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旅法随感

  2005年第一次走进卢浮宫至今,我已六次奔赴欧洲。在对欧洲诸国进行游历与艺术考察时,法国是我每次必访的国家。回顾自己的西行足迹,才知道自己与法国有着不解之缘。

  毋庸置疑,在西方美术史上,法国是近现代艺术的中心。印象派、新印象、后印象、野兽派、立体派、巴黎画派……每一画派无不引领着当时的绘画变革,代表着当时最新的艺术理念,其背后更是大师林立,灿若繁星。因此,在学习西画的过程中,除对具体技法与技巧的掌握外,法国的现代主义绘画及其大师作品自然成为了我辈顶礼膜拜的对象。对艺术投入的心智越多,向往法国的情结越深。

  博览各大美术馆,近距离接触原作经典,并亲历大师足迹,与他们进行心灵交流。一次次的远行,让我对欧洲的人文风情与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切身感受,尤其是对西方艺术的体悟。这种远行的方式,除了圆了我的法国艺术梦外,更开阔了我的艺术阈限,激发我对当下艺术创作的思考。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油画“写意”及“意象”概念的提出,除身体力行地进行积极尝试外,我着意于从“写意”的视角对西方大师经典进行重新解读。而每次重温经典,都会有新的收获与不同的体验。

  我不是文化的保守主义者,但在艺术上我更认同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从源头上对西画的思考与考察外,每次远行,我都会用画笔记录远方的风景。在创作方法上,我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观念,走的是从写生到创作的道路,坚持对景写生。直面客观物象,我总会有莫名的冲动与不可抑制的激情。除了继续强调在特定光影下的色彩变化外,于我更在意的是客观物象在画面所构成的点线面关系,借鉴中国写意画传统,用书写的笔法、一气呵成地完成作品,力求既不背离自然,又合乎心境,从而使画面自然流淌出强烈的鲜活气息,并且力图透过客观物象,传达人类在自然中的生存境况与遭遇,这是我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由此,我始终坚信,以心观物,万物自得;以诗心体物,物皆有诗意。

  在中西文化双向交流日趋活跃的当下,如何以更加开阔的胸襟与视野重新审视中西方艺术的差异性及互相融合的可能性,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学术命题。

郭宁 2015.10

(发表于《载道西行——中国写意油画家法国写生作品集》广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郭宁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