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邱志杰书写计划——等待一场雨 | 开幕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9446f9ee32b6540ab42c6ba6c9e37143.png

       2021年5月,一场展览使得北京市朝阳区的三源里菜市场成为网红爆款。鱼身上贴着“子非我,安知我之乐”;海产的水箱外写着“愿者上钩”;苏轼的《猪肉颂》;金农题在《春笋图》上的诗;甚至还有今日乡俗之中的“都在酒里”,以及“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乡愁是最好的下酒菜”等煽情、小资的文字。诸如此类从中国几千年饮食文化中打捞起来的有趣的诗句、谚语、流行语和菜谱,以书法作品的形态,悬挂在菜市场的上空,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本次展览不仅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讨论风暴,一跃登上微博热搜榜前列,更是位列2021年“全国十大文化创意事件”榜首。

  这是“书写计划”的第一站,展览名曰“民以食为天”,菜市场内近千张书法作品均出自著名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教授。策展人张维娜称,这是一场关于书法介入当代日常的有趣实验。一方面,书法进入菜市场的举动,以及书写内容的当代性,使得书法如今那高高在上的艺术属性得以去魅,真正进入普通大众的日常;另一方面,书写以大众最为喜闻乐见的诙谐幽默的方式加以呈现,又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书法悠久传统与当代生活的断裂与隔阂。

  2022年2月,元宵节期间,策展人张维娜再次携手邱志杰,将“书写计划”的第二站设在了广州市非遗街区永庆坊。艺术家从《邱注上元灯彩图》获取灵感,分成多组花灯艺术装置。以当代的方式重新书写从古至今有情人的诗词、歌赋、字谜,以传统书法形式、当代的书写内容;老广州的历史文化与节日民俗、当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书写艺术与灯谜装置;传统节日的地方性、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书法的趣味性,如此种种便在这一场展览中,不断发酵,进行着深层次的对话。同时也将传统节日以及古老书法,以趣味的方式带到了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2023年7月,邱志杰的全新书写计划“等待一场雨”——作为深圳南头古城“城门大开”周年季特邀公共艺术项目,将在历时千年之久的南头古城内特别呈现。艺术家将传统书法与实验艺术融合,并携手中央美院“诗歌实验”专业课导师张梓倩、南头古城“童诗班”儿童,以诗意的文字表达方式,书写一条“可阅读的道”。7月8日起,在古城里、在石街上、在角落里?“等待一场雨”,发现一首你“看不到的”诗句。体会一个以历史为基底,包容多元文化的城市创意街区。在这里,艺术与文化融汇于千年的城市肌理中,尊重自然、历史、人文以及城市发展之间的原生状态与规律,共同营造一个自由鲜活、复合多元、真实原生、有机持续的共生空间。本次展览由南头古城委约创作,梦边文化共同主办,书写计划策展人张维娜联合呈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4d7b4a47ad3232065583385e60f5ae4f.jpg

       南头古城:深圳的展览为什么叫做“等待一场雨”?您第三次做日常书写计划和前两次一样吗?

  邱志杰:首先是同一个计划。相似的点是我首先不想在美术馆里面去做书法展,书法本来就是在日常生活里面的,在我们的扇子上、衣服上,建筑上、门楣上……所以我比较喜欢在一些传统使用书法的场景里创作,灯谜、对联、招牌、招贴这种模式。

  这一次我觉得跟之前两次最大的不同,就是用了一些特殊的材料,这种纳米技术做出来的超级疏水材料。这个材料我找实验室帮我配了很多种配方,一年之间做了很多种实验,才找到今天书写用到的这种防水材料。

  它是一种把物体表面变为防水的材料。假使水滴上去之后,就像荷叶的表面一滴水珠一样,水就在上面滚。其实表面的性能就是仿荷叶材料的结构,就有好多小绒毛一样的东西,然后水珠就滚不上去。

  现在我用这个来写字,它干透以后就完全看不见,但是一喷水就显现出来,或者一下雨就显出来,我们就根据这个材料的性能,把这次展览叫做《等待一场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c4f976cfb78876e5bcaccfbde6caa76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60e9a921005d5c9d49de8a9a406f7320.png

  南头古城:与以往的书写相比,本次展览内容有什么不一样?

