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雕塑》杂志【特别关注】划时代的巨作——宇宙生态艺术《鹤岗大地之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b7c8d6a1e530767ec7df376503ccc7b9.png

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和各界专家学者及当地党政领导相聚《鹤岗大地之眼》

  【编者按】国庆前夕,国内外20位艺术批评、哲学、文学、地理、生态、建筑设计等跨界跨学科的专家学者,齐聚黑龙江省鹤岗市新岭煤矿百年矿坑坑底,现场研讨艺术家王刚创作的宇宙生态艺术作品《鹤岗大地之眼》。学术支持范迪安、张子康。本刊全面报道,以期各界深入交流。

划时代的巨作—―宇宙生态艺术《鹤岗大地之眼》

文/张业海 图/马建斌

  《鹤岗大地之眼》是王刚继新疆《大地凝视》之后,从大地艺术升华至宇宙生态艺术的又一力作,是融合艺术、哲学、生态学,促进生态修复的里程碑式创作成果。王刚“鹤岗大地之眼”宇宙生态艺术作品把艺术与科幻、历史、哲学、生态学融合在一起,激发观者对地球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它不仅是对鹤岗的独特表达,也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反思和探索。中国精神生态学奠基人鲁枢元先生说:这个作品象征着生态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工业时代向生态时代的转换。这是艺术、艺术家参与地球生态养护实践的一个创举。“鹤岗大地之眼”在城市景观中独树一帜。转型中的鹤岗市,正需要这样一个凝结着厚重文化底蕴和丰富精神内涵的新地标,它将给鹤岗的城市发展带来无限可能。鹤岗曾是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煤城,近年来鹤岗市政府积极探寻城市转型之路,确立了“生态立市”战略。今年4月,艺术家王刚《何以黄河》大型个展刚结束,鹤岗市向阳区委书记范吉涛就专程飞到郑州拜访王刚:“我们那儿有南北俩露天矿坑,已经开采百年,非常壮观,看看能不能从大地艺术的角度进行改造?”王刚创作团队多次往返于郑州、北京、鹤岗,经反复考察、研究,逐渐形成了全新的宇宙生态艺术创作理念——“浩瀚宇宙中,地球是一粒微尘。地球上产生的人类最早进化的是眼睛。人们开采沉睡亿万年的鹤岗露天煤矿,让大地睁开了双眼。大地之眼不同于地球上80亿人的眼睛,它不平视地球上的万事万物,而是以从地心发散的角度看宇宙。宇宙中的南环星云,酷似美丽的眼睛,宇宙之眼与大地之眼遥相对视。地球45亿年,进入人类纪、特别是工业时代后,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鹤岗大地之眼见证了地球和人类的演进,审视着人类的现在和未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6e3c0e20b07dfa9025b811efc47f9d3e.png

《鹤岗大地之眼》黑眼珠轮廓线直径1100米,弧线宽70米,起伏落差100多米

  鹤岗大地之眼长2.5公里,按比例幻化出脸长12公里、身高90公里的人。这个人,把伟大自然与渺小人类合为一体,一步40公里,9600步到月球。他一生二,二生三,生成445个,手拉手背护地球游弋太空,以地球的名义重返宇宙家园,寻找生命本源;以艺术的名义出游浩瀚太空,寻求生态平衡。”这一创作理念得到鹤岗市人民政府的高度认同。在鹤岗市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力量配合下,8月份,王刚创作团队开始紧锣密鼓的现场创作。他们以保持原地貌及其植被为前提,以自制水性黑色环保颜料为墨、以高压水枪为笔、把面积约2.16平方公里、深180多米的老矿坑,构画成沧桑辉宏的“鹤岗大地之眼”——以矿坑内自然形成的水坑为圆心作为“大地之眼”的瞳孔,在高低起伏的坑内喷涂出宽70米、直径约1100米的半圆“黑眼球”轮廓,把东面长约2.5公里几近垂直的坑壁喷涂成“上眼睑”,把历经百年采掘形成的露天煤矿老矿坑,变成了对视宇宙的“大地之眼”-“现代人的反视之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be718a21a5c1525573f3bd3e4cba4f87.png

