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都市的怀恋

在中国绘画中,山水画具有独特至尊的地位,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山石、川流、大地都是宇宙天地、乾坤世界浓缩的精华,已成为一种人文精神的象征,寄托着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境界,山水画这种尊崇的地位已化作意念延续至今。统治了绘画的大部,凡是以景色描绘为主导的作品都统称为山水画。 今天单纯的山水画已不能包容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更难以融入现代都市的时代韵律。当代人的生存环境生活状态,艺术家的观察方式表达理念和审美取向早已天差地别,更新已成必然。名称本无所谓,关键在于表现。表现内容、表现形式、表现理念,面对当今千人一面程式套路的山水风景,如何在传承中国画传统的基础上探索新的表现手法来表现都市风景,正成为当下都市艺术家的新课题。季平先生近年来以一个艺术家的角度对都市变迁的回望,对都市生态的关切,抱之以深情关注,并渴求以个性化的手法融入他的作品确实是难能可贵。 其实季平并非是一位山水画家或风景画家,他涉及的绘画领域很广,早年的连环画、插图创作就很有特色,画得一手好速写,又长期关注都市生活题材,创作过一批水墨人物作品和最近的都市水墨风景。也许因为他美术记者的职业特点和责任,让他更善于体察社会和民众的现状,观察普通市民的生活状态,以独特的视角去表现,如都市生活中民工阶层的生存状态,80、90后青年对人生、事业、理想和追求等等。在人物生态、状态、心态、心情、心境的刻划和把握上都给予深入的探究。在创作《咖啡馆》水墨系列作品中曾一次又一次地到咖啡馆边画速写边体察各种人等的心境和状态,体味各阶层人士的情感和百态。他也曾在公园的晨练中观察和体悟都市退休老人多姿多彩的生活和烦恼。即使乘坐地铁,也不等闲,观察各种人物即时的状态和身份的关联,发现富有情趣的各种插曲。这都体现了一个充满激情的美术记者、艺术家理性面对艺术和生活的积极态度。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在市工人文化宫美术班当辅导老师,也是个工人业余画家,季平在班上还是个工厂的小学徒,才十七八岁的样子,但搞创作已是有模有样,画人物已略带变形,很有个性,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将近四十年过去,对对艺术共同执着的追求维系着我们,是师生、朋友、也是同道,至今还一起在水墨缘工作室作画、活动,看来解读季平的作品,我算是合适的人选了。 人们常说,画如其人,说的是在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可以从画的思想、内容、风格、意境、情趣,反映出画家的艺术思考和品位,甚至个性和经历,对于有共同情趣和经历的朋友,不妨走进他的画中,窥探作者心灵深处视觉表达的源头。 斜阳夕照,斑驳楼墙,洒落一抹昏黄;人约黄昏,街影朦胧,雨中情深意长;石库门洞,过街小楼,宁晨清杳无人烟;红楼粉墙,绿荫廊下,倩女细步徘徊;角楼阳台,淑女临窗,凭栏隐眺何望;庭园深深,楼群叠叠,稍然幽无声息。作为在石库门老洋房、法国梧桐侧畔成长的人们,画面所传递给他们的情绪是不言而喻的。 画面中浓烈有序的色彩,沉稳凝重的色调,错落爽朗的笔触,松灵交叉的架构,不苛求惟妙惟肖,唯求意韵呈现。早年上海留法巴黎的艺术大师刘海粟、倪贻德、林凤眠等是引领上海三、四十年代沪上表现主义油画画风的代表人物。它与老上海欧式结构建筑正是能在时代节拍和形式表现上交相呼应的统一体。季平用中西彩墨画风融合之,从中还能窥见林凤眠先生的表现理念。把人们带入老上海,回味这逝去的花样年华。 当年轻人在衡山路老洋房咖啡馆、茂名路小酒吧,以时尚的心态,打开法国香槟红酒品尝这昔日的辉煌时,40后50后的中老年人正沉缅挥之不去的老上海情结中。触景生情,这是一代人的心灵体验,我想季平也是其中的一分子,作为艺术家,他用画笔重温并寄托旧时心中深情的怀恋。

作者:张培础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