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会员,享更多优惠 > >
目录(3集)
- 谭波:佩吉及大卫•洛克菲勒夫妇珍藏——马奈作品
试看
- 谭波:佩吉及大卫•洛克菲勒夫妇珍藏——毕加索 格里斯 马蒂斯等作品
- 谭波:佩吉及大卫•洛克菲勒夫妇珍藏——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作品
讲堂介绍讲堂播放量:0
主讲人介绍:
谭波: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部资深专家及中国总监
谭波
导语:
2017年3月30日,美国亿万富翁大卫·洛克菲勒去世。同年6月7日,佳士得对外宣布,大卫·洛克菲勒遗产委员会委托佳士得拍卖佩吉与大卫·洛克菲勒夫妇二人的私人珍藏。佩吉及大卫·洛克菲勒夫妇系列珍藏拍卖涵盖大约1550件拍品,其中装饰艺术数目最多,纯艺则当属是印象派与现代艺术为多,除此之外,亦有美国艺术、亚洲艺术、英国及欧洲装饰艺术,以及中国、 日本、韩国与欧洲瓷器等多个范畴。
主题:从马奈到毕加索——佩吉及大卫·洛克菲勒夫妇珍藏
第三部分: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作品
莫奈也是我们这次带到北京来展览的作品,这一件作品对于洛克菲勒来说,也是有一个特殊的意义,因为这个是1951年的时候,大卫·洛克菲勒夫妻两个收藏的第一幅莫奈的作品,他事后在《回忆录》里面说,他觉得当时夫妻两人非常的幸运,因为等他们买到了之后,他们才知道当时波士顿美术馆的负责人也是非常渴望买这幅作品,希望能够进入波士顿美术馆的收藏的。
克劳德·莫奈 (1840-1926)《拉瓦古的塞纳-马恩省河风景》
这幅画是莫奈在1879年画,前一年就是1878年莫奈在37岁的时候,他搬到了一个叫做伏特伊的小村庄,这个小村庄其实距离巴黎只有60公里,从他当时租的房子的花园,他就能够看到塞纳河,还有对岸的拉瓦谷的村庄,所以莫奈在画这幅画的时候,他大概就是站在这个河岸边的位置,然后这样画过去的。
从天气的状况看,这个应该是盛夏的季节,阳光非常的灿烂,蓝天白云,水面也还有阵阵的涟漪,是一张非常美的风景,但其实1879年对于莫奈来说是一个非常痛苦难熬,人生的最低谷,这个时候他非常的穷,印象派的画当时卖不出去,太前卫了。他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卖掉画,他也写了很多信给以前的买家,还有收藏家,希望他们能够解决他衣食的问题,能够帮忙买几幅作品,另外他的个人生活也是非常的艰难,因为在1879年,他太太已经生病了很久,得的是癌症,差不多就在这幅画画完了几个月以后,他的太太卡米尔就去世了,留下了两个儿子给莫奈。
另外,后来他的情人,也是成为他第二个太太的,当时也是他以前的一个收藏家,因为破产了,所以他那边的家庭也是带来了六个孩子,当时有8个孩子需要抚养,莫奈在这个时候,生活非常非常贫困交加,很痛苦,但是我们在这样一幅很美的作品里边,完全感受不到莫奈那种压抑还有郁闷,看到是一张非常非常盛夏天气,非常美的这样一幅作品。莫奈他当时应该也是只有在艺术,还有大自然中,他才能找到安慰和慰藉,可以暂时地转移人生的痛苦。
拉瓦谷的塞纳河对于莫奈来说,还有一层比较重要的意义,因为之前莫奈住在巴黎,在前面一年,他住在另外一个城市阿让特伊的时候,他其实表现的很多题材都是巴黎的街景、火车站、现代都市题材,比如说冒着蒸汽冒着烟的火车穿过铁路桥,还有表现阿让特伊,他画过很多这种现代的休闲活动,比如说赛船、帆船运动之类的,之前他主题是这种现代都市,还有休闲生活为主。但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他把自己的创作重心完全转移到大自然的风景上,而且把他的创作重心放在这种光色的变化。
