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话题】惯性是艺术家的敌人?你怎么看待“惯性”这件事儿?(赠票)

本期获奖者:afterrain_29、蕾、撫子、Hakula666、花生鼠,请以上用户于4月4日15:00前将用户名+姓名+电话+地址发送至zty@artron.net,也可扫描文末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artexpress),加头条君微信,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福利信息!

--------祝观展愉快--------

上海chi K11美术馆正在举办张恩利和奥斯卡•穆里略的大型双个展。“临时的工作室”是张恩利9年来在中国大陆的第一次机构个展,而“集体良知”更是穆里略在中国大陆的首度机构展。通过集中呈现两位艺术家近年来的多件作品,这场双个展希望建立一场对话,探索两位艺术家各自多面向的实践在观念层面的关联。

作为当代中国最知名的艺术家之一,张恩利以聚焦生活中的静物细节的绘画闻名。近年来,他转向从各种建筑表面、空间和环境中汲取灵感,延展观看绘画的更多可能性。本场展览所呈现的三组作品,进一步突出他创作中的这一新倾向。

张恩利说:“谨慎是一种对经验的排除。当你工作三十年,你的手、你的眼睛(会有惯性),可能一下子就画出来了。所以我每个十年,都会有一个(明确要)变化的概念,为此,我需要停顿。人的思维惯性是很可怕的,我们其实没有所谓的成熟,只是有很多的经验和执行力。惯性是艺术家的敌人。”

  “集体良知”是一件与展厅等大的作品,融合了奥斯卡•穆里略持续进行的项目《人力资源》(2015年至今)、“飞行#”系列、以及《共和协会》(2014年至今)中纸本绘画、布面油画和雕塑等形式的集合作品。和张恩利相似的是,穆里略同样从其工作环境中汲取灵感;只是对于穆里略而言,这往往是飞机、酒店等“非地点”。

  作为一位将大量时间花在旅途中的国际艺术家,穆里略将熟悉的空中视角融入了“飞行 #”系列纸本绘画;这些在飞行中完成的作品散布在展厅内,层层覆盖的记号与张恩利有所呼应。纸本绘画是穆里略涵盖录像、绘画、雕塑、装置的多面向实践中的一环,这一复杂特殊的创作手法在“集体良知”中有着完整的彰显。

#你怎么看待“惯性”这件事儿?请和我们分享你的看法,我们将在留言中挑选5位用户,每人获赠此次展览门票2张,留言截至4月3日22:00(可扫描文末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artexpress),加头条君微信,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福利信息)!

9VLRmLhaUGOqkU0P200rrRg9w8WpkeCqiA30dqDa.jpg

张恩利《墙面1-4》,墙面水性颜料

致谢张恩利工作室和chi K11美术馆,欧家成摄影

yh0EUW10IPIhFQ7n7mfdvDpg9tYWpCXtseFDS7dv.jpg

张恩利《无题(地砖)2》,亚麻布面油画

致谢张恩利工作室和chi K11美术馆,欧家成摄影

OKi5EWMMMdYDsybbFpBjv4PM6wdJoSqhy2JiWbgO.jpg

6Ue5pyqCARYxgsTBLzryDixFocs8y8Oijj6kiuJ4.jpg

奥斯卡•穆里略,集体良知,2015-ongoing

致谢艺术家和chi K11美术馆,欧家成摄影

F1RvHzipV0vd4J6m4gQe0DubDXl00vdj1etAIjhO.jpg


群众观点

  • 胡青牛212

    5年前 0 0
    惯性?可能还没有达到摆脱惯性的那种层次吧
  • 原来是葡萄

    5年前 0 2
    个人认为,人因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形成了自身许许多多的惯性,而这些惯性造就了一生,没必要太纠结什么
  • 颜若

    5年前 0 0
    我认为惯性看着像是一个显性的加速度,但一旦习惯了,实际上会让你在原地踏步而误以为自己在进步,一件事情从生疏到熟练,一个行业从陌生到熟悉,惯性能让你走下去;破除惯性重新思考,才能走的更高更好。
  • JJJxy

    5年前 0 0
    大家都这样摆脱惯性的人才会布灵布灵是吗Σ(゚ω゚;≡但我觉得还是跟随自己的内心比较好。不管怎么样不要被别人去定义
  • 花生鼠

    5年前 0 0
    健身的时候,健身教练经常说不要惯性动作,这种情况下肌肉得不到充分的锻炼。我觉得对于艺术而言也是一样,沉浸在惯性世界里就会机械地笔直向前或向后,重复自己,这就谈不上创新和进步了。
  • 草堂1991

    5年前 0 0
    静下来。再出发。艺术创作须要自省。学而不思则罔。成式既是风格。固步自封。停止学习。套路变成习气。积习难改。蛮难的。
  • Hakula666

    5年前 0 1
    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叫做惯性。艺术家可以形成风格,但不能形成惯性。惯性就不动脑筋了。即使草间弥生弥漫的点,也是经过一系列的演变形成的风格。艺术风格的演变与成型,正是不断打破惯性的过程。
  • 撫子

    5年前 0 1
    惯性是与我们的思维挂钩的,从而形成了某些条件反射,对于一般生活情况下来说,这种条件反射的惯性并没有不好。那么对于艺术家创作来说,艺术家也从生活而来,惯性也从生活而来,我们很难下意识去避开它。如果创作语言有个人的色彩,久而久之形成特色,也就变成了惯性,又有何不可呢?不过因人而异。
  • 春花秋月各自安好

    5年前 0 1
    艺术家都追求创新、求变,但是每位艺术家往往都会被标上,大家惯性认知的标签。譬如看到波点就想到草间弥生、看到清水混凝土墙就想到安藤忠雄、看到竹子就想到隈研吾、看到没柱没粱的就是伊东丰雄……他们也是在不变中寻求万变,所以标签化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呢!❤
  • yxmyxm890518

    5年前 0 0
    其实不是太明白“惯性”和“习惯”之间的界限。惯性几乎很难避免,习惯则可以有意调整。
  • afterrain_29

    5年前 0 1
    我觉得惯性是艺术家的天敌,因为惯性思维模式很容易造成自我束缚和局限。艺术家更需要的是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而这些东西需要不断地突破自我,哪怕是前人没做过的,自己也敢想敢做。有想法并敢于尝试这才是艺术创新的本质。
  • 粉泡泡520

    5年前 0 1
    我对“惯性”的理解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也就是一个人在原生家庭里面父母相处的语言行为习惯,进入你潜意识。不自然的到了社会上或者工作中体现出来,所以耳濡目染到思维里就是惯性。然而习惯创新突破的哲思艺术家讨厌惯性,我更提倡的是灵活多变,能不断完善自我的新思维。感谢小编送门票观展比心
下载艺术头条,查看更多
发表观点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