《鹤岗大地之眼》原始地貌概念图脸长12公里

  整个作品从宇宙的视角,用地景、3D模型、3D影像、视频影像、装置等多种艺术手段表达宇宙生态主题。通过艺术的想象和创造,把鹤岗与宇宙联系起来,是未来鹤岗露天煤矿利用改造的“奠基”和“灵魂”,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9月24日,由鹤岗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鹤岗市向阳区委员会、鹤岗市向阳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王刚《鹤岗大地之眼》宇宙生态艺术作品落成仪式暨跨界跨学科研讨会,在鹤岗市新岭煤矿北矿坑坑底即“鹤岗大地之眼”眼底举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到场祝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7e44eafeea97372cc368a80b47039ba2.png

《鹤岗大地之眼》原始地貌概念图

  杨卫、王春辰、吴鸿、刘礼宾,高山、张慨、杜学敏、严梦阳、谭琼琳、冯亚星、孟垚、等十二位批评家和自然生态美学专家出席落成仪式暨研讨会,张子康、夏可君、何向阳、程原,鲁枢元、智利学者里卡多罗齐、周尚意、袁兴中等八位批评家和自然生态美学专家现身大屏线上发言。跨界跨学科研讨会的会场装置1300平方米左右。圆形露天会场的内径21米,象征21世纪。内环摆着45块1米左右的黑色石块,象征地球45亿年。黑石头后面的射灯投向夜空的环形光柱,象征人、大地、宇宙的对视。外环摆着一圈445块煤矸石,象征人与自然的合体。这个“装置”交相辉映,从高处鸟瞰,好像445个由大地之眼幻化的人,围护着璀璨的地球。远处乱石错落的矿坑岩壁上,投映着一轮大大的明月,月亮斑驳陆离,阴晴圆缺,无数昆虫在光柱间穿梭飞舞,闪闪发光,灿若繁星。置身会场恍如置身浩瀚的宇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c5304256670c7ce7df5223cbda1e52cf.png

《鹤岗大地之眼》长2.5公里,宽1.1公里,面积2.16平方公里,相当于300多个国际标准足球场。深180米。无人机从西南向东北拍摄

  跨界跨学科研讨会由杨卫、高山共同主持,与会者发言摘录如下:鹤岗人民政府副市长齐东亮:王刚老师这个作品给我们打开了生态修复的渠道。我代表市委市政府真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到鹤岗来研究这个事情,为下一步鹤岗的城市创新转型带来建议和思考。这个露天矿坑是1917年发现煤苗的地方,经上百年开采,这南北两个坑挖出的煤得有上亿吨了。这是工业的见证,是一个城市的记忆。鹤岗的前身兴山市曾是解放战争大后方,许多延安的艺术、医疗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来到这里,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第一个医科大学。鹤岗的煤、粮食、木材源源不断供往前线,鹤岗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都做出了贡献。现在这个工业痕迹通过王刚老师艺术表现和各位专家学者的讨论,呼唤生态保护。矿坑的修复需要持续不断做些事情。鹤岗近20年生态修复的力度很大,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鹤岗市区的森林覆盖率6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98%以上。两河十四沟水利改造使原来臭水污水沟变成了沿河公园。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通过跨界跨学科研讨,多给我们鹤岗市委市政府出谋划策,用你们的智慧,支持鹤岗转型成功。

  鹤岗市向阳区委书记范吉涛:

  这个矿坑记录着鹤岗的百年历史。我们对它非常有感情。我特意诚邀王刚,王刚这个理念打动了我,也打动了我们市委市政府。市长专门召集两个副市长和各部门听了王刚这个理念。他这个“鹤岗大地之眼”探讨的是宇宙和地球和人的关系,特别是人与自然怎么和谐相处。

  这个研讨会分量极重,参加的都是国内各领域非常有影响力、非常有学术地位的专家。希望在你们的帮助、指引下,能把这个“鹤岗大地之眼”做的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深入,能够让每个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感受到这种震撼、这种魅力。

  我希望到这来的每个人,对人生、对认识事物的态度、对宇宙、对地球、特别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都能深入思考,这是我们做这个项目的初衷。

  这项工作仅仅是个开始,还有无限可能,怎样把它持续做下去,持续增强它的影响力?这是我们急需的。

  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杨卫:

