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月度(2018年10月)策展人影响力榜单

导言:“雅昌月度策展人影响力榜单”是雅昌艺术网从媒体角度对当代艺术领域的策展与展览呈现进行全面搜集、记录与跟踪,从专业角度解读“策展人”每月所策划的展览在学术性、策划执行、公众认知及影响力、国际化推广、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与创新。

10月10日 策展人:莫瑞吉奥•卡特兰 GUCCI x 莫瑞吉奥•卡特兰“艺术家此在”大展(点击查看艺术看展)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

10月12日 策展人:冀少峰 “徐勇民图文作品展”(点击查看文章)湖北美术馆

10月26日 策展人:俞可、冯博一 十面埋伏——另一种社会视觉的介入(点击查看文章)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10月27日 策展人:姚大钧 全息书写:2018国际跨媒体艺术节(点击查看艺术看展) 北京时代美术馆

策展人:莫瑞吉奥•卡特兰 GUCCI x 莫瑞吉奥•卡特兰“艺术家此在”大展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复制也是当代不可或缺的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外景 “艺术家此在”展览现场

“在这个所有一切都能被重复生产的时代,没有任何东西能真正保有 ‘原创’的光环,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更新对 ‘复制品’ 的陈旧概念,换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复制’ 也是当代不可或缺的。”策展人莫瑞吉奥•卡特兰讲到。

“艺术家此在” 展览现场

2018年10月10日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开幕的大型群展“艺术家此在”,围绕艺术、时尚、设计领域均敏感却又不可回避的话题“复制与挪用”展开了一场讨论,展览的名称,借鉴自2010年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个展 “The Artist is Present” ,在城市中我们可以看到墙面上巨大的海报,将宣传海报复制并置入一个个全然不同的城市情景中,就是 莫瑞吉奥•卡特兰为了打破展览宣传所带来的形式限制,进而转化为一次重要的媒体与文化讨论。

从一开始,《艺术家此在》就是对 “挪用” 的应用;挪用行为也可能是一种创作行为,具有与原作同样的艺术价值。对此,莫瑞吉奥•卡特兰用一句话概括了这个活动的主题:复制就像亵渎,它可以被视为对上帝的不敬,但同时也是对其存在的郑重确认。

展览现场: 17 个房间颠覆并重新定义“复制”

展览现场 卡普瓦妮·基万 Kapwani Kiwanga

  《粉-蓝》,2017

  贝克-米勒粉色涂料,白色荧光灯,蓝色荧光灯

  尺寸可变

此次展览呈现了30多位艺术家作品,分布在 17 个房间展出,重新定义了人们对于复制的看法,比如卡普瓦妮基万《粉-蓝》,作品前半段的粉色,据说可以让人心率放缓、脉搏和呼吸频率降低,以及减少攻击性行为。后半段走廊中的蓝色,被广泛运用于公共场所,因为它能降低静脉的可见度,从而阻止人们从静脉注射药物。《言语气泡》是菲利普帕雷诺于1997 年开始创作的系列装置作品,大量对话框式的单色气球漂浮在展厅的上方,覆盖了天花板,此次展览,艺术家选择了金色。美国焦点观念艺术家劳伦斯维纳的作品《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一遍一遍又一遍,一遍一遍又一遍》,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出现在地面上。在视觉呈现上以不同的结构对应现实世界中的种种关系。

展览现场 莫瑞吉奥·卡特兰 Maurizio Cattelan

  《无题》,2018

  壁画,松木,钢

  392.7 x 713.2 x 272.4 cm

将在信徒心中拥有重要地位的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缩小到六分之一,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如果将大名鼎鼎的历史珍迹搬到墨西哥,搬到美国,搬到中国,就像巡回演唱会那样,是否合理?卡特兰希望借这件作品挑衅人们的传统观念,并对公共文化形象的挪用提出新的建议。冰岛艺术家拉格纳基亚尔坦松的《我曾曾曾祖母的歌》是一件融合了舞台装置和现场表演的艺术作品。在《我曾曾曾祖母的歌》中,扮演艺术家曾曾曾祖母的是一名年轻的女性,她毫无变化的面部表情,让整个人看起来像是静止在声音中的雕塑。每隔 10 分钟,这位表演者会在现场演唱冰岛传统民歌《瓦森达罗萨之歌》。英国著名当代艺术家吉莉安韦英的摄影作品《模仿我母亲琼格雷戈里的自拍像》与《模仿我父亲布莱恩韦尔林的自拍像》是本次展览中一目了然的点题式佳作。最后一个房间的邮筒中《纽约时报》的“替身”《新作时报》。报纸可以被视作“艺术家此在”展览的副刊和延伸。


