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徐展丨笔墨的忍耐与宽容

 

 

徐展,1971年生于安徽萧县,1990年考入天津美院绘画系,94年毕业。现为天津美术学院教师。

1994.9《为西藏祝福》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

2002.5 《联络无极限》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示 获天津市金奖

2009.9《进城》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提名奖

2014.9《郎木寺的节日》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铜奖 

笔墨的忍耐与宽容

——关于徐展

       1971年,徐展出生在安徽萧县,萧县有“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之称,擅长丹青者4万余人,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学龄儿童,人人能写擅画。浓厚的文化素养酝酿着他儿时的艺术之梦,敲开了他对国画艺术的向往之门。在当时,学美术在农村被认为是“旁门左道”,可徐展有开明的父母,他们还是为他找了一名启蒙老师,这位老师曾受教于国画大师李可染。“画画不要涂涂改改”,尽管年幼的徐展不知所以然,但启蒙老师的这句话他却记在了心里,一直影响徐展到今天。

 

       高中时期,徐展到县城读书,认识了第二个老师,他第一次知道学画还可以考大学。小时的淘气小子却能坐下来安静画画,父母开始支持徐展学画。1990年,19岁的徐展克服重重困难,考上了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这在当时的小村子里引起了轰动。或许是天生手感好,刚在天津美院入学,徐展画的人物速写与素描就受到陈冬至、何家英等美院人物画教师的一致称赞,他的这些作品也一度在同学中迅速传阅,成为考生们的范本。

 

  “艺术到底是什么?什么是好,什么是差?”刚进入艺术学院的徐展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可自己却迷茫了,别人都说自己画得好,可到底什么是好?徐展开始了求索之路,那时的徐展沉默寡言,却要默默坚持每一次的练习机会。在天津美院里,何家英、陈忠志等恩师让他在那里找到了自我,徐展逐渐摸索、探求,找到自己内心中的答案。

 

  现在的徐展酒后善谈,却也从来没有忘记初心。看过他的画,就知道他的坚持从未动摇过。在日益喧嚣的艺术环境下,他没有和自己年少时就拥有的笔墨方式告别,并将这种方式锤炼到了一种很精致的程度。这是一种个人化的精致,足够引起同道者的赞叹。徐展说,“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动摇过,就是想着怎么把画能够画好,始终如一。”

 

       似乎很难用具体的语言去描述一位艺术家真正的心路历程。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语言?为什么选择这样的题材?这就像是问我们从哪里来,最后又要到哪里去一样,即使说出来大家都信了,闭上嘴自己问自己,心里还会有些颤抖。

 

       那就不问了吧,反正谁动摇过谁知道。沉默的不只是金子,还有心虚的谎言者与实在是找不到答案的人。都没话了,还能看出谁高谁低,算是有些眼力了。有眼力有什么用呢?少走弯路,早日到达彼岸,获得彻底的身心自由。艺术家的快乐与悲哀,荣誉与屈辱,其实也全攥在自己的手里。至于在自己的心里怎么释放出来,全是后话。在别人的心里怎么释放出来,算是后后话了。

 

       只能说是天生手感就好,刚刚在天津美院入学,徐展的速写就在同学中迅速传阅,一度成为考生们的最佳范本。那时的徐展沉默寡言,正在被青春紧紧拥抱着。现在的徐展酒后善谈,开始主动去拥抱青春了。看过他的画,就知道他的坚持从未动摇过。在日益喧嚣的艺术环境下,他没有和自己年少时就拥有的笔墨方式告别,并将这种方式锤炼到了一种很精致的程度。这是一种个人化的精致,足够引起同道者的赞叹。

 

       拥有个性化的造型能力,讲述自己想象中的精彩,是每一位画家梦之所求,徐展可以信手拈来,这源于他在很年轻时就已经拥有的过人功底。在一个充斥着各种奇异观念的现场讲述技术,在大多数的围观者看来似乎是不合时宜,但是将这种技术上升到革命的高度,却也关乎着顶级高手的过招。在这个层面上,徐展是从容的,智慧的,前进的。现在,徐展仍然一意孤行地进行着他的写实主义叙述,这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个迷局。因为以他的笔墨技巧,完全可以将一场充满奇异色彩的舞台剧导演得如梦如幻,却为何还要走进历史,去尽量地还原真实,勾勒现实主义的风、雨、树、草,去趋近那些被生活缠绕的,或悲苦,或欣喜的碌碌人群——他完全可以飞翔在天空,却为何独自行走在大地。

 

       我把这种倔强称之为品德,这关乎信任与坦诚,同样会有嘻笑怒骂,甚至怀疑,但是徐展用他的作品告诉你,他面对的永远不是一场游戏,而是一个庞大的阵场,具有史诗般的力量。

 

       就像是一位用汉语写作的人,很难会用英文来表达自己的复杂情感一样。一位艺术家通常掌握住一种造型语言后,就很难再去寻找另外的语感了。在我看来,在绘画上坚持写实主义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专业院校里掌握到写实的技巧以后,没有探索到自己独特的造型方式,所以在作品中只会写实,不会“变形”。可以想象这种情况是比较难受的,面对西方现代艺术,面对中国当代艺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默默进行着自己的写实主义绘画。这是充满焦虑的写实主义,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忍耐。许多面对当代艺术放狠话的人,不乏此类心理焦虑者。

 

       还有一种就是在造型能力上游刃有余,自己完全有“变形”的能力,却抛开了所有流行一时的艺术潮流,仍然在延续着笔墨传统,推进着属于自己的写实主义路线。这是一种对时下艺术潮流的超越,也是对不同艺术风格的宽容。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很大众的艺术趣味,因为写实的作品不需要太多的旁白,这也可以讲是一种很小众的艺术趣味,因为对于一位画家来讲,这种做法类似苦役,缺乏“轰动艺坛”的戏剧效果。很显然,徐展是属于这种艺术家。他真正具备着远瞩视野下的宽容与平和。

 

       在徐展看来,中国水墨的魅力不但在于用线条勾陈历史,还在于现场写生,这种写生是有生命感的,也是对绘画的一种最本质的解读。许多年来,徐展一直没有放弃过写生,十几年前,大家都在画写生时,徐展在画写生,现在,大家都在搞“意象”时,徐展仍然在画写生。这不单是一个训练艺术家眼睛与手的过程,这是一个将绘画恢复到最本真最质朴的精神过程,可以这么讲,徐展迷恋的,是初恋。

 

       在徐展的笔墨中,他实证了这份初恋的终极价值——它不是飘渺的海市蜃楼,而是近在眼前的辉煌宫殿,拾级而上,在鼓乐声中,你终会与那个熟悉身影对视,那是你前世的恋人,也是你今生的皇帝。

文/马驰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