  感谢鹤岗政府支持,使王刚这个艺术想法能够落地。这件作品会成为艺术界乃至生态学界一个很重要的事件。

  王刚80年代初就已经脱颖而出了,他的艺术创作一直跟着时代的轨迹往前拓展。他生长在中原河南这个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对黄土地的表达构成了他的母语,对底层农民的关照也构成他作品非常重要的特点。王刚在美术界乡土寻根这个脉络里成长起来。十多年前他由对寻根的关照转向了大地艺术。在中国做大地艺术的并不多,因为它需要场地人力物力的支持。但是王刚做了大量的大地艺术。

  有几个问题可以通过王刚的艺术脉络去展开。

  第一个他对寻根文化的深入体现他是个典型的人文主义者,当下对现实尤其是对自然有一种强烈的人文主义态度。他这种人文主义立场逐渐深入运用到大地艺术,其中的转换和拓展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第二个涉及生态学。他这些年做的大地艺术都围绕着人和大地之间的关系这个本质的问题。如何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如何把已破坏掉的生态赋予新的生命 王刚的作品里面都有很多启发。

  他的作品寓意之广,不是一两个问题可以阐释清楚的。希望各位专家把王刚作品进行有价值有意义的梳理,同时也希望生态学家们能对鹤岗、乃至全国很多这样的地方如何通过艺术的、文化的方式把它重新利用转换提出更好的建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28a8b235d21c74a53a41d51189a31952.png

鹤岗大地之眼,研讨会现场鸟瞰

  苏州大学哲学博士高山:

  今天来到鹤岗庆祝王刚的大地艺术作品,我们不需要酒,因为精神已经迷醉。

  王刚的大地艺术作品建立起了一个里程碑。它能连接两种根:一种是文化的根。数十年矿工对家乡的记忆、错综复杂的情感、深深的爱,都集中在这个矿坑里边。这是一种深深的根。第二种,是我们文化基因里往往缺少的自然之根。矿坑里的石头,这里的植物、动物,事实上有根的相连。但我们对这种根,对原生的自然是缺少审美的。我在很多研究中都努力证明这些自然是有价值的是美的,它是比人间的艺术更高的艺术。我这个研究可能经过好多十年,要看上百上万本书。但王刚只用一件艺术作品就直观的呈现给人们。所以我觉得,艺术对自然的审美欣赏带来的启蒙力量是巨大的。这个艺术开启了一个新的价值观。关于这种意义的阐释会给鹤岗带来无限可能。最终挖掘的不是财富,而是智慧。

  智利合恩角国际中心主任里卡多·罗齐:

  让艺术与生态学、哲学结合,能够促生生态过程。这种整合是里程碑。“眼睛”是观察隐喻,邀请市民观察“鹤岗大地之眼”在与动物植物等生命群落共同进化的过程中,如何成为一门自然艺术,确实是一个将艺术与自然在本体论上融合的机会。生物的多样性最终将启动并引领“鹤岗大地之眼”的外观过程。

  智利有表达和颂扬环境保护的伟大艺术,我们可以看到致力于事前保护环境的智利艺术作品,与“鹤岗大地之眼”这一事后修复环境的艺术作品之间的美妙对话。

  艺术家发出了邀请,或者说我会发出邀请,让大家像园丁一样关怀植物,同时也关怀自身。对矿区的修复既是对大地的修复,也是对自身的修复。我们通过与大地互动,帮助生命的这种流动继续下去,滋养生命,让人们拥有更好的生活,使社会和整个生物,和文化多样性之间更加和谐。

  联合国教科文“人与生物圈”计划专家咨委会委员鲁枢元:

  我写过一篇评论把王刚定位是和大地共生的艺术家。这次他在鹤岗搞这个大地之眼,我从生态角度讲一讲。

  这个露天煤矿是工业时代的一个象征,这个时代的核心的价值观是人与自然的对立,也就是把大自然看作是人们掠取的对象。这种二元对立的观点把人和自然看作是对立的,人是中心、是主导,一切都是为了人。这种观念是造成生态破坏的最根本原因。现在王刚把这个露天煤矿变作一个大地艺术,把大地母亲的一个创孔变成大地母亲的美瞳、美目。这个艺术品体现了一种时代的转换,就是从工业时代向生态时代转换。

  第二点,王刚这个大地之眼是在对工业时代人类的行为进行反视和反思。人类和自然已经到了应该和解的时候。应该对前面走过的路进行反视和反思,用艺术之眼回头看一看,我们曾经走过的路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所以王刚大地之眼也是人类的反视之眼。是生态时代的文化反思。