策展人:冀少峰 “徐勇民图文作品展”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在日常中展现立体真实的徐勇民

2018年10月12日,徐勇民同名个展“徐勇民图文作品”在湖北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担任策展人。

徐勇民

关于展览,冀少峰讲到:“要探寻真实的徐勇民,只有回归他的日常,在日常的生活图景中,在他的艺术叙事生活化的表达中,结合他的随笔、游记、信札,闲情笔意及日常化的写作,随性随情的涂抹,阅读者才可以看到一个立体真实的徐勇民。”

“徐勇民图文作品”展览现场

这也是此次展览的策展理念,通过展出徐勇民近十年来的绘画、随笔、游记、信札等不同形式286件作品,在极简的视觉讲述中,道出了徐勇民的文化立场、观念方法和文化态度。

展览现场:呈现徐勇民14年美院院长的精神日课


高丘四望.纸本设色 200cmX279cm 2018

从咫尺见方的人物写生,到长达数米的大幅水墨作品;从清朗洁净的小楷《金刚经》手抄本,到几易其稿的《走入走出——美术馆笔记》手稿等等,展览中可以看到近十年来徐勇民的艺术成果,比如绘画部分集中展出了徐勇民的《楚美术》系列作品,手稿部分呈现了徐勇民多年来笔记或利用工作之余所画的有意思的瞬间或心得感受,同时还包括关于教学方面文章、展览序言、开幕致词;“金刚经”的展示非常特别,展览将徐勇民在手稿上抄写的99件《金刚经》文本以一种灯光、装置综合展陈的形式进行了呈现。

此外,展览的颜色、处理和展陈都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大胆地使用比较艳的红色和绿色与黑白的手稿在一起特别有效果。


策展人:俞可、冯博一 十面埋伏——另一种社会视觉的介入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呈现另一种社会视觉的介入

2018年10月26日,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的“十面埋伏——另一种社会视觉的介入”,展示了陈界仁、陈文骥、丁乙、缪晓春、宋冬、徐冰、尹秀珍、张大力、张恩利、张晓刚等十位艺术家的新作和代表性作品。作为策展人,俞可在谈到策展理念时讲到:“一场展览应该是发射性,外延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碰撞的,而非是传统意义上的把艺术悬挂在高空中作为审美对象或是权力话语。这十位艺术家都从各自的角度参与到了艺术史的写作现场,那么这些个案构建出的文化和社会的现场具有何种关系?是值得去探讨的内容,也希望观众能够从这些社会生活、文化认识的不同出发点中获得启发。”

ZRp8I9ZDCmMpYhOi7CLplpjb0azp6yOr0b38imH0.jpg

根据空间线索,缪晓春作品被安排在了美术馆入口处和展厅入口处。

所谓“十面埋伏”,更多的是从展览中看到这些在各自从事艺术媒介中比较成功的艺术家们的潜伏、坚守和不断前进探索的态度。

e0fOCahlnufJEL18qfBcHp4Lo5JrADrJ72F6TslV.jpg

张大力《 雕塑》 汉白玉

关于展览的副标题“社会介入”,另外一位策展人冯博一表示,体现出了艺术家的创作态度、观念和立场与中国现实社会密切相关。“埋伏之后的行动就是冲锋,这些艺术家在当下,仍然是具有爆发力的。同样通过这次展览让这些艺术家们的经验、创作方式为川美的学生提供一种参照,也是这次展览我的一个初衷和目的。”

展览现场:艺术史写作过程中的个体案例展示

走进展厅,观众就会被两块巨幅的大屏吸引,大厅右侧播放的是缪晓春的影像作品《Restart》,正前方是另一件影像作品《无始无终》。在《Restart》中,缪晓春选用了《雅典学院》《死亡的胜利》等几十幅古代绘画作为素材,借助高科技将二维平面变成三维,静态变成动态。缪晓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虽然他的作品选用了许多古代的绘画,但作品题材其实是关注当下的环保、科技等现实问题。