另外,在这个系列,他开始初步采用了他后来非常有名的,在80年代90年代那种系列组画的创作手法,所以我放了一些在其他的天气状况下的,也是这个角度画塞纳河,还有拉瓦谷村庄这样的作品,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这个是雨过天晴,这个是阴天有雾,在其他美术馆还有一些表现落霞满天的风景。对于莫奈来说,这个系列的作品里边,他开始会在同一个地点,但是不同的天气还有季节和气候下开始作画,所以在后来他画《干草垛》系列,《鲁恩教堂》系列,都是有一个前期的准备,奠定了一个基础。
这一幅作品,尺寸非常大,这个作品也非常有意思,是当时在非常贫困交加的状况下,有十年没有参加过官方沙龙展览的莫奈,他拒绝了参加印象派的展览,他精心完成的这一幅作品,送交官方沙龙,希望能够找到买家,能够在得到官方的认可,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风格其实差别是非常大的,这个是在现场完成的,所以笔触非常的快速,大家可以感受到那种比较粗矿的笔触的感觉,这个就完成度非常的高,这个是在画室里边作的,所以印象派和官方的沙龙,能够接受的这种精雕细琢的作品风格是相当的不一样。
克劳德·莫奈 (1840-1926)《阳光下的圣拉扎尔火车站》
洛克菲勒他们收藏的莫奈的作品非常的丰富,各个时期都有,除了刚才1879年的那一张风景画以外,他们还有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在1877年画的《圣拉加尔火车站》的这个系列,大家可能在奥赛美术馆见过《圣纳加尔火车站》其它系列的作品,因为这个是他非常非常有名的一个系列。对于印象派的画家来说,他们的前卫和革命性之一,就是他们开始表现描绘这种新兴事物,比如说火车就是一个工业化的标志,烟雾缭绕、很多蒸汽的火车就是一个非常新鲜的主题,对于当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当代的主题。
在1877年的时候,莫奈就在圣拉加尔火车站附近租了一个房子,画了很多幅以火车站为主题,但是在不同地点画的油画,他想探索在不同的光线下,烟雾还有天空还有这种玻璃钢结构的火车站内部的这种不同的色彩光线的变化。
在1877年第三届印象派的群展上,莫奈一共拿了30件他的作品去展览,其中有7幅作品就是《圣拉加尔火车站》,所以对他自己来说,他是非常非常看重自己这个系列的。
那么《圣拉加尔火车站》这个系列的作品,其实也是非常的稀有,因为他一共只创作了12幅。这里有8幅已经被,比如说这一幅是在巴黎的奥赛博物馆收藏,这一幅是在莫奈的博物馆收藏,大家去伦敦的英国国家美术馆,还有美国的芝加哥美术馆,都可以看到《圣拉加尔火车站》,所以在拍卖市场上,其实能够出现这个系列的作品,是非常非常让人激动的事情。
克劳德·莫奈 (1840-1926)《绽放的睡莲》
大家对于莫奈的系列画,最熟悉的可能就是他的这个《睡莲》系列了,《睡莲》系列差不多也是用了27年28年的时间,在莫奈的晚年他完全沉浸在《睡莲》系列的创作,洛克菲勒他能够收藏到这件,也归功于MOMA的第一任馆长巴尔对他的帮助。当时大卫在巴黎出差,1956年的时候,正好那一年莫奈的儿子米歇尔把一批作品交给了当时巴黎的一个画廊商,委托他出售,巴尔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立刻打电话给正在巴黎出差的大卫,跟他讲了这个消息,督促他赶快去收藏。
当时有13幅莫奈的《睡莲》,大卫一下子就选择中了这一幅尺寸最大,颜色最明亮鲜艳的,他觉得这幅画肯定是莫奈在黄昏的时候画的,睡莲的池水呈深紫色,睡莲散发出这种白色的光芒,他当机立断就是这一幅莫奈的《睡莲》,就给买下来。这一幅《睡莲》是莫奈在1914年到1917年,他的《睡莲》系列的一个高峰的作品,首先它的尺寸非常大,有1.6m×1.8m这么大,其实以往上拍我们常见的《睡莲》比较多是1m×1m这个尺寸,或者是2m×1m横的这种尺寸,像这个尺寸是非常少见的。
Hudson Paris大宅楼梯上悬挂的《绽放的睡莲》
