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夫也《外国设计史》
波普这个词实际上是来源于英语的“大众化”这个词汇。后来艺术学家、艺术史研究专家他们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兴起于欧美的文化现象和艺术思潮的概括,从本源上来说波普是一个文化现象,是一种比较激进的艺术思潮,关于波普设计这个概念肯定是后来又的,是按照波普文化现象、波普艺术思潮来定位。对在这个时段在设计中出现的一种情况进行概括。所以在整个的波普文化里边、波普设计和波普艺术应该是密切联系的。我们其实今天会看到很多作品,会知道这个时候的艺术已经没有以前那种纯艺术的概念、面貌,你会觉得它是一个设计作品。同时波普的很多设计作品又会觉得它像一个纯艺术品,所以在这个时候实际上波普的艺术和波普的设计它们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了,是这样一个态势。
作为一次艺术设计的革命,波普设计和波普艺术在创作思想,技术手段,包括表达的语言元素方面都有相通之处。所以在一些作品上我们很难给它给一个定义,到底是波普艺术作品还是波普设计作品,因为他们确实有着很多相通之处,让人难以分辨。不过像这样的一种情况就是说本来我们给予他们概念的限定,这个语言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也是当代艺术的一大特色,所以大家也知道作为当代艺术、现代艺术,你很难归属于比如说它是国画、油画、雕刻、工艺、装饰艺术还是说它是设计作品?这都很难。
关于波普,我们对这个词的解释实际上本意就是这样,通俗的、流行的,大众的,我们如果说设计,说这种艺术也是通俗的设计,流行的设计,大众化的设计,它最大的特征、最显著的特征有这么两条:第一绝对应当是大众享有的文化,它不能属于个别人、少数人,这是一个特征。
第二个很明显的特征反叛正统,或者说背离主流,它是比较另类的,它一定又要一个反叛正统这样一个精神在里边,否则它也谈不上是波普。
我们在这里再说一下波普艺术的特质,因为我们说的波普设计它是在波普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在艺术上的特质主要就是主张面对生活,这个艺术一定是面对生活的,这一点是肯定的。
第二就是面对机械文明和消费文明,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波普艺术里边很多元素一些材料都是这样的,都是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的很多是来自于生活垃圾。
再一个就是对机械文明应该是持接受和欢迎的态度,而不能拒绝,所以应该说机械文明和消费文明这个背景对于波普艺术、波普设计来说很快重要,把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能看到的东西,我们知道的生活环境用以大众熟知的形象表达出来。这个就是波普艺术的特质,他们有一个最基本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认为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凭空的物体,就是说所有的物体都可能成为艺术或者说成为设计的元素,他不可能是贫困的,也不可能是废物的,所以一切事物都应该是美的,可以看出从态度上来说波普艺术是非常包容的,非常宽容的。一切事物都应该是美的,世界上不存在贫困的物体,这是他们一个基本的立场或者说是对这个世界,对这个文化最基本的一个态度,一个非常美好的诠释。
波普艺术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形成一个欧美,其实最早还是在英国出现,后来等于是在美国发展、大发展、落户,但是发端还是在英国,他是以艺术应该等同于生活为旗号,在这样一种理念下展开的。这个意思就是说艺术跟生活划等号,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所有细节,我们生活的所有的环节都应该可以视为艺术,所以这里面其实包含着极强的民族主义思想,这是一个基础。为什么说波普艺术、波普设计会首先产生在西方,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它绝对是包容的,而且是具有浓郁的民主思想根基的。
另外波普艺术的中心主题它都是根植于日常生活的,要反映当代的现状,引发并回应文化的变迁。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质就是波普艺术的创作差不多都是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成品为材料、为主题。强调艺术的知性和客观的元素,艺术作品表现出较强的社会相关性,所以波普艺术它具有这样的一个特征,虽然用的材料都是一些我们认为不重要的,不起眼的一些材料,甚至觉得是不相干的,但是它是通过这些,用这些物体作为媒材来表现艺术,反映的是跟社会的相关性。
