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重见-李迪》当代艺术作品展在宁波开启

1月8日,《重见-李迪》当代艺术作品展在宁波出入艺术空间拉开帷幕。

因为疫情,我们不能远行,我们减少了出行,也久违了朋友们的欢聚。“重见这个展览名称,看似很简单,实则背后具有诗意、感情、念旧、以及对未来有展望。艺术创作是一个很枯燥、孤独的工作,但是艺术家很幸运,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重见。”当代艺术家李迪说。

旅德艺术家李迪198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96年毕业于德国布伦瑞克美术学院自由艺术系,现为宁波大学科院设计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展览海报

在行进的过程中回归心灵的原点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曾经说过:“语言的界限即是世界的界限。”绘画语言的强大在于我们使用它的方式,而不是它本身的意义。这次展览,李迪以极具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为我们打开了试图体现时空边界传达纯粹本质的声音,为宁波的当代艺术打开了一个开放的窗口。

本次展览的C位是李迪的抽象艺术作品《纵横》,充满反复,就像僧人反复念着经文一样,专注于一种旋律,宛如艺术的修行。似乎没有欲望,没有情绪,所有的曲线被分断,反复着同等长度的体块,纵横于空间里……但分明作为观众的我们已被深深吸引。画中每一笔的重复却都是独立的生命,他们都是不同的,有着自己的活着的状态,有着外形、情感和思考。同时又是关联的,有着节奏、气韵和笔触的衔接。

艺术家李迪(右)和策展人杨大伟(左)

《纵横》系列作品是李迪自2016年开始的创作,他告诉记者:“一方面我保留了早期的表现主义的绘画方式,一气呵成,画得很是写意,酣畅淋漓。同时也带着禅宗的思考,我想探究不断重复的意义是什么?”

“在这么些年的创作过程中,李迪将文化生长和人类生存置于全球背景下深度思考。画面中的不断反复和重复,可以说是意味着轮回、消解、颠覆,从而建构起对当下的独立思考,而不是答案。所以说,重见不仅是一种发现,更是对开始与结束的反复思考。”策展人杨大伟如此评价。


作品《纵横》系列

李迪自己称之为“行动绘画”,他说,纵横是一种空间感,是一种场域。每一张作品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重新的开始。它的结果走向哪里我不知道,我知道最终的目的地是我想要到达的地方,在行进的过程中回归心灵的原点。

作品《纵横》系列

对人的关注对内心的观照贯穿始终

对人的关注,对内心的观照,并不断寻找,不断发现,不断推翻,不断重建。这,应该是李迪创作的特质。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他的油画《多思的年华》,因为它所表现的充满无限幻想和理想的精神状态超出了学院绘画的美学范畴而备受瞩目。1989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策划“中国表现艺术展”,2011年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在内心奔跑”的二十年归国汇报展等,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从心而发,由心而变的艺术内核。

作品《重见》

《重见》系列即是如此,简单的线条,却让画面无限延展,充满想像。这组作品是李迪疫情期间在德国创作的,有着山水画的诗意。但实际上是丙烯和亚克力拓印呈现的偶然画面,“当时画面出现一些问题,我想用我的绘画方式去激活它,在非干预性、非笔触性的画面尝试我的绘画性。”

李迪始终用一种直觉的方式来选择艺术语言,“唯一的依据就是绘画自身的精神逻辑作为依据和法则。绘画的语言是开放的,它承载人性的开启、本性和冲动,也支配自由的动力和能源。”


《贰·夏》系列

而《贰·夏》系列,更是回归简单的材料,用孩子般的纯粹来表达艺术。2014年,李迪忽然想用记忆中最简单的材料来创作,用炭精条创作,然后再用橡皮做减法,这是一种有趣的尝试。在李迪看来,材料并不重要,而是内心的自由表达和创作的自如掌控。


展览现场

从具象到抽象,一路走来,从央美到德国,从海外到国内,李迪已经打破了艺术语言的边界,进入创作的自由状态。而在“出入艺术”的“重见”,又是一个终点和新的起点。

展览现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