这一幅莫奈的《睡莲》并不是大卫他们买的第一幅,但是他最喜欢的一幅,所以他当时就把它放在哈德逊的松林大宅的楼梯间,他在一个采访的视频里边曾经提到过,他说他把这个睡莲放在楼梯的这个位置,这样的话他每天早上起床下楼,晚上上楼睡觉,他都能看到这幅画,他觉得非常的开心。
莫奈之所以画睡莲池塘的这个系列,是因为他在1893年的时候,他把他在吉维尼家里的花园改造了一下,他把房子附近的一条艾鲁特河的河水支流改道,引到自己花园的池塘里边,又盖了一个日本的小木桥,他打造了在一些日本艺术日本版画里面看到那种睡莲池塘,他就在自己吉维尼的家里边建造了水和倒影的花园,这个就成为了他晚年最重要的一个主题,从1890年代的中晚期,一直到他去世,差不多有超过27年的时间,他把所有的身心都放在了这个《睡莲》系列上,几乎没有离开过这个主题,可以说代表了莫奈晚年创作的一个高峰。
那么《睡莲》系列到底一共有多少幅作品呢,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大概是有247幅左右,包括有日本桥的睡莲,有垂柳的睡莲,有开放的鸢尾花的睡莲,睡莲池塘,所有的统统加起来大概是不到250幅。其中有131幅现在都已经被收藏在世界各大美术馆里了,能够在市场上,在拍卖会上看到,或者在画廊能够买到,能够在私人收藏领域流通的只有116幅,所以莫奈的作品每一次出现在拍场上,都让人觉得非常瞩目。
现在莫奈的这个睡莲池塘,在全世界最贵的一幅画,是我们伦敦佳士得在2008年的时候拍卖的这一幅,1m×2m,1919年画的这幅画,当时是4092万英镑成交,当时折合成美金是8000万美金左右,这个也曾经长期是莫奈的世界拍卖记录最高的,一直到了去年,我们部门在纽约拍卖莫奈的《干草垛》,以8100多万美金成交,才打破了《睡莲》这个系列的最高成交纪录,所以现在莫奈的《睡莲》并不是莫奈最高的成交纪录,而是《干草垛》。
另外一个印象派非常受欢迎的艺术家是雷诺阿,他很擅长描绘这种很快乐很甜美的人物,还有生活欢乐的场景,比如说宴会、舞会,他的颜色也是比较鲜艳,比较透明,能够很好的去表现阳光还有空气的那种颤动的感觉。
雷诺阿《镜中的加布里埃尔》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幅,是他在1911年到1913年画的一幅,披着睡衣的一个女人体,雷诺阿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有非常长的时间都是在描绘这种女人体,以人体题材为主。因为他曾经说过,他觉得上帝最美的创造物就是人体,但是对他来说,女人体又是最有魅力的,对这个女人的肌肤的色彩,还有柔软的感觉,他是表现的非常好的,特别是还有这种纱的透明的感觉,这幅画是大卫在1951年,就是买莫奈的那张风景的时候,差不多那个时期同期他收藏的,也是长期挂在哈德逊的松林大宅的秘鲁的上方。
在此之前,其实这幅画在四五十年代买了之后,他们是挂在纽约公寓的客厅里边,当时在客厅里边挂这样一个半裸的女人体的油画,在他们的那个圈子还是挺惊世骇俗,被一些亲戚和朋友完全不能理解的这么一个事情。
这件1951年他购买的时候,前一任的收藏是波恩海姆兄弟,我们在这个1924年的照片可以看到《镜中的加伯利》,这幅画是在波恩海姆家里,在这个位置上。
乔治·修拉 (1859-1891)《格朗康海港》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是新印象派的艺术家修拉的作品,就是《格朗康的海港》,他是在1885年的夏天在海边完成的,因为大卫和佩吉夫妇两个非常喜欢航海,他从小就会帆船运动,他热爱航海,所以看到这一幅,有海还有帆船,他立刻就喜欢了,选择了收藏它。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因为修拉的作品数量太少了,修拉是一个31岁就去世的天才,所以留存的作品非常的少,能够买到修拉的作品,这个机会是大卫觉得是绝对不能错过的,所以他很快就把它买下来了,而且他觉得这个在1885年的时候,对于修拉来说正好是他的分割主义,也叫点彩派的技法最为成熟,最具有他风格的时期。