2vmz3F5Ll9RIbPo3G4IpktUPeRD00PCYHeHimFWx.jpg

丁乙手稿

在展览中还可以看到张晓刚的新作《重庆1号:重生之门》,作品中融入了舞台剧效果,还可以看到艺术家张大力用汉白玉做的一组普通人的雕塑,通常这种材料是用来雕刻帝王将相的;考虑到美术馆以及与美院学生之间的交流,艺术家丁乙为本次展览所带来的是近几年的创作,包括纸上和布上的作品,立体的展示了艺术家的创作方法。

3CbfxjXGgpZqtmr0CwNJ5gmeCCbVLnXAFci3SCiS.jpeg

张晓刚 《重生1号:重生之门》布面油画 180 x 270cm 2015

此外,还可以看到徐冰的《蜻蜓之眼》,此次展览不管是对于川美的学生还是艺术爱好者,都是一次近距离了解以及学习这些大艺术家的机会。


策展人:姚大钧 全息书写:2018国际跨媒体艺术节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反思跨媒体艺术关于媒介的实验与创新

2018年10月27日,“全息书写:2018国际跨媒体艺术节”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启幕,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姚大钧担任策展人。

dlb47OMm8srxMqgwNiVYintHsUadsS863xcIyjLi.jpg

90CB7pwbAawgLicnxZVnIfs0EpwyPT5IN4iHnmzJ.jpg

“全息书写:2018国际跨媒体艺术节”展演现场

“‘全息书写’的重点在于书写,这次展览其实没有全息影像,因为我们关心的是‘全息'这个概念,讨论的是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策展人姚大钧讲到,展览通过大量的创作,反思跨媒体艺术在媒介拓展与媒介穿越方面所作的实验与创新。

“以书写来定义全息,是避免将其认定为影像记录的技术;而反之,全息意义下的书写既是一种创意的表述,更是强调切身手感的哲匠精神,手所掌握的工具不断延伸变换,在时空纵深中力透纸背。”

qN1B2eWxjqBOyidN1rI0qQqLNoBg7jK3VTVueWsk.jpg

iiXwN0YBc0ICZn5JwhxPWx5KYJn1uEOWmoZ9dOLd.jpg

“全息书写:2018国际跨媒体艺术节”展演现场

展览分为三大区块,分别对应着三个研究创作系统:赛博(开放媒体),出逃(媒介展演),漫游(实验艺术)。展览整体以跨媒介的结构呈现包括机械装置、实验影像、表演性装置、虚拟现实、VR剧场、写作机器人、人机一体赛博格、激光、声音装置、影像声音实时现场、声音仪式等前沿艺术思考,内容思维开放、媒介形态多样,可以引发多维度的思考和体验。

展览现场:一场可感可触的科幻之旅

本次展览呈现了80多位艺术家的100件作品,为观众打造了一场可感可触的科幻之旅,比如有很多待解之谜在这里或许可以找到答案:来自朱玺体型庞大的装置《平行世界》中的珠子是按什么规律滚动的、王宣淇VR装置《賽博格小学生》为何会有胶囊、王旖旎与雷冯宁的影像装置《堂吉柯德的轮回术》又与蟑螂有什么关系等,都需要观众到现场一一解答。

WBDhK0LScybkGzyB4xdMbymYZzn2BO9SHKHn99PN.jpg

LYUtURlZJ39NqTR1SO0jSIqZlo0oSzVjyywAVMhM.jpg

LGNg0vAF2pR5COcbWlWykmDgrCySz35SIohyxgA8.jpg

展览现场

此外,NAXS《Render Ghost》(VR 剧场/装置)演出也非常的科幻,它的现场感、技术复杂度和哲思融入的高度契合,身处这个由艺术再造的未知世界里,人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才能被唤醒(演出时间仅限10月28日 &11月2、3、4、9、10、11、16、17、18日的15:00、17:00、20:00。)

1Bpc1RcuN6YvNjykoDoG3AkAbRXMdpxmR5GJF85o.jpg

展览现场

位于第四展厅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一种连接》,一幕连着一幕,每场通过不同色彩、气氛、场景、气息等构造成若干分开却又彼此关联的众生世界。此外,人工智能汉字诗歌,未来城市生态,数据生命,生物权力,开放式科幻书写,社交媒体迷因等作,以及由装置与影像交叉构成的幻觉体验“漫游”不断折射人类文明自身的景象,在这次艺术世界里,艺术家的臆想是对现实生活的努力跳脱,青年的敏感和90后特有的广阔视野展现着无限的可能。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