在这里我们有一张表说明一些著名的波普艺术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这几位是在我们这个学界认为最具代表性的,这里面有三个美国人,一个英国人。理查德·汉密尔顿,这是英国人,他是前些年刚刚过世不久,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再往下这三位全是美国人,这里面最杰出的代表有罗伯特·劳森伯格,劳森伯格这个人是来过中国,来过北京,而且在中国美术馆还举办过他的展览,这个人我还见过他,因为在展示会上有他的身影,他的作品是《可口可乐方案》,还有安迪·沃霍尔这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他的代表作《二十五个玛丽莲·梦露》,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在去年就是中央美术学院,还专门举办了一下他的展览,那个展览我看过两次,也是很值得看的,那里边通过安迪·沃霍尔对他本人艺术作品的展示基本上能够看出美国的波普艺术的面貌,基本面貌,美国还有一位很有代表性的波普艺术家克雷斯·奥登堡,他的典型代表作品就是《覆盖着美丽毛皮的冰淇淋》。
这位是汉密尔顿,理查德汉密尔顿,他是2011年刚刚过世的,右边
右上角就是他的一个代表作,他对波普艺术的发展,波普艺术的产生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可以说是波普艺术的一个开创者。
理查德·汉密尔顿给波普的定义是这样的,这些定义语言文字都很少,语言很简单,但是切中要害,也好理解,首先称之为波普艺术的所谓的艺术,首先应该是通俗的,为广大群众设计的,这个才算。
第二个是短暂的,一定是短期方案。
第三个是易忘的,这就意味着是可消费的。就是说你把它扔了,你也不心疼,你也就忘却它了。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具备永恒的素质,而是一个有时间限制的,变成一个时间的艺术。
第四个定义波普艺术必须是低廉的,低廉的才能够普及,才能够具有民主思想,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个东西或者拥有这个东西。
第五个特点或者说汉密尔顿对波普的定义之五是可以大量生产的,可以量产的,这才是波普。
第六是年轻的,这个年轻的意思就是说波普设计或者波普艺术它的服务对象是青年人,所以它应该是反映青年人的那种观念思想,能够表达青年人情怀的东西。也可以说是青春的。
定义之七是说波普的设计艺术应该是机智、诙谐的,他要很机智的、很诙谐的,而且具有调侃性,具有戏谑性。
定义之八就是性感的。这个也好理解,因为面向的对象主要是年轻人,所以他的很多作品要表现出性感的元素来。
定义之九是诡秘、狡诈的。就是说这里面要蕴含着很多内涵,看上去不是一眼能够看穿的。有很多深刻的一些内涵在里边,语意在里边。
波普定义第十条就是有刺激性,有冒险性。像这样的一种精神气质,应该说绝对是反叛传统的。
第十一条是大企业时代,这个大企业是跟第五条有关系,因为只有大企业式的才有可能大量生产,是这样的。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作品就是汉密尔顿他的代表作,1956年的作品,英国的波普艺术家他做出来的。这个作品《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其实严格地说这个作品不能说它是一个设计作品,如果说设计也是从平面设计这个角度来理解他,比如说招贴这个角度来理解他,这个里边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一个中心的人物形象是个裸体的,还有一个女性的形象都是裸体的,这个手里是拿着一个像网球拍子一样的造型,而在拍子上面大家可能也能够看到上面写着pop的缩写,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视觉的一个焦点。也可以看到后面有一个楼梯,楼梯上有一个正在打扫卫生的人,拿着吸尘器洗尘,机器在楼梯下面。墙面上也有一些剪贴的照片和一些图形,是这样一个非常日常生活化的这样一个镜头,这是汉密尔顿的作品,这个作品乍一看感觉有摄影的一些元素,但是又不是,还有一种朦胧的、神秘的感觉,这个作品叫《特拉法加广场》,这种作品的原理就是根据我们过去用的感光胶片拍照片的那个底板或叫底片那种印象来设计的,就是说它是跟我们看到现实物象的色调是相反的,这上面如果是白出来就是黑的,应该是这样。跟正常视觉下的光影效果是相反的,但是它也有形象,所以会给你一个在视觉上很心气的感觉,这个作品名字叫《我梦想着白色圣诞节》。
劳森伯格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波普艺术家,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可口可乐方案》,这个《可口可乐》在中间,咱们大家都知道这个是由美国的著名设计师雷蒙德罗维他设计的,就是可口可乐的瓶子,包括logo都是他设计的,这些东西在美国已经是日常饮料了,他把这个瓶子给利用上做了这样一个设计,上面还有天使的翅膀,这些东西它也是有很深刻的语义在里边,但是你要看这些材料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找到的。
这也是劳森伯格的《东方女奴》,这是混合材料作的一幅画。
劳森伯格的代表作《戴乐比》,这也是混合材料的画作,上面我们可以看到有可口可乐瓶子的形象,还有像易拉罐的瓶、壳做成的这种形象。
安迪·沃霍尔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二十五个玛丽莲梦露》,用重复的说法在一幅作品上表现出二十五个玛丽莲梦露,这是美国著名的一位性感影星。
沃霍尔的代表作之二就是《两元纸钞(正面与反面)》,他说的两员是指的美元,这是1962年他做的,他的好多作品是要通过印刷的手段,尤其是丝网印印刷的手段来完成,所以他们的作品可以大量地复制,这是他的特点。