其实点彩派和分割主义,主要是利用了当时在法国出现的一些新的色彩理论,就是色环中互补的两个颜色并列的时候,他会让这个颜色更加的鲜艳,而且点彩画家在画画的时候,他不是在调色板上去调颜色,比如说他们不会把黄色和绿色在调色板上去调成绿色去画,而是把黄色还有蓝色的这种小点,按照一定的规则,非常密集的排列在画面上,观众在比较远的地方看的话,就会直接在我们的视网膜上看到了绿色,这种技法是非常耗费时间的,常常需要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幅作品,但是这种色点给人的感觉很有空气感,很有乐动感。
点彩派大家最为熟悉,最著名的作品可能就是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这一幅大作了,这幅作品现在被收藏在芝加哥的艺术博物馆,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大卫他们收藏的这一幅作品,其实跟这件作品是同一年差不多同一个时候完成的,当时修拉夏天在这个海边完成这幅画之后,他回到巴黎就开始创作《大碗岛的星期天的下午》。在1886年的印象派的群展里边,修拉一共只有两幅作品参加展览,其中一幅就是《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另外一幅作品就是大卫收藏的这一幅《海港》。当时在展览的时候,也是这幅《海港》放在《大碗岛》的这幅画的旁边,非常的稀有。
在中间我们看到了这一幅,在1999年拍卖的这一幅大碗岛的风景,其实是修拉为创作这幅作品准备的其中的一幅作品,但是在当时1999年的时候,这幅作品就拍了3500万美金,所以修拉的作品,特别是油画作品,在拍卖场上出现的机会是非常难得,非常稀有的。
保罗·希涅克 (1863-1935)《波尔垂克伯爵夫人岛 》
点彩派的另外一个艺术家是希涅克,这个是他在1888年画的《伯爵富人岛》,在这一幅画里边,大家可以看到点彩派的风格,用色点表现是非常明显的。这一幅作品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它有一个编号,这是希涅克的习惯,他会把他认为非常好的作品,自己编上这样一个号码,这一幅作品他认为是他的一个代表作品,他就编了这么一个号。
这幅作品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就是我们可以看到他其实把空间简化了,整个海上的景观,透视的感觉,空间很淡化,有一种抽象的感觉,在1888年的时候,这种手法可以说是非常现代的。
拍卖场上曾经出现过的一些1988年还有1989年希涅克的点彩派风格的其它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这件作品非常的简化,而且他这种色点的感觉给人一种非常迷茫空旷的感觉。还有一幅希涅克是在1917年的这一幅《松树林》,这个是希涅克在50多岁,算是晚期的作品了,我们可以跟他1988年的作品比较,可以看到即使是点彩派,在早期和晚期也有非常大的变化,早期的作品这种色点比较小,到了晚期其实已经不再是色点,而比较像是色块了,笔触比较粗犷,比较粗重,很像马赛克画的感觉,而且我们从笔触可以感觉到,有轻重缓急的变化。
希涅克在画这一幅《松树林》的时候是1917年,这个时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期间,当时他已经50岁,他没有服兵役,而且他也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在战争爆发的时候,他的心情是很悲痛的,整个1914年他都没有画画,1915年他只是画了一幅画而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一共只完成了17幅作品,松树对于当时的希涅克来说,其实也是有一种象征意义,代表了坚韧和毅力,象征当时一战时候的法国民族,不屈不挠,毅力不倒的意思。
