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20世纪的遗梦里,他既是才华横溢的风流子弟,亦是失魂落魄的吟游诗人

2018-05-15 14:21

“我想要的是短暂而完满的一生”

—— Amedeo Mogidliani (1884-1920)

  20世纪常常被学者认为是世界,甚至是艺术史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的一个年代。也许是“时代造就英雄”,这段时期诞生的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或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可谓是不胜枚举。被称为“近代美术的传奇人物,不幸天才的典型”的莫迪里阿尼,便是其中之一。

  与同期的艺术家相比,虽然在阿米迪奥.莫迪里阿尼(Amedeo Modigliani)在世时,他的名气可以说是十分惨淡,欣赏他的人寥寥无几,但公正的时间会证明一切。

  如今在对于那个年代愈发多起来的学术解读之下,我们也十分有幸,得以无限接近和感受到莫迪里阿尼作品的魅力和精髓。

  莫迪里阿尼出生于优渥的犹太人家庭,父亲是一位银行家,母亲是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后裔。在莫迪里阿尼作品集中零星出现的“六芒星” Star of David 的形象,亦被称为大卫之盾,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在Siddur(犹太祈祷书)中也被用作以色列神的头衔,也可以看作是莫迪里阿尼对自己的犹太人的背景的指涉。

  早年优秀的家庭教育,和地中海文明的文化多样性,帮助莫迪里阿尼拓宽了视野,不断的游离于不同的文化和领域之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融入在他本人创作过程中。与Caryatid相关的创作,则是阿莫里阿尼的典型代表作之一,也是作为雕塑家的莫迪里阿尼最喜爱的项目的见证。

Cariatide丨 490 * 320 mm

  Caryatid是由石灰石雕刻的女性形象,曾经作为支柱来支撑希腊或希腊式建筑的入口。莫迪里阿尼甚至有一个有柏拉图式完美的构想,这个项目如同天方夜谭般巨大而不切实际。他曾向朋友的朋友,兼1910年后的艺术商人保罗·纪尧姆(Paul Guillaume)谈过这件事:他想要以Caryatid为主题建造一个庙宇,这是一座不是为了纪念上帝的礼拜堂,而是由数百位Caryatid女神像包围的,为了纪念生而为人的价值的圣殿。而这些理想化的女性形象,也大都神情轻松、身躯舒展、优雅自由,与莫迪里阿尼画笔下以扭曲的方式,突出人物特征或是个性的现实当中女性形象截然不同。

  《Modigliani Unmasked》 的策展人梅森.克莱恩(Mason Klein)曾经这样评论莫迪里阿尼,“一部分是清冷,一部分是热烈; 一部分是意大利犹太人的传统,一部分是法国的国际影响; 一部分是雕塑家,一部分是画家; 一部分是波希米亚,一部分是贵族子弟; 一部分是中产阶级的显赫,一部分是家族破产的落魄。莫迪里阿尼的身份比普遍认为的更为复杂。”

  莫迪里阿尼得益于他在法国马赛长大的母亲的家庭教育,能够流利地说法语,相对轻松的融入了法国文化,并且比其他一些来自东欧的犹太艺术家更容易在不同的社交空间之间左右逢源。即便如此,当莫迪里阿尼于1906年抵达巴黎时,他仍面临着巨大的人生危机。

  在当时被誉为艺术之风自由劲吹的巴黎,各种不同的流派开枝散叶,百家争鸣的现象十分常见,然而却没能满足怀才不遇的莫迪里阿尼的对艺术自由的理想和追求。十九世纪蒸汽船的发明,极大的推动了二十世纪殖民地版图的扩张,也产生更多的对新生事物和少数派文明的曲解。批评家们普遍认为,在那个时期欣欣向荣的现代主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而呈现了无形的、令人不安的一面,比如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和其它权力关系的不平等。

  巴黎社会作为当时的国际化大都市,也出现了空前的排斥主义和反犹太主义,同一时代背景下有相似嫌疑的Primitivism原始主义开始兴起,与莫迪里阿尼在意大利的更宽容的教育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在意大利顶尖美术学府求学的莫迪里阿尼,受到不羁的波西米亚风潮的影响之后开始酗酒,抽烟更甚…… 做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充满叛逆的举动,这些行径在他初到巴黎大受打击之后更为严重。