这是沃霍尔的代表作之三《绿可口可乐瓶》,在这里面他也是采用不断重复的手法,把可口可乐瓶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最底下是可口可乐的logo,而且选用了红色,所以显得非常突出,但是从面积上来说是这种绿色绝对占优势的,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是绿色的可口可乐瓶。但是最底下的Logo他选用了红色以后就感觉是我们中国画的印章一样,起到这样的一种效果。
沃霍尔创作的路子比较宽,这是他的代表作《动手画画看(花)》具有超现实主义意味的画面,而且也很像儿童画。但是形式的确是很优美的,我们看上去也比较唯美,并不怪异。
他还有大量的这一类的作品,《布里罗的纸板箱》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包装,马粪纸的纸版箱,他经常是把这些纸箱子,别人不注意,他很留意。把这些东西组合起来,变成艺术品。这个是1964年的。
当然像这件事他干得比较大胆,这是他做的一个广告招贴时间。实际上就是给这个猪身上做了很多花纹,很醒目也很生动,这个是1968年的作品。
美国的另外一位大师,叫奥雷斯·奥登堡,这是一张老照片,基本上反映出他这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他的作品也是很大胆的,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覆盖着美丽毛坯的冰淇淋》,这个“冰淇淋”里面其中有一个地方,像这个感觉是咬掉了一口,颜色特别鲜艳。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他的作品应该说刺激性比较强。
这是他做的《软电话》,1963年的。他做的《软打字机》,这也是1963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是《软马桶》,这是1966年的作品。
关于波普设计,它的时代背景是这样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欧洲经济开始逐渐地恢复,而且进入到高速发展的阶段。这个时候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其实他们应该说是这个战争对他们还是很有力,他们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说是发了战争的财,他们的经济发展是超越欧洲的,所以在美国它的摇滚音乐,好莱坞电影,还有汽车的设计制造,以及其他丰富的大众文化小肥姘被欧洲人看作是赋予生活的一个象征。所以欧洲游很多青年人,他们对欧洲当时的那种发展进程,发展的速度其实表示出不满,而对美国,对美国的这些电影也好,音乐也好,汽车也好,这些高档的消费品,非常得项目。所以在欧洲出现了一批青年他们有了反叛的思潮,所以这个可以说是一个导火索,他们这种思潮也就兴起而且很迅速地发展起来。这个是在六十年代,你看这是披头士乐队的服装,这是一个乐队,但是他们穿的服装非常叛逆,可以看出有少数民族的着装的意味,民间色彩非常浓重,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波普设计的包容性,包括他们留的发型,头发都是在当时都很新潮。
关于波普设计因为整个波普艺术思潮最初是在英国诞生的,在这里发的芽,最后开花结果是跑到美国去了,所以波普的设计也是首先产生在英国的,它是带有浓厚的反现代主义色彩,因为现代主义设计在这个时候已经走不下去了,因为人们发现现代主义设计其实把人最终是害苦了,就是要让所有的人都要穿一样的衣服,让所有的人要住一样的房屋,这个让人受不了,他会认为抹杀人性,因为你要量化生产、批量生产,然后要价格低廉,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是一样的,个性丧失了,所以波普设计它是带有浓厚的反现代主义色彩的,而且强调作品的多样性、丰富性和趣味性,波普设计是在英国起源的,但是随后很快就在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大洋彼岸的美国流行开来,而且在欧美地区也产生了大量的波普设计作品。
波普设计的特征,我们在这里再说一下,波普设计所具有的特征是这样,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漠视传统包括现代主义的传统,我们说的现代主义的传统就是现代主义设计的传统,注重当代人的习惯,注重当代人的爱好、感受、个性消费心理,凭什么要求我们大家穿得要一样,凭什么要求我们住的要一样,难道我就不能有点儿个性吗?所以这样的一种心态就导致产生了波普设计它要反传统、漠视传统,从产品服装、平面等等这些设计门类来寻求突破,打破传统的束缚,寻找个性表达语言和视觉符号,这些是波普设计最显著的特征。表现在作品上,作品的造型往往表现得很异常、奇特。装饰图案也是极端别样。
波普设计的特点:我们要概括地说是这样几点,首先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任何视觉源泉;
第二个特点就是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运用到产品式样的设计里边去,这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就是产品的形象通常表现出一种诙谐的、轻松的、戏谑的、调侃的这样一种感觉。然后常常是象征性的图案。