  宇宙间有南环星云,模样很像一个眼睛,王刚强调大地之眼和宇宙之眼对视,就具备了一种宇宙精神。宇宙一诞生就有生命,宇宙进化当中起作用的是精神。有了这种宇宙精神,就如同开了天眼,就可以看到、或者感觉到很多日常感觉不到的东西。

  生态的基本原理,就是万物一体,生命流动。万物都有自己的价值,即万物有灵。从生态的意义上看,不管是时代的转换,还是人们意识的转换,王刚的这件艺术品大地之眼,都给我们很多非常有益的启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43a10f8aa20db3b90bce66c91befcc95.png

《鹤岗大地之眼》中间自然形成的水池形如瞳孔,面积约3000平方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策展人王春辰:

  鹤岗充满生机,使王刚的作品能落地实施。大地艺术是综合了社会人文经济包括对未来的设想、带有工程系统的创作实践。如果没有来自社会或政府的支持,根本不能实施。这是一个关于世界整体关系的创作,超越了以往所有艺术的形式。在全球循环系统内,我们的资源、矿产、水、空气等等都受到影响,艺术家对此不可能熟视无睹、置身其外,应该走向更大空间关系里去思考。

  鹤岗这个百年的矿坑包含了多少故事,有曲折、有辉煌,也有未来。当艺术以大地为表达媒介时,带来更多启示。它呼唤艺术家和各界学者、也包括矿工,去思考这个作品产生的联想或触动。

  大地艺术是一个超越个体走向整个社会关联、超越一地一时走向世界范围的表现形式,是和所有人有关联的一种形式。王刚在鹤岗市政府和很多人的支持下实现了这一创举。这是一个持久的项目,期待由此把话题往下传播。鹤岗将随着王刚大地之眼作品扩大影响。随着矿坑和其他地域的开发和艺术家的介入,鹤岗这样有魄力的城市能做的像日本越后妻有,在中国大地艺术、环境艺术、生态艺术领域里拥有显赫的地位和影响。随着影响的扩大,相信国际上非常多的艺术家乐意来这里进行创作、进行活动。那么,鹤岗大地之眼作为宇宙这样一个宏大的概念就会产生它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夏可君:

  王刚的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景观中,乃是一个了不起的现象。一个从中原大地崛起,又回到大地的了不得的大艺术家。在鹤岗煤矿,他把大地把自然变成艺术作品。这个让自然来“为”的大地生态艺术创作,在中国当代是了不起的事件,在整个世界的当代大地艺术史里面也是了不起的事件。王刚把中国古典的美学重新赋予当代的价值,并且回到硕大的、广袤的、自然的生态环境,让我们看到这是自然自身重新的再来面临我们。

  鹤岗的这个煤矿里面,我们看到了大地与天空的对应。就像海德格尔在他后期的哲学里讲到《道德经》里有个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天空、大地、神性与人性这个四方域的整合,在王刚生态艺术里面体现出来。当我们去凝视这些艺术作品时,其实不是我们在看着这些艺术作品,而是这些艺术作品在看着我们。伟大的艺术、大道的艺术,其实都有一个反向凝视的发生。因为最初的凝视、最初的观看、最初的艺术,都不是我们人看着某个物和塑造某个物,而是自然、宇宙、天地在看着我们。这个反向凝视带来了一种新的领域,带来了穿越人性盲点的大艺术。所以在王刚的这个大地生态艺术里面,我们看得到他对生态、对自然、对历史、对人性的关注,而这样的艺术来自于大自然。它产生的是大灵魂的大艺术。所以王刚来自大地的生态艺术,是一个大写的人、大写的灵魂、大写的生命形象。

  上海大学电影学院张慨:

  我从事的艺术地理学主要讨论艺术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大地艺术就在研究范畴之内,但真正第一次到现场来看,还是非常震撼。

  矿坑是挖煤后形成的废墟,挖出的煤是人类摆脱自然束缚的能源。回顾人类发展史,人前进的动力是摆脱自然的束缚,但我们今天在倡导回归自然,这种错位就让“鹤岗大地之眼”形成了思考的张力、美的张力。矿坑这些大块的散乱不规则的石头是力量的象征,这种力量帮助我们摆脱自然,同时它也破坏了自然。这个作品的内涵会引发我们更多思考。