  在这一时期,当代艺术运动在巴黎进行的如火如荼。莫迪里阿尼身边的艺术家纷纷选择加入不同画派,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等。然而,莫迪里阿尼却始终拒绝加入任何一个派别,也拒绝了任何 “附庸风雅” 的机会。也许是早年开放的教育塑造了他开放博雅的胸怀,莫迪里阿尼选择了从不同的领域汲取营养,重新整合并运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中。

  他的作品可以清晰的看出的不同流派的影响,不仅有历史悠久的地中海的沉淀,而且有近代艺术的稳中求变的创新;既有古典主义的轻快明了,也有表现主义的粗重深沉......

  同时,与当时备受舆论谴责的,对于其他文化流于形式,且缺乏基本尊重的艺术表现形式十分不同的是,莫迪里阿尼创作灵感多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文化多样性,譬如非洲面具,中世纪雕刻和高棉雕塑等等。

  除此之外,在当时十分流行的人物肖像的创作上,莫迪里阿尼的个人主义也十分浓厚,他的人物绘画以强烈的线条感为主,他拥有娴熟的绘画技巧,对肌肉纹理变化的极高的敏锐度,处理细节和光线的诗意和理性。在他的画笔下,许多女性的头部都优雅地拱起,显示着如同天鹅般细长的脖颈和倾斜的肩膀。灯光和色彩效果细腻柔和,仿佛这些画作中的人物是几乎超然的,如梦幻般的存在。对人物五官的重塑是他个人主义的焦点,也是他对于作为犹太人的自我指涉的重要的一个方面。他画中的女性拥有空的杏仁形眼睛和独特的樱桃小嘴,搭配上与脸庞轮廓保持一致的长而细的鼻子,莫迪里阿尼令人惊叹的重新定义了女性的魅力。

  法国作家布封(de Buffon)在《论风格》中曾说过,风格即人格。

  如今当我们跨越一个世纪,再次回顾莫迪里阿尼的作品时,我们会发现莫迪里阿尼作品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们常说,近现代最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日益加快的全球化历程,世界因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互通有无而变得越来越小,而早在十九世纪的莫迪里阿尼就已经认识到多元文化的重要意义,他的作品既没有哗众取宠,也没有标榜所谓的“政治正确”,反而以欣赏的心态和博雅的胸襟,将发源于不同文化的精粹融合在自己的创作的轨迹里。

  或许是孤军奋战、坚持自我和解放人性的莫迪里阿尼 “寡不敌众”,或许是二十世纪的审美情趣无法接受莫迪里阿尼奔放的艺术表达方式,亦或许是当时的歧视严重到硬生生的把这位怀才不遇的艺术家挤出主流的队伍。生前的莫迪里阿尼一度贫穷潦倒,生平唯一的一次画展也因警察的驱逐而不得不取消。

  然而莫迪里阿尼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积极的回应属于他的历史时刻——明确的通过艺术的方式重塑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尤其是当莫迪里阿尼对艺术的创作理念和人生遭受到严重的挑战时,他的自我认同感和对生活的信仰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我们对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展开更多的研究时,我们对那个时代背景下的莫迪里阿尼,相应的也有了更多了解。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莫迪里阿尼对文学亦有强烈的兴趣,在他创作的过程中总会 “诗性大发” 沉吟两句,或是在画纸上信手的写下几句诗词。2015年11月9日,在佳士得纽约 《画家与缪斯》拍卖专场中,莫迪里阿尼的《侧卧的裸女》落槌,成交价格打破了莫迪里阿尼以往的个人拍卖纪录。在佳士得冗长的拍卖目录手册中,这个拍品的简介部分真挚的引用了莫迪里阿尼生前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 奥斯卡.王尔德在《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留下的传世名句来致敬莫迪里阿尼 —— 尽管他是一位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阴沟里的诗人,但他来从没有停止过仰望星空。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