另外就是产生引人注目的视觉效果。
表现在色彩上,色彩一般都比较艳俗,是过去的现代主义无法接受的这种色彩,强调色彩和图案的平面效果。
另外也忽视三维,摆脱正宗,而且还强调实用的设计形式。
另外波普设计表现出强烈的通俗、乐趣和可消费性。通俗性、乐趣性和可消费性。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试图抛弃现代主义设计倡导的严肃、正统这样的设计式样。他追求的完全是一种式样的设计,为消费社会提供一种廉价的、诙谐的产品形式。这个就是像一些专家们描述的一样,当然也是他们,波普设计他们这些设计师们他们的一种思想,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好了,梦想起来是有趣的,制造起来是廉价的,而当横溢地趣味开始消退时又容易丢弃的,是这样的一些东西。像这样的东西对来说都没有负担,首先你觉得它是有趣的。再一个做起来是廉价的,而当横溢的趣味开始小腿的时候,这个又是很容易丢弃的。你舍得扔掉的,是这样的东西。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图片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一个流行音乐会上的听众。当然这是抓拍下来的一张片子,我们看到也是一个局部,这里面可以看到热衷于这种流行音乐会的这些听众都是年轻人,而且他们的着装、打扮也都非常奇异,所以他们的着装、打扮本身也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波普行为。
这张片子很遗憾,这是一个黑白片,大家也可以看出非常奇特的服装,这是英国的嬉皮士服装,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的,这种服装被认为是一种融合东西方服饰文化的折衷主义与色彩鲜明的反传统型,如果这张片子是一个彩色,当然更能说明问题,但是从黑白片里也能感受到他们的着装,是空前绝后的。
这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一把电子吉他,这个吉他被人们描述为它已经不是一个乐器,而是一个武器。反叛现代主义的武器。主要表现在它的夸张的造型,还有它的色彩。
现在我们看到这是由四位英国的波普设计师他们组成的设计团队和他们的作品,这个作品叫《彩绘钢琴》,这是1966年的,据记载,他们这些年轻人,这些设计师们,他们还经常把作品出售给当时英国著名的雕塑家亨利摩尔,那是一个抽象雕塑家,很有名的。证明亨利摩尔很欣赏他们的作品,不断地在收藏他们的作品。
这个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就是喜爱披头士(甲壳虫)乐队的年轻人,在上个世纪60年代,所谓的甲壳虫乐队成为欧美很多年轻人的偶像,他们的唱片也是畅销欧美各地的。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人她手里拿的就是。
热衷于披头士音乐的英国青年,他们穿着具有个性的服饰。每个人都不一样,这个时候就是兴这个,绝对要标新立异,你要穿这个,我就坚决要跟你不一样,所以就形成这种多姿多彩的面貌。
还有这些热衷在日本把他们叫做“暴走族”,开着摩托车飙车,这是骑着摩托车穿着统一服装,摆出一幅社会边缘者姿态的年轻人,这是英国,他们穿的服装都是皮装,所以是油光锃亮的感觉。
英国青年他们的单脚滑行车速可达,这种设计是具有强烈的对功能主义的反叛意味,就是对我们说的功能主义设计,现代主义设计或者理性主义设计,对它的反叛。这也是英国,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你说这么多的灯,这么多的后视镜有用吗?其实没有任何用处,但是作为他来说是把它看成是一种趣味。而左上角的这个是西班牙的一个设计师设计的一把椅子叫湿婆椅,其实跟这个是一脉相承的,当然这是上个世纪60年代,这个是进入到本世纪初,这是2000几年的。
我们再说一下波普艺术的风格背景,或者说波普设计的风格北影,上个世纪的20年代以来,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德国发端的功能主义思潮的影响,使整个的世界在设计风格上都是趋于一致的,所以功能主义设计最后它的发展成为一个主体的设计风潮,而且形成了国际风格,后来我们也把它叫国际主义风格。
现代主义设计的理性、单一的风格引起了人们普遍的不满,在这个时候,因为太单一、太难受了,让人没法过了。所以要追求一些变化,要标新立异。
还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年轻人他们尤其希望出现丰富多彩的设计作品。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用不下去了。有了这样一个基础,波普的设计才能产生。
另外就是强调青春活力、花样活泼、式样开放、色彩丰富、性格鲜明的艺术风格。
还有是广泛运用各种新型材料和制造技术设计创作与科技进步的成果紧密地相连。这样作品才具有最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现实感,这都是属于波普设计它的一个风格特质,最后一点就是兼具浓郁的科幻色彩,这里面也有未来主义的风格,还有儿童的天真无邪和大胆想象等等这些特征,所以充满着科幻色彩,还有贯穿着未来主义风格,还加上儿童的这种天真无邪和大胆想象这样的特征,这些都构成了波普设计它的很典型的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