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在邬一名的画室里聊“写物”

2018-10-10 12:36

“写物”邬一名个展

“写物”邬一名个展

8

香格纳画廊-西岸

已结束 1.6万+

  今年9月,邬一名的个展“写物”开幕,那天约了要聊聊天,于是在国庆假期的某天下午四点,我便第一次前往他位于莫干山路的画室。他还在画室里干活儿。

邬一名的个展“写物”,上海香格纳画廊

  邬一名画室不大。进门就看见地上摊着他的画,我小心绕过,来到靠窗的区域,窗外是莫干山路附近这几年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不由让人感叹。短短二十年,莫干山从艺术家自发入驻到政府介入管理,从艺术园区到商业地产,如今,很多画廊和艺术家都离开此处,到徐汇滨江安营扎寨。

邬一名的画室

  邬一名的画室还在这里。伴随他的,是几只破旧的老沙发,其中有一只被他那条已经离世的大狗咬破了,露出里面的黄色海绵,不过骨架依然很挺。他非常喜欢养花草,有一盆文竹,养了20年,从十几厘米养到一米多,绿悠悠地立在墙角,叶片之间是密密的白色小花苞。文竹不远处是一个中等大小的水缸,缸里养了几条红色小鱼,他用这缸里的水来浇花草。

画室墙上挂着邬一名的书法,从画室往外看,只见莫干山艺术园区之外,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被狗咬破的皮沙发

养了20年的文竹

邬一名用鱼缸里的水来浇花草

  邬一名给我泡了武夷岩茶,又翻出黑巧克力给我吃。他说他对巧克力的品质很讲究,只吃可可含量70%以上的。他的茶几上放着一本草书字帖,是唐代书法家张旭的古诗四帖,版本久远,页面空白处是他用圆珠笔写的正体字。

茶几上的张旭草书字帖

  记得差不多十年时间,邬一名一直在画人。令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穿着黑色西装的上班族和上海艺术圈的朋友肖像。他用的是水墨,画法写意,经常画照片。直至这次画展,我发现,他的关注点完全从人转移到物,画面上出现的是一种日常的私人经验,他爱吃的野生荠菜,出行时看到的城市灯光,还有无处不在的窗帘。

邬一名 《朋友肖像》

 邬一名画室,左边墙上挂着他为女作家棉棉画的肖像。图像来自于棉棉本人的摆拍。这张画被刊印在棉棉的多本小说之中。

邬一名2007年之作,《无题》

  关于他笔下的人,有一篇文章曾经说,邬一名是如此伶俐地把他对个人身份的关注倾注在作品中。但是如果认真地看这些画,也许你不得不承认,他其实并不是那么关注身份问题,更谈不上伶俐。与其说他在画人,不如说,他在借人画画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所主张的绘画语言并不支持他去研究每个人的身份问题。而借由物,他才获得了一种与他的艺术语言更为贴合的题材。在一系列的“写物”中,他所擅长的表达方式终于找到了一种承载,也就是说,形式与内容获得了某种统一。这些作品显示,他与传统水墨文脉的关系越来越接近,而这也是他当下的真实生活状态。

荠菜 11,2018,193*263cm,绘画 | 宣纸上水墨,邬一名的个展“写物”,上海香格纳画廊

上海•嘉定•保利电影院,2016,175*265cm,绘画 | 宣纸上水墨,邬一名的个展“写物”,上海香格纳画廊

窗帘-上海餐厅,2017,180*140cm,绘画 | 宣纸上水墨,邬一名的个展“写物”,上海香格纳画廊

  在中国水墨的世界里向来没有“肖像”。古代文人并不是不画人物,可惜北宋李公麟的真迹几乎不存,元代赵孟頫的《人马图》是神笔。但基本上,人,作为题材,在中国绘画的文人体系里,向来处于边缘地位。自元以降,在山水画里,士大夫们不知如何处理人物。将画坛分为南北宗的董其昌干脆不画人物。有擅于人物的画家,时而帮忙在山水之间添上人物“点景”。元代有《杨竹西小像》存世,倪瓒画树,王绎画人,人画得够大,也很中规中矩,显出匠气,不能与倪瓒之树比肩,而且树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尴尬的,不在一个时空里。

元代,赵孟頫,《人马图(局部)》

元代,王绎/倪瓒,《杨竹西小像》

  然而肖像一直是西方绘画里的母题,因为他们画油画。油画关心现实世界,它的性格是“格物致知”。从文艺复兴的提香到现代艺术史上的佛洛依德,精神分析是属于油画的。

提香的肖像画

佛洛依德自画像

  上海画家并不是不画油画,他们只是对“人”不感兴趣。对“人”之失焦,几乎是上海画家们的集体性格,他们大部分专注于抽象、静物、风景。究其原因,从深的层面来说,当年生活在松江的董其昌,他提出的“南宗”依然在以上海为中心的地域里发酵,写实属于“北宗”。邬一名的水墨,与其他上海画家一样,对应着这种脉络。在他逐渐建立起自己水墨语言的同时,也是他从人转向物的过程。

  每一个水墨画家的语言,都是不同的,所以黄宾虹是黄宾虹,齐白石是齐白石。邬一名的作品都是画在反面,墨色运用多于直接书写,层层晕染之间,营造出模糊、柔和、诗性的效果,他更在意的是一种对整体气韵的把握。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曾提出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可见,在中国的绘画体系里,气韵生动始终是第一位的。

荠菜 10,2018,175*220cm,绘画 | 宣纸上水墨,邬一名的个展“写物”,上海香格纳画廊

光 14,2017,140*180cm,宣纸上绘画 | 水墨,邬一名的个展“写物”,上海香格纳画廊

窗帘-上大路餐厅,2018,45*35cm,绘画 | 宣纸上水墨,邬一名的个展“写物”,上海香格纳画廊

  邬一名的画对应着一种日常的生活态度。当代人的无意识,早已被中外画家拿到画布上,成为一种禅宗,就像杜尚所说,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然而摆在水墨画家面前的任务,依然是如何让当下的生活题材与传统水墨语言之间建立起嫁接,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方式。也就是说,即使每个诗人都知道用方言写作,但他们依然要为写出不一样的诗篇而经历困难,发现自己。

  在邬一名的画里,我们可以发现他如何在荠菜里找到花草植物的当代笔法,在窗帘的照片里发现水墨对于平面的处理方式,在城市人造灯光这种新兴事物上创造一种水墨的观看之道。在语言很难以描述的视觉经验里,在发现自己的过程中,经由气韵的经营,邬一名确立起与传统水墨的对话关系。他不确定性的画面预示着他还有很多话要说。

邬一名

  1966 年生于上海,1986 年毕业于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1992 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杨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