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们香港佳士得在去年曾经办过一场莫奈专拍,当时我们是拿到了一批莫奈家族的收藏,其中有一幅1914年的水彩画,就是当年希涅克先画了这幅水彩小稿,然后在三年之后,根据这幅水彩的小稿才画了这幅油画。
保罗·高更 (1848-1903)《海浪》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是后印象派的高更的一幅作品,这一幅是1888年,高更40岁,他去法国的布列特尼的时候创作的《海浪》,这个地方可能大家都听说过,高更和大溪地的故事,在高更去往大溪地之前,他长期逗留在布列塔尼,因为对于他来说,在大溪地之前,布列塔尼就是他心目中那个最原始最纯朴的,代表着大自然代表着人间的天堂,一切是最美好纯洁最原始的那个地方,所以他有一些很重要的作品,都是在布列塔尼创作的。
这一幅《海浪》,就是他在第二次去这个地方时创作的,而且1888年对于高更来说,他的艺术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转变,就是他的表现对象,还有用色,更加的主观,反自然了,举一个例子来说,我们现在看到这个沙滩是这种非常鲜艳的红色,沙滩肯定不会是红色,这只是高更他心目中所感觉到的颜色,还有比如说这个岩石,其实第三块岩石在这个地方是没有的,这是他想象出来,为了构图的平衡而加上去的。
从高更的画的风格来说,我们其实是可以看到,他有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影响,比如说从构图我们可以看到,画礁石是从有点儿平视的角度,从上往下,但是在这个海滩,还有游泳的人这个地方,我们感觉有一点从空中俯视,像是航拍的感觉,所以他把不同的视点结合起来,其实是受到浮世绘的影响。比如说像这一幅版画,还有比较有名的那个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那一幅画的影响。
高更《布道后的幻想,雅各布与天使搏斗》
其实在1888年布列塔尼时期,高更他最著名的一幅作品就是这个《布道后的幻想,雅各布与天使搏斗》,现在收藏在苏格兰的国家美术馆,这一幅作品代表了高更的秋收,是自己风格的确立,在这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后印象派与新印象派的区别,其实他画的这个当地布列塔尼的农夫戴着白色的帽子,他们就是在祈祷,他们在脑海中就出现了这个幻觉,就好像看到了天使,还有雅各布在搏斗,所以这个苹果树的树干,他把这个划分了范围以后,这里是现实的场景,而这里是想象的场景,他把现实和幻想结合在一起。
所以在他的技巧上,大家也可以看到,他是用勾线平图的手法,基本上没有太多的透视,或者是空间深度的感觉,像日本的浮世绘一样,它比较平面化,他压缩了景深的感觉,而且他的用色也是使用了这种鲜红的红色,一种很主观的色彩来表达。
拍卖会上, 1988年的这种高更的布列塔尼时期的作品,也是非常稀有的,我也只能拿出国家美术馆收藏的藏品给大家做一个比较,因为拍卖会并没有能够跟它相媲美的同样重要级的作品出现。
大卫·洛克菲勒是去年以101岁的高龄在纽约家中去世了,佩吉是1996年去世了,所以在他们夫妇俩还活着的时候,他们其实已经预见了,他们知道总有一天,他们的藏品最终还是会回归到世界,回归到其他地方,所以大卫·洛克菲勒在1992年的时候就曾经就说过这句话:“所有曾与我和佩吉带来无数喜悦的藏品,最终会回归艺术世界,再度由私人享有,正如这些珍品曾在过去数十载陪伴我们,我们也希望它们会带给新的藏家同样的满足和欢欣。”
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