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刘礼宾,1975年出生于山东高唐。美术史博士,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副主任,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景德镇陶瓷大学),聊城大学客座教授。 社会兼职: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课题评审专家,北京美协策展艺委会秘书长,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共艺术策划委员会委员。从事20世纪美术史研究、美术批评、美术策展工作。 著作:《第三种批判:艺术语言的批判性》(文化艺术出版社,2019年8月版)、《现代雕塑的起源——民国时期现代雕塑研究》(河北美术出版社,2010年6月版)等著作,编著《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精品大系(中国现当代雕塑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5月版)、《感同身受》(江苏凤凰传媒出版社,2018年9月版)。译著《艺术与艺术家词典》(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10月版)(第一译者)。 论文:发表“我们身处何处?——概念的黑洞和语言的飘零”、“中国当代雕塑创作四十年管窥”、“超越性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的缺失”、“似曾相识的别处——新西兰当代艺术调研”、“二元对立的隔绝及其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呈现”等60多篇专业论文。 国家级以及院级课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85美术新潮’口述资料整理与研究”(已结项),做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教育部、文化部重大攻关项目。主持中央美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民国现代雕塑研究”,中央美术学院“致远计划”科研项目“全球语境中的中国当代艺术批评”。 获奖情况:曾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第四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论文奖”、“中国雕塑史论奖”、“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奖”等国家级奖项。 海外研修:曾入选“2016年中国文联重点项目——全国中青年策展人赴美策展工作坊”(驻留纽约)、“2017年度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驻留新西兰)等海外调研项目。 策划展览:曾策划《感同身受:中国当代雕塑展》(北京松美术馆)、《第三种批判:艺术语言的批判性》(北京时代美术馆)、《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民国雕塑”单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龙美术馆)、《隐秘的力量》(北京央美术馆)、《破图集:中国当代艺术家处理图像的方法》(北京寺上美术馆)、《雕塑中国——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雕塑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美术馆)、《图像池》(北京今格艺术中心)、《敲山震虎——中国青年雕塑家邀请展》(苏州金鸡湖美术馆)、《形无形Visibleinvisible中国抽象艺术系列展》、深圳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中国版画博物馆)、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雕塑(中国雕塑博物馆)、《人民·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展》(中央美术学院王府井美术馆)、《智性与意志的重申——789艺术节主题展》等20多个中国当代艺术大型群展,以及司徒杰、王华祥、陈丹青、谢东明、周吉荣,叶南、于凡、黄勇、罗苇、陈明强等艺术家个展。所策划展览曾8次入围“雅昌艺术网月度策展人”。 创作:2014年进行艺术创作,曾举办《會畫——刘礼宾个展》(北京大宝堂,2018年),《借体以证——刘礼宾个展》(北京大道空间,2020年)。参展《潜入绮境》、《在路上——2014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展》、《亚洲现场:个人的现场》、《YAM·寻洲》、《回归童年”——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特展》等群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