  邱志杰:每次内容都不太一样。虽然之前的展览中也都有很多古诗词,就像书法传统写古诗词。第一次在北京菜市场,第二次是广州灯谜,在(广州)永庆坊有、写了八百多个灯谜,我自己编了其中五百来个,然后其他的也是比较偏的,确保书上和网上没有的。深圳这次大量的书写内容是提前来这边做了童诗工作坊,招募了南头古城这边的儿童,央美的张梓倩老师教会了孩子们写诗。这些诗的内容,当然因为深圳的城市的特点,比方说跟迁徙有关,跟移民有关,跟海洋有关,跟南方、北方的季节和气候有关、当然也和雨有关。

  因为我们知道古诗词里面出现的最多的词就是“春”字,“月”字、“雨”字、“灯”字、还有“酒”字,“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北宋著名诗人,《寄黄几复》)。雨字出现的非常多,因为下雨天诗人就开始写诗了,晴天太阳底下,不太适合写诗,夜里下雨,几杯小酒一喝,诗人就开始写诗。雨天的诗通常怀旧、伤感、感慨,它有一些特别的特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a98d1738f4117f98489e937093395ab6.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8122f5c2556ec402e9bd3bd4fba9ee81.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20a367cd1063ae84b7f227edc84a3d5a.png

       南头古城:您这一次读到这些小孩的诗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邱志杰:首先第一个印象,我们的孩子们都是非常有创造力的,大家平时不太去发掘他们这方面的创造力,尤其是我们的美育的方式,可能很多不错的家庭都会送小孩子去学画画、学舞蹈、学音乐,孩子们都被逼着背唐诗三百首,但其实没有真正领悟里面的诗意,诗人的心思、诗的情境是什么。

  写诗这种能力一旦爆发出来,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甚至是伟大的诗人,非常精彩,让人非常惊喜。我想水喷下去或者雨落下去之后,大家也会看到,看到我们南头古城(城中村)的一些小朋友都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比如有一句诗是这样写的“我两手空空,但是可以打败风”。这些都被我写在南头古城里的石砖上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139b8420dcbe2f43a2b4d5cdcb14328b.jpg

  艺术家邱志杰与童诗班儿童合影

  南头古城:有这样的书写内容加上这样特殊的材料组合在一起,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来看这个展览,关于您的创作的部分应该怎么看待?

  邱志杰:我觉得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都有很多个层次。首先有很有趣的层面,水一喷书法就显出来,非常有趣。我觉得人们几乎是控制不住的,会掏起手机来拍照分享,很有乐趣。它会让人大开脑洞,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好神奇,像变魔术一样,包括小朋友们也都会非常喜欢。

  其次应该是感人的,那些小孩子写出来的诗句,写自己的妈妈,写自己的姥爷。我刚才写到一首小孩子的诗,说“姥爷喜欢喝红酒,妈妈喜欢涂口红,口红的颜色跟红酒的颜色很像,但是现在老爷去天堂了,那个嘴唇也变白了,什么东西都变白了,假如妈妈涂上酒红色的口红,他能不能亲得着老爷?”很走心很感人,就是人性的那种力量会在这些作品中会呈现出来。

  我们在南头古城里边走,你们拿着水或下雨时,会发现我在一些地方写上了很多相当煽情的文字,就某一个屋檐下可能出现一行字“不如归去”,某一条小巷可能是一条断头的小巷,但是小巷的地面上写着“远方”,让人想起“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它会有很多这样让人非常感动的时刻。

  第三个层面一定得有技术本身的美,这里面包含了新型材料的技术,包含了我多年练书法来掌握这个字体和和词句的内容,字体的风格,运笔的不同。

  在最后一个层面,肯定是有这种观念的力量。所谓的诗意和我们整个时代,整个日常生活,这样一种有点可能速度过快的生活节奏,特别功利的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柴米油盐必然是无趣的,在无精打采的日常生活里面,我们为什么需要艺术?艺术到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么样的、什么样的惊喜和振奋?应该有这样的一个层面。同时也启示我们做艺术的方式,我们做艺术到底是为几个收藏家做的,或者为了在美术馆里面给一群很小圈子里面的评论家去做艺术,还是艺术要走到每个人的心中去的这样一种艺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30e3df2c1a3fae168e98ea68064f95e7.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0889488048a14674019f2e0106f59d19.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4cc7698e44e34341f1c8f4bd31f6b2f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873d1e16ee363f084823b17e2dc4a60d.jpg

