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最近,一场名为“文献的必要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研讨会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发生,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献学者与实践者围绕当代艺术文献的“理论”与“实践”分享过往经历,共同探讨未来的多种可能性。
档案的保存是为了留存其背后的记忆。文档材料本身及其数字化版本似乎都服务于同一目的,但后者更意味着一种历史性框架和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为艺术家提供了许多创造性的可能,并为策展人、评论家、艺术史学家、藏家、画商和公众提供了解读的可能性。
在研讨会首日,让-马克•普安索(Jean-Marc Poinsot)、克里斯蒂娜•弗莱雷(Cristina Freire)、费大为以及安东尼娜•特鲁比钦娜(Antonina Trubitsyna)围绕当代艺术文献的“理论”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作为国际艺术评论档案库主席,让-马克•普安索谈到了历史上文献记录逐渐兴起和受到重视的过程,在他看来,档案馆不应该孤立地存在,而要彼此联系,与此同时,艺术档案馆不只关注艺术,还关注艺术家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产生的作用。
圣保罗大学当代艺术博物馆教授克里斯蒂娜•弗莱雷认为,文献扮演着公共与私人、历史和个人记忆之间重要的中介角色。
费大为以八五新潮运动中艺术家团体“新刻度小组”为例,阐述了档案和艺术的关系,与此同时,作为八五新潮时期中国当代艺术活动的亲历者和参与者,费大为的这些身份使他如今的档案项目变得微妙。
安东尼娜•特鲁比钦娜是莫斯科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研究档案管理员,在研讨会上,她介绍了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从她自己的经历出发,她认为档案馆不仅仅是一个研究中心,也是各个领域、知识的交流场所。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