宋,王希孟

这是七个方面,我下面就放了七个图来分别地说一说这样的七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最基本的层面,我们的生理的层面。就是说这个作品看起来就像真的一样。我们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常常是媒体评价艺术作品的时候用的最多的一个词,说这张画画的好,好到什么程度,我们常常就会说“栩栩如生”,这是所有的词里面用的最多的一个词。那么,栩栩如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看到这张画,这跟我们面对这个对象本身一样,面对本身的那个自然的反应、视觉的真实性。所以这是第一个层面,我下面还会详细地来介绍一下。

第二个不是眼睛的层面,而是知识的层面。也就是我们对事物的属性的理解,事物的属性的理解也就是它的物理属性的理解。从它的物的事物的理,这个物理不是物理化学的那个物理,就是事物的内在的道理、逻辑性那个方面的理解,所以它跟眼睛看到的一定有很大的差别。就是你看到的不一定是正确的,不一定是应该表现的,你表现的不一定是你看到的,这就是第二点,我一会儿要解释一下,你画的不是你看到的。

第三,解衣磅礴。这是讲的艺术家作为一个画家,他自己的心理的真实,角度不一样的。自己心地的真实。

第四点讲的是历史性的真实,时光之机。我们把一个作品,通过它去解读一段历史事件、一个历史,或者是一系列的历史人物,我们去透视它们,抹去那些时间造成的灰尘,我们看清楚事件的本来面目。

第五点,见仁见智,就是解释的真实。有些东西是有伸缩性的,有些人认为这些是真实的,有些人认为那些是真实的。所以哪些方面,我们如何来界定它的真实性?实际上有的时候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或者说客观的标准。它可能是有一个伸缩性的,是一个灰色地带,不是只有黑和白,而是一个灰色。这个灰色可能偏黑一点是成立的,偏白一点也是成立的。所以叫做见仁见智,这个我下面再去具体讲它。

第六点,想象之境。其实我们常常比较爱说的叫做艺术的真实。也就是它表现的其实是一个虚拟的事件,或者虚拟的场景,但是我们都认为它应该存在,不是它确然已经存在,而是认为它应该存在。把应该存在的事实或者是场景或者是人物,我们把它表现出来。

第七点,图像权力。图像权力又是两个方面的解释:一个方面就是图像的制作者;一个方面就是对于艺术史的书写和解释者。两个方面都可能涉及到图像的权力。就是如何去制作图像的时候,这个时候决定这个图像制作的人,比如说像在一个机构里面决定要画一张画,这个决定者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一帮子人,他们决定如何画这张画,或者直接下放到权力某一个具体的作者,由你来决定如何画这张画,这个作者就会有很多的选择。画出来以后,哪些画可以进入到公众的视野,进入到历史的序列,这又是一个问题。因为作品成千上万,就像当代中国,我们至少有10万个画家,这10万个画家大多数都经常作画,一年可能每个画家都会做很多批。换句话说,我们每年至少有几十万张,甚至是上百万张新的作品创作出来,都能够进入历史被我们记录吗?不会。那么我们记录到哪一些?哪一些会进入历史?你看,这就是一个书写者的权力。哪一些会进入美术馆去展出,哪一些会把它纳入到杰出作品的行列里去展出,这都是一个挑选。

所以,这是如何去呈现我们艺术生态的真实性,就是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艺术生态的真实性,所以想从这七个方面来说一说。

主持人
  • 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