  南头古城:您讲到这个观念的力量,您之前也做过一个“未来考古学”的这样一个策展,您在不同的场合也提到过。其实《等待一场雨》,里面有一个“等“字,我想了解一下您对于中国人怎么看待时间以及时间这个概念的理解。

  邱志杰:中国人的时间观最大的特点显然是循环观念,因为时间是轮回的,那么它跟西方那种线性发展的历史是有一点区别的。所以我们60年一个甲子,我们也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说盛极而衰,否极泰来。所以人生的顺利、阴阳在我们看来都是自动会发生流转的。

  然后由此引发出很多相关的生活态度来,就是对命运的那种接受,就会把变化当作天然的东西,把无常来当做最正常的事情,就是再怎么样石破天惊的变化,都是可以接受,都是应该发生的。我觉得这个是一个中国人在一个非常成熟的文明里面,非常早就锤炼出来的一种时间经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e4c3b908e35f054e8956223671d0ef1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28aa7376179aed263890eb47c1e07438.jpg

  南头古城:您如何理解古诗词里的“雨”和我们今天的等待一场雨?

  邱志杰:因为以前的雨天导致户外活动没办法进行,人们只能关在房间里面,这时候就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情感问题,人生问题,甚至来想历史问题,尤其是夜里的雨。一到夜里,一大开始下雨,你看广东音乐里边也有非常有名的雨打芭蕉,一打芭蕉声就是让人开始发“骚”,各种往事就开始浮上心头。所以其实如果不是雨,没有这些古往今来的伟大的诗词,我们没办法理解我们地理意义上的、气象意义上的雨。雨之所以在我们的生命里面扮演如此具有情感浓度的的一种角色,一定是跟历代诗人们的贡献是有关的。今天我们等待一场雨的那种惊喜,不如说其实是等待新的诗歌的诞生,新的艺术的诞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1a536fc872344319e96d35d72d89d47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b3857bd958252f9ce1071a9e2103e91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672953cfb85dc20b3dd16940c191c57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91ab5da8117003cfee4fd38a352b0a0f.png

  策展人张维娜、艺术家邱志杰与童诗班儿童合影

  关于艺术家:

  邱志杰,1969年生于福建漳州,199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他是当代最具影响力与创造力的艺术家之一,也是九十年代颇具声望的前卫艺术领袖。现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主要个展包括:“文字生涯”(金泽21世纪美术馆,日本,2018);“邱注上元灯彩图”(民生美术馆,北京,2018);“偶像的黄昏: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现象干预计划之四”(世界文化宫,柏林,2009);“破冰:南京长江大桥之三”(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09)等。近期群展包括:“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2017-2018);“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路易威登基金会,巴黎,2016)等。他曾参与哥德堡双年展(2013);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13);横滨三年展(2005);圣保罗双年展(2002,2014)等。他曾参与策划:中国首个影像艺术展“现象与影像”(杭州,1996);1999-2015年期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下展览“后感性”系列;第9届上海双年展(2012);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17)等。

  关于策展人:

  张维娜,策展人,文人艺术推广人。曾任单向空间文化活动总监,以策划高质量的文艺活动闻名。师从中国艺术史学家、书画鉴定大家、书画家傅申。现任梦边文化联合创始人,出品并策划了合作艺术家的多场艺术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的首次书法展、著名艺术家陈丹青先生首次书法特展、中央美术学院邱志杰教授的首次书写展、冯唐与荒木经惟的书道展等。

  关于童诗班:

  《诗歌实验》是张梓倩老师在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一系列从诗学出发,学习何为诗意,如何抵达诗意的创作方法,同时也用诗歌工作坊的方式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先后在北京、上海、厦门、深圳开设儿童诗歌实验班与工作坊。2022年春,在厦门实施“种子计划”,教授孤独症儿童开展诗歌创作实验并在厦门红顶当代艺术中心展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7fe81c922e6a40a03810eb0b98d6f3ee.png

  南头古城作品:书写郑愁予《?雨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作者:邱志杰<b><a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