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沿着既定的文化脉络走下去

沿着既定的文化脉络走下去

《艺术与投资》                                    

2008年5月3日至5月8日,由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主办,北京山水之间文化艺术发展中心承办的“象”之中国——曹吉冈阶段回顾展将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此次展出的是艺术家曹吉冈多年来精心创作的作品,从1990年前后的《长城组画》,到1996年的《冥谷》、《天渊》,再到2004年的《悬空寺》以及现在的《危岩丛树》等坦培拉近作,在曹吉冈各个时期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艺术家在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正是艺术家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一个过程。画面上的一切都是艺术家心境极其自然的流露,一如其人,内心的宁静却不平静,反映在画面上,也自然而然将观众带入到了一个宁静却不平静的世界。

 

展览开幕前,本刊对曹吉冈先生进行了采访。

 

《艺术与投资》: 风景画是你的主要创作题材,我想这是源于你对自然的热爱,那么你在创作中是如何选择客观物象的呢?我看到你画的《青欹》、《华山图》、还有《长城组画》,你是源于怎样的情感去描述它的?你所为之感动的是什么?

曹吉冈: 我在选择客观物象时主要还是兴趣使然,因为我一直喜欢风景画,《青欹》中的人工假山和《华山图》中的自然山脉都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是人们对自然的一种向往。至于长城,它不是一般的赏心悦目的风景,它是以废墟的面貌呈现的, 具有一定的历史感,一定的内涵, 所以对它很有兴趣。

 

《艺术与投资》:你笔下的长城是萧索的、苦味的,技艺美和意境美达到很好的结合,这与你的经历和内心情愫有怎样的联系?你以前是不是接触到比较多的中国传统的东西?

曹吉冈:肯定与我的性格、经历、审美都有一些关系。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儿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人们年轻时往往对西方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因为西方的东西比较写实,中国古典绘画没有一定的修养不能完全体会,所以儿时比较喜欢油画,后来上大学也选择了油画专业,但是家里一些中国古典方面的书籍、图册对我肯定会有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

 

《艺术与投资》:你大学毕业到1992年的长城系列是以绘画性写实风格为主,在物质的坚实感与厚重感的表现中注重“笔意”的表达,而1992年以后特别是2000年以来,你将“笔意”放大,在运笔的虚实间融入水墨画的气韵和抽象因素。那么是什么促使你的这种转变的?

曹吉冈:这种转变是由于一个很偶然的原因。1992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展中,我用铅笔画了一些小素描,在上面喷了一些定化液,然后用毛笔画,让一部分定化液溶化,就变成了一种水彩和水墨的感觉, 也是素描的表现手法,但不像铅笔画出来的作品是硬硬的、实实的,有虚的成分,近似铜板画又近似水墨画,很有韵味。这个尝试可能是我绘画创作的一个转折点,我开始意识到西方绘画和东方绘画之间还是有衔接和跨越的可能性的。从那以后,我就不仅用铅笔也用油画来尝试着画出这种感觉来,因为定化液是油性的东西却能够表现出一种氤氲的感觉,很接近水墨,那么把这种方法挪到油画上来也一定具有转化的可能性,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的作品就有了一些水墨的意境。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兴趣逐渐转到中国传统上来,所以就选择了这种表达方式,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又有西画的真实厚重,两者都能够体现出来是我的一个追求,因为国画材料的限制,笔墨虽然能更好地表达气韵,但是那种坚实厚重难以达到,能够把西画坚实的物感和中国画的空灵意境结合起来应该是一种理想境界。

 

《艺术与投资》:怎样结合两者是你后来一直在探讨和追求的?

曹吉冈:作品中西方油画的实和中国画的虚要掌握好一定的度。过于实和紧不行,太虚太空又缺乏力度,要不断的去找这个平衡点。

 

《艺术与投资》:我看你工作室的这些作品都是单色的。

曹吉冈:是,画的主要是单色的作品,因为我画画强调“笔”,如果用多种颜色去表现,本来笔意很好,但是颜色不对,那就会去调整颜色,那么本来笔意很好的感觉就被掩盖掉了,“笔”就不够自主。把颜色去掉,只画单色,“笔”就会更加自如。颜色单纯了,“笔”也就相对独立了,那么驾驭画面就会更加随兴,笔意的独立审美价值就会体现得更好。以后的作品基本上是颜色越来越单纯,很接近中国水墨的味道,中国水墨很注重笔法。就像中国传统绘画的最高境界是水墨而不是青绿山水一样。水墨对中国的气韵诠释得最好,青绿山水也很好,但是对于气韵的表达还是有些阻碍,所以以后就没有继续发展。

 

《艺术与投资》:2000年您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材料表现研修组,后来的作品多用坦培拉是不是基于当时的研修课程?运用坦培拉对于您作品的表达与油彩有怎样的不同?

曹吉冈:2000年研修班时我主要学的是蛋彩画,蛋彩画是水性的,水性的材料更容易接近表达中国画的意境。再有水的颜料更容易渗透、更能够融进去。而油画材料的“实体”性强,相对而言,油是“固体”的,水是“流动”的,这种差异有点象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艺术与投资》:这种转变是您用一种新的方式解读您所喜欢的山水,那么是否也意味着您是在向当下流行的图式化语言趋势靠拢?向当代化转向?你怎样看待时下流行的当代艺术?

曹吉冈:图式化语言反复出现是当代艺术作品中的一种流行趋势。当代艺术最重要的是观念,表现是其次的。当代艺术所追求的东西与我无关,我从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当中看到的更多是时尚化的东西。中国当代艺术的火热是西方“因素”和市场结合催生出来的。以前大众不太了解艺术,现在有很多人已经在关注当代艺术,推广起来没有困难,因为当代艺术借用了时尚运作的概念与手段,而追随潮流始终是多数人所热衷的。从大众的方面来讲,当代艺术是有价值的,追随它使人们自我感觉很前卫。

 

《艺术与投资》:有人说您的作品是对中国文化的寻根的过程。那么您从1992年以前的《长城组画》,到1996年的《冥谷》、《天渊》,再到2004年的《悬空寺》以及现在的《危岩丛树》等坦培拉近作,是沿着既定脉络进行的吗?如果是,是沿着怎样的脉络?

曹吉冈:有价值的东西是应该继承和发展的,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不应该断掉,应该衔接起来往前走。西方的文化是不断的否定过去来寻求发展的。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中国文化发展几千年是沿着一定的脉络不断吸收、融合向前发展的。所以东方文化的价值我们应该更清楚认识到。

     我本人也非常珍惜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我的作品材料是西方的,造型语言虽然也有西方的东西,但更多的是从中国传统中来的。如果观众从我的画面中感受到一种结实与厚重,那是源于西方“再现”的表达方式;如果能够感受到虚空的气韵,那是和中国文化的意境有关的。我会沿着这样的既定的脉络一直走下去,风格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作者:《艺术与投资》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