  以往我们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只局限在地球表面,王刚这个作品考虑的都是人、地球、宇宙之间的关系。现在人类已经开启了地球的地狱模式,生态危机对我们未来生活的影响非常大。这个大地艺术选择了这个空间地点,它显示了艺术和这个城市历史痕迹的连接。从这个角度讲艺术不仅仅是审美,它还是一种揭示关系的方法,同时它也提出了很多问题。

  艺术是一种力量。艺术作品会赋予一个空间一种新的意义。这个公共艺术塑造一种新的城市的精神气质。依托于这个矿坑,我们也可以做很多事情。今天社会的消费已经进入到情绪价值的消费,艺术可以提供这种情绪的价值,为城市的转身赋予新的能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41a4df51b4b50b2e5dd371258770842f.png

《鹤岗大地之眼》研讨会夜晚灯光现场

  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执行馆长吴鸿:

  很多地方把大地艺术变成地景艺术、环境艺术,这和早期大地艺术的精神没有任何关系。王刚能体现早期大地艺术的精神、艺术家的独立意志,同时又增加了和环保、生态的结合。这种结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作品的动念和环境保护契合,二是作品完成之后和这个环境互相依存、一道生长。他在大地艺术的基础上引入了生态理念、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那我更愿意称之为“生态艺术”。这种对早期大地艺术内涵和外延的扩展,这种艺术精神,值得关注、讨论和思考。

  他在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中,既能保持艺术家的独立性,又为未来以他作品为契机的文化旅游规划,提供很多空间和可能性,使艺术的实验性和社会性完美结合。我送他八个字“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何向阳:

  王刚是一个多才、多面的、能量巨大的艺术家。一种形式、媒介无法囊括他的艺术创造。王刚大地艺术第一个作品是在3万平方米的土质广场挖塑96张人脸,来呈现生生不息的黄河文明。第二个系列作品是在新疆山脉高原上呈现七张人脸。而且人脸的一个大瞳仁里,他自己赤身躺在大地之上,呈现和自然连为一体的艺术状态,天地人合一的气质。

  《鹤岗大地之眼》他又利用了当地的煤矿。他超越了传统的油画、雕塑、影像那种可视的局限性的艺术空间,走到了宇宙天地的空间,非常共融的人和天地对话、人和宇宙对话,用自己艺术家的赤子之心来对话。虽然从人的面目来说,他是做减法的,但在艺术空间上,他是增值的,它不断增加宇宙的含量、天地的含量。

  他代表了这个地球之子、艺术之子,从自然当中我诞生,我起身,我站立,我行走,这样一种自信的状态。他在更大的宇宙空间,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也探讨艺术与宇宙之间的关系。王刚是一个非常超越时代的艺术家。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杜学敏:

  人与自然对立、融合的关系由来已久,思想层面把它描述为真、善、美、信仰四种价值关系。古人很少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个问题,近现代以来,这个关系出现了分裂对立。有对立就有人试图去消除它,消除者有哲学家,有艺术家。艺术更容易让普通人接触这个关系问题。王刚作品涉及的人和大地的关系,我称之为审美关系。

  一,它引发人与自然的旧的记忆关系,也可能启发建立起人与自然的新的记忆关系。矿工这一代人对此有真切记忆,可能年轻人到了这个陌生地方,也会唤起一种记忆,甚至建立起一种记忆。

  二,这个作品提醒人们,审美方式不仅有纯艺术静观的方式,还有实际参与的方式;不仅有如画式的旁观,还有沉浸式的直接的全方位的感受体验。这是其他艺术无法替代的。我们需要搞文创的人去设计,去操作,留住这个地方,把它作为一个永久性的作品。大地艺术是全方位全息艺术,对人的那种吸引力,只要你把交通搞好,甚至不用吆喝,民间网红的力量就有可能把这个地方带动起来。

  三,王刚这个作品是以大地审美为代表的自然审美,它的价值是不可衡量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8d8057587929f3d02fa3ccccb0fd18d5.png

《鹤岗大地之眼》研讨会灯光和鹤岗城市夜景

  湖南工程学院博士冯亚星:

  刚才文学界和哲学界同仁从精神高度把这个艺术、这个城市做了很好的定位。我从设计专业的空间属性来简短说一下。列斐伏尔提到了三个空间,第一空间是物质空间,王刚老师基于矿坑的物质空间产生出了精神的第二空间,最终达到了第三空间。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相叠加就是精神和物质混合在一起的第三空间。这是一个很高的高度。我们现在的城市化建设也好、建筑设计也好,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一二空间相叠加的第三空间。现在矿坑改造非常多,他们都在利用工业遗址这样一个历史性的空间,来打造城市的IP。王刚说我们不需要IP。那我们需要王刚老师这样的芯片艺术,作为激活城市的芯片。我们不要网红转瞬即逝的瞬间,我们要的是永恒。用艺术来不断生产空间的这样一个价值,让它发挥到最大。鹤岗市能邀请王刚老师来这里做他的不同于其他网红城市IP打造的这样一个行动,我非常感动。

  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刘礼宾:

  王刚通过这样一个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喷洒颜料,包括把石头放在这里,以一种极轻的方式,去介入或者彰显出一种艺术形式。

  在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脉络里面,这40年其实有一个对超越性的回避。这种超越性,我在王刚身上看到,包括对生命艺术的关注,我们以前叫宏大叙事也好,理想主义也好,或者是一种建构主义的这样一种文化认同。能产生这样的创作,我觉得是很重要的。

  把这个坑作为一个艺术生发地。刚才杨卫跟我说,举办迷笛音乐节对吧,当然这是沿着王刚老师这个作品,继续衍生,会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形成一个延续性的脉络。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谭琼琳教授:

  非常感谢王刚和他的团队创作了鹤岗大地之眼宇宙生态艺术,用自然的文本诠释了鹤岗大地之眼与宇宙之眼的对话。我们踩在脚底下的是更新世和全新世时代的自然文本,周边的矿坑也是自然文本。这个自然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物质世界,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文化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应该关爱自然。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种自然山水的精神,有这种情怀,但是我们缺少荒野精神。感谢鹤岗市政府,感谢鹤岗市向阳区的领导,是他们的支持让我们能够感受到鹤岗在打造这么一个自然文本,让我们能够感受到鹤岗人民拥有一种荒野精神。我们要培养荒野精神,让我们的年轻人来到荒野之地,感受到中国也有荒野精神。我们要重启荒野的身份,因为我们原本来自荒野。人类文明最初就来自于远古时期的荒野文明。我们谈荒野实际上是在谈万物一体。我在这里呼吁大家,为了鹤岗,为了鹤岗的大地之眼宇宙生态艺术,让我们在座所有人利用自己的平台,为鹤岗做出应有的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世界华人美育委员会理事程原:

  王刚的创作从具体的、象征大地脊梁的农民工们,一步步走向真正的大地艺术, 

  从现代科学和道家学说看,天和地是一个可以反转的关系。地球也是一种天体,地也为天。这个巨大的“鹤岗大地之眼”,仿佛自我逼视、相互对视。其中蕴含的道理,复杂到不可言说状态。

  2006年在王刚“老万系列”展览发言中我说:由泥土般的“老万”们构成的承纳万千践踏的大地,以其无个性的缄默,彰显着大地特有的个性,特别是中国的大地,在世界民族之林当中特有的个性。

  王刚的“大地”,有一个似乎尚未完结的过程;其“生态”,暗涌着一系列炽热不安的躁动、不甘和啸叫。他的时空及时空感,作为非共同体了的星移斗转与沧海桑田,日益受到人类各不相同的心态、行为的重塑和定义。为此,作为大地本身——“老万”中的一员——我无话可说。如果非要说点什么的话,我觉得,真诚的大地艺术,或可极致降维,以真正揭显历史人性的症结;或应该极致升维,以洪荒不老、道法自然的缄默,无言的呈现不可言说的终极存在、终极关系,从而彻底拥抱这一与人类休戚相关、新新又新、生生不息的终极命题。 

  “道”,言则非也,艺术也是这样。不可言说的,当在不言中。祝愿王刚大地与生态,在他新的进路上,唯属于默然呈现,以达神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25d260d92ddfd7879185f8d32e5ef5d5.png

设在矿坑底部即“大地之眼”眼底的研讨会装置全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636eae379aa667d2ec93ee217ef42fcf.png

《鹤岗大地之眼》研讨会现场

  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袁兴中:

  鹤岗市在煤炭采空之后的修复重建,目标一定是一个生灵乐栖、人民乐居、游客乐游的美丽家园,美丽的生态乐园。王刚创作《鹤岗大地之眼》以艺术家的视角,融合生态与艺术;以“鹤岗大地之眼”审视地球、人类,探寻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架起了生态与艺术的桥梁。期待这个作品带来的启示,引发一场关于生态与艺术融合、生态与艺术交相辉映的行动,让众多露天采掘废弃地,成为新的美丽家园。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严梦阳博士:

  “鹤岗大地之眼”的实施可看作是一场对“他者”重新构建的活动。作者希望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神圣关联。“鹤岗大地之眼”通过三个技术手段来重构“他者”:

  1.空间的巨大尺度。“鹤岗大地之眼”作为单体艺术品在体量上是史无前例的。这个作品具有粘合个人日常经验和玄妙超验世界的关节作用。普通人以作品为中介,将渺小的个体与难以把握的星空联系起来,用作品构筑一个具象化的“他者”。

  2.天然地貌与材质的保持。“鹤岗大地之眼”依地势而造型,最大限度的保持作品的自然性特征。其背后呈现出的语境是一种回归本质、寻根的概念,为的是唤醒人们返还大地母体和旧家园的情绪,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环境的关系。

  3.仪式感的强化。“鹤岗大地之眼”通过打造仪式感的场域,为人们带来一种“陶醉”的情绪,使身处其中的个体体会到“无我”的状态,自觉的与先在性的“他者”即“自然的恢弘创造”进行对话,恢复人与世界的先在联系。

  “鹤岗大地之眼”使人们在大地的栖居当中找到自己,以避免将这世界作为功利的、纯粹物质化的资源。通过构筑一个适合于此栖居的艺术场所,来唤醒人们的自然之情。

  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研究员孟垚:

  鹤岗大地之眼向下开掘和向上凝视的精神性,拥有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的审美。这个露天煤矿的矿坑是劳动者历经110年向下开掘的物质实证,带有和历史对话的巨深性的社会性实践美学。就鹤岗之眼的质感而言,它是特定于此时此地、专属于鹤岗的美学实践。这个作品既是对工业采掘痕迹的覆盖,同时也是一种补全,它空间规模超越肉眼视域和人类肉身尺度,依靠人类的前沿技术以超人类的视角维度,激发我们走出黑格尔以来的人类理性膨胀。作品中的黑色颜料是一种表象,隐含其后的是社会介入型作品的一个过程,是艺术家对劳动力、社会组织、人际关系的调运、统筹和铺陈。通过对矿坑的象征性的覆盖,使得对大地、劳动、现代化的思考得以通过肉身和反肉身,生产和反生产的逻辑共同呈现。我认为这无疑代表着艺术家王刚对当代工业文明走向的一种深刻反思,和一种极富哲学深度的自然观。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周尚意:

  鹤岗这个“大地之眼”,能否吸引更多的游客,涉及景观的营销。营销方法,一是营造景观的美学唯一性,二是提升景观的美学欣赏维度。

  可以从三对张力来营销鹤岗的这个大地景观:

  第一对张力,就是近视和远观。近视,是说观察者就在景观之中,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综合感受这个景观。可以通过视觉手段和听觉手段把这些多感官的信息传递给未来潜在的游客。

  第二对张力,就是主体在观察和置身每个景观时有两种感受。一种:景观“是我的”;另一种:景观“不是我的”。比如走进这个矿坑,看到很多当年留下来的历史痕迹,唤起他的记忆,对这样的景观有一种亲切感,他和家属就有了来参观的动力。

  第三对张力,就是眼睛和大地。我们需要有一种不断变化的观察视角,通过各种变化的视角来吸引游客。

  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

  王刚先生在创作大地艺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这次创作的大地艺术,是新疆沙湾创作之后的又一力作。鹤岗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在新中国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艺术家王刚先生选择鹤岗来创作大地艺术,我想是这里的地貌以及人文历史吸引了他,给他带来了创作上的冲动。近几年由于数字化,AI智能以及航天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视野。艺术家从人类发展的生态视角,去关注我们的未来生存问题,通过鹤岗大地之眼,再一次让我们去审视地球和人类的演进过程,认识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引发我们去寻找本来的生命起源,重构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这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本文节选自《雕塑》杂志2023年第5期[特别关注]

  (更多详情请关注《雕塑》杂志2023年第5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