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吕永中:书房是文化回归的象征 器以载道

  【编者按】在不断变换的历史境遇中,传统与当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混杂而密切,如何在这个宏大背景中找到与中国人生活、精神二者之间的共振,使千年文明的中国文化资源在当代中国得以转化发展,是近几年大家共同的话题。恰逢其时,不久前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书斋·追古——中国生活艺术展”从中国人的“书房”为切入点,做出“以小见大”的回应。

  展览力图通过文化学者于丹、古琴艺术家王鹏、艺术策展人贾廷峰、设计家梁建国、设计家吕永中、文学家祝勇、传统文化推动者李亚鹏、文化学者田家青、禅修者、画家王子璇等九位当代生活艺术家与九位古代文人墨客的跨时空对话,与大家一起探讨当代中国人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如何结合现代的生活方式,使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化的同时,获得安顿身心的生命状态。

  “我们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设计师,我们做的事是一个善的事,那么善的事得有一个善的方式,如果你真正了解生活以后,你就导入了一个真正很有善意的平台,再植入或提出一些你的价值美学,慢慢地它变成了一个由下而上的意义。”当代著名设计师吕永中从家具陈设的设计介入当代生活美学的建构。作为此次作为次此“书斋——追古”展之“达观轩”当代主人,当代著名设计师吕永中与雅昌艺术网畅谈书房与陈设行业发展,产业升级之间的关联。

  Q&A

  Q:雅昌艺术网 裴刚

  A:当代著名设计家 吕永中

当代著名设计家 吕永中

  重新洗牌的时代

  Q:从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的角度看行业的变化,家具、陈设也相应有新问题。

  A:我一直觉得这个时代是一个重新洗牌的时代。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从家庭的家具、器物、艺术品、喜好等等变成可以持续经营的东西。否则资源全在硬装修上,比如什么材质的大理石之类。就像喜欢怎样的书房,书架上有怎样的书一样。

“书斋——追古”展之“达观轩”展览现场

  书房是文化回归的象征

  Q:现在也是市场在倒逼行业去升级或者是去精准化,去把这个粗制滥造这部分的成本越来越低了,降低了。

  A:我坚信都是市场倒逼行业升级,是消费者的需求升级了。消费者的眼光越来越高了,消费者越来越明白了,一定会推动行业发展。

  我记得六年前在上海做家具设计展览,来了很多人。我旁边看,有一个人伸手摸一张桌子的内面,就这一个动作,我特别开心。因为我坚信,我们不要低估消费者,都是正常的人,一定有人懂,就是我们对价值的看法其实跟真正的消费者没有什么差异,差异只是我们的一种想象而已,是我们的局限。

  Q:从故宫《千里江山图》和“莫奈大展”等等,看到文化消费的巨大需求,与十年前完全不同了。

  A:书房的空间正在回归,大趋势是每家都要有一个书房了,再小的房间也要隔一个角落。生活形态发生变化了。原来是不在家生活的,都外边应酬。现在发现只有家才能代表自己真正的文化品位或者是一种生活方式,最终落到生活的美学。

  如何用艺术的方式或者价值观的方式去支撑生活的艺术,我觉得是一个大命题。同时也是非常大的产业,艺术最终要嫁接到生活中才有作用。

  书房象征文化的回归,向内塑造的生活状态。从书房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到底要什么样的生活?到底要什么书房?需要什么样的书房又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每个人有不同的需求,为设计打开了很多的天空,就不是恶性竞争,每个人的精神状态怎么可能完全一样呢?文化本身就有很多差异,需求的市场也就多元化了。

“书斋——追古”展之“达观轩”展览现场

  器以载道

  Q:书房的形态是多样的。

  A:书房一定在书房里边吗?有可能在客厅的某个角落。客厅如果只是沙发,接待朋友,走了可能也呆不住,我一个人呆在一个空荡荡的客厅干什么。但是,如果这个客厅有一个角落可以让心静下来,看看书,就不一样了。有许多的可能性存在的时候,其实是回到了对人的尊重上来,也就是社交书房。

  其实如果真的爱一个人,你会想这么小的空间里边,我能不能给他放一个书房,这是真爱。

  从一个个案或点里面会发现一种规律。这种规律大家越做越多,就会形成一个风格,所谓的状态。

  百年来造成的文化的断裂、焦虑,人的心理需求等等,会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混合。

  Q:如何面对传统文化以及当下的问题,都需要真实的介质对接在生活里,才能真正对生活产生作用。就像您这次“书斋——追古”展选择朱熹的达观轩。

  A:这个时代,我们在做一个连接。连接古代和当下,或者是未来。当然我们也连接艺术跟生活关系,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做了一个平台。

  为什么我们设计的家具选用天然的材料?从哲学意义上讲,我们的都市太冷漠了,太科技化,太商业化了等等,能不能在都市里边添一份温暖跟自然?让人能够去修复都市里的问题。

  当然再往下走说可以很粗放、可以很自然、很质朴,我选择了折中的方式。

  比如家具器物上油漆的度。油漆表面都是很亮的,为什么我要处理到这个度?从亮到暗,我选择一度。其中有理念在里边,设计师造物一定要有朱熹所说的“格物穷理”。要造物,首先得“格物”。为什么这次我选择朱熹的书房,我可能也是这种想法,跟他很像。这个度让你既看到天然,还很欢迎你,这个欢迎两个字木头没说,但是木头的“度”说了,手就愿意去摸它。你自然而然的去摸它的时候,会得到了温暖。

  古人说当生活的舒适度或者某种方式的响应度不够的时候,教育的作用是很难的。艺术放到生活当中就是游戏、教化作用,教化的作用可以把思想、技艺传递给下一代。

  生活中真正柔性的日积月累状态,是真正能够像器物一样传下去的,器以载道。

“书斋——追古”展之“达观轩”展览现场

  Q:“器以载道”的方式还是精英化的。

  A:八年前我从大学辞职,改变了我。我教书20年,本身这样的教育专业背景可能跟精英化的思维有点儿关系。

  所以,设计只是我的一个载体而已。我改变了一个企业的董事长,他的企业用了三年开始改变。从原来不太尊重设计,现在从他个人到团队全都改变了。这是我能选择的一种方式。

  从读书培养学生到以搭建生活方式的平台来教育,本质上我就是搞教育,我本来从学校辞职了不想搞教育了,结果还是在搞教育。

“书斋——追古”展之“达观轩”展览现场

  Q: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文化传承发展,都要依靠精英教育才能够系统梳理和建构。在通过社会实践进入各个领域。中国社会传统的价值观打破以后,庭院里承载对应文化的器物就开始流浪,可能在农村,可能被垒猪窝了。但今天被重新认识和回归,又把它收回来,擦干净、修复,然后再把它放在一个精神气质很好的空间里面去呈现,又回来了。

  A:古代的家具设计,特别是宋明家具所传达的是当时的生活方式。宋、元、明代的家具浓缩了当时的“器以载道”。从家具你看得出当时人的状况,包括美学、技术、商业,包括儒释道的精神、秩序。一把圈椅他前面有根踏脚。因为古代的家具是不动的,它是静止的。不会像现在家具移来移去的,所以这就是古人的生活方式。我们现在不是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们希望回到中式家具的秩序,回到安静,回到文化,但是我们有没有自己的方式能够让人们愿意回到那个文化。

  这个时代是重塑秩序的时代,在我们的家居生活里为什么希望比较安静一点,因为社会这么浮躁,出去都是震荡的漩涡,回到家安静一点可以重新修复心灵。

  Q:谢谢!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裴刚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