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快讯】方少华个展“胸有成竹” 呈现“无中生有、复归于无”的理念

2015-04-17 11:41

香港季丰轩

方少华个展“胸有成竹”

  (雅昌艺术网讯) 2015年4月17日,方少华个展“胸有成竹”在香港季丰轩开幕,展出艺术家于2012年至2014年间创作的最新观念绘画,其中包括六组由五至十五个画面组成的《胸有成竹》及《无谱之竹》系列作品,以及六件单画面的《无谱之竹》油画。展览作品均指向一个完整的观念:从“无”到“有”,从“有”到“无”。

艺术家 方少华

  方少华1962年出生于湖北,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他幼年时曾学习中国传统书法和水墨;大学时期,追随杨立光、刘依闻、尚杨三位老师,受正规俄式教育。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方少华先后以表现主义、普普艺术和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创作了一系列涉及乡土寻根、都市改造、社会变迁、文化演进、时尚更迭、生态环保、经济金融和艺术史料等经典话题的油画作品。

方少华 《无谱之竹·满柔枝》 油画 200*150cm 2012年

  自2012年始,方少华用毛笔在画布上自由地尝试,发展出《无谱之竹》系列,包括展览中的五幅《无谱之竹》油画、十幅一组的《朝云暮雨》和五幅一组的《朝雾暮雨》。在我们传统绘画里,画家画竹通常依据画谱的步骤,先画竹杆后画叶,竹叶的聚散分布也有根据,但方少华的《无谱之竹》则抛弃了画谱中的所有规则。他以竹子为题材,用毛笔沾上油彩在画布上反复迭加竹叶,白色的画面渐变成浅灰、深灰直至黑色,密布竹叶,然后再以白色笔触继续涂绘或泼洒,最后画面被高密度的白色笔触覆盖。画面由具象的竹子发展成抽象的视觉表现,完全消去了“竹”的符号象征及文化历史含义,从一切寻常及既定的意义当中抽离,把绘画从隐喻暗示或再现物象中释放出来。作品《朝云暮雨》及《朝雾暮雨》更是把绘画过程用独立画面呈现,将画面反复迭加的竹叶由银白、浅灰、深灰、墨黑、再加上白色泼洒,如连环图般的形式铺展出无中生有,最后又复归于无的概念。

方少华 《朝云暮雨》 油画 100*76cm*10 2012年

  《无谱之竹》系列突破了方少华一直以来刻意营造一个物象互相冲突矛盾的画面,而将着眼点放在绘画的过程上,通过再现、添加、涂抹、消减等手段而产生新的意义,就像万物的生长、积累、游离和消散的过程。方少华在此概念上,又发展了另一系列作品《胸有成竹》。

方少华 《胸有成竹之二》 照片、数字打印 74*53cm*15 2014年

方少华 《胸有成竹之二》 照片、数字打印 74*53cm*15 2014年

  2014年开始,方少华邀请模特,把《无谱之竹》这个系列直接描绘在真实的人体上。首先他将裸体模特的身体涂成白色,然后以这个纯白的肉体为画布,接着逐步加上黑色竹叶,直至密不透风。第二阶段是逐步向黑色竹叶滴洒白色颜料,使模特的身躯慢慢回复一片白色,完成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整个过程以录像记存,而不同阶段的画面则以摄影代替绘画,用相片或转载于布面上,形成了由多幅渐变画面组成的作品,包括《胸有成竹之一》和《胸有成竹之二》。这是方少华突破绘画框架的创新观念作品,类似行为艺术的流程,更纯粹地表现了“有”与“无”的概念。

方少华 《胸有成竹·金竹》 100*80cm*9 2014年

  以同一概念创作的油画作品还有《胸有成竹──金竹》和《胸有成竹──墨竹》。方少华把无形的观念形象化,再把具体的形象抽象化,引领观者从有形的绘画中参悟无形的道家思想。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015年5月9日。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