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1.242亿元!宋《汉宫秋图》创本季古代书画最高价纪录

  (雅昌艺术网讯)早在北京保利宣布即将拍卖这张宋人绘制《汉宫秋图》之后,就引起了古代书画界的轰动,作为南宋宫廷画家的上乘之作,《汉宫秋图》是迄今为止已知的唯一一幅留有汉武帝御容的古画,收录《石渠宝笈续编》,贮御书房。

拍卖现场

  果然,这张乾隆皇帝颇为喜爱的《汉宫秋图》不负众望,在6月17日北京保利2018年春拍“震古烁今——从宋到近现代的中国书画” 专场中,现场以9600万元起拍,场内后区直接报价1亿元,引发现场阵阵掌声,后现场陷入到胶着战中,一度以200万的竞价阶梯交替上升,竞价阶梯虽小,但是现场出手的三位买家都舍不得放手,紧咬对方不放,竞价到1.08亿元,最终被场内委托获得,加佣金以1.242亿元成交。

宋人 《汉宫秋图》 手卷 设色绢本 20×166 cm 北京保利2018年春拍

  乾隆皇帝对此画颇为喜爱,不仅为其御题引首“萧景澄华 ”,并且还赋诗四首。关于《汉宫秋图》的故事描述、主人公身份、何人所画甚至名称等尚未有着确凿的认定,但无可否认的是,古代书画鉴定和鉴赏的专家学者朱绍良和邵彦均认为这是一件“南宋精品”。而通过对四首诗的解读,有助于我们理解此画描绘的主题与蕴含的意义。其实这件《汉宫秋》之名,不过是“汉宫秋景”或“汉宫秋色”之意,不仅与王昭君故事毫无瓜葛,更与马致远所作《汉宫秋》杂剧了无相干。要言之,此卷《汉宫秋》,应是创作于李唐《采薇图》、《晋文公复国图》、萧照《光武渡河图》、刘松年《便桥会盟图》流风之下的一件宋院画杰作。

乾隆皇帝的四首御题诗

  正如朱绍良所说,这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的《汉宫秋图》中,乾隆皇帝在隔水处有四首御题诗:

  满幅寒光秋意多,凉生别殿罢云和。尹邢相见惊真是,俛泣低头叹若何。

  玉笙瑶瑟祀昆台,王母知来知不来。刚得青鸾传信到,珠帘翠扇一时开。

  长信天街迤逦深,石床绨几别松荫。刘郎真是秋风客,落叶哀蝉独自吟。

  尔时院本出宣和,纨扇金砧敛怨娥。艮岳秋声大相似,凄凉五国兆无讹。

  其中,这第一首写的正是尹邢相见的故事,第二首是汉武帝接见王母娘娘的故事,第三首正是汉武帝思念故人的故事。

本作中的主人公形象(被认为是汉武帝)

本作中的主人公形象(被认为是汉武帝)

  “刘郎真是秋风客,落叶哀蝉独自吟,这其实是出自于唐代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茂陵就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秋风客指的正是汉武帝,这刚好和画面中主人公独自一人的形象相符合。”朱绍良进一步印证自己对于这幅画中的故事主人公判断,暨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后,暗自神伤思念的场景。

  乾隆御题的四首诗也是今天我们对于这幅作品名称的认定——《汉宫秋图》,鲜明的点出了画中的季节是秋天,但在邵彦看来,这画作中的季节应该是初夏,这画的名称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园林消夏》。

本作 池塘中的荷叶

  “乾隆帝也说了,这是满幅寒光秋意多,凉生别殿罢云和。这幅画是浅绿色的色调,让人感觉也是秋凉的,但是这到底画的是什么季节?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在画尾处男主人公前的水面上有一些荷叶,出水并不是太高,荷叶片个头也不大,还是新长出来的荷叶,并且开出了一些不是特别多的荷花,基本上就是现在这个季节,或者是再晚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应该是阳历的6月、阴历的5月份的季节,实际上应该是园林消夏的场景。”邵彦在针对画中的季节认定中提出了她的看法,假如没有乾隆帝的御题诗,我们今天看这幅画应该要叫作《园林消夏》更为确切一些。

 最有可能是这幅画的作者?现在认定为南宋无疑,但究竟是谁?

  朱绍良则首先从为何认定南宋时期的画讲起,他首先的切入点是从画面中的皴法分析。

本作 石头的画法

  “谈到南宋时期的画家,首先看皴法。李唐的皴法介于北宋和南宋之间,是中国山水画的转折,由原来的高山大川变成小景构图,李唐是承上启下的人,他所擅长的小斧劈皴基本上在45度侧峰进行构图。刘松年的画法和李唐是不一样的,刘松年在小斧劈皴的基础上采用的是瓜斧劈皴,在这幅画作的结尾的地方很明显有刘松年的瓜斧劈皴。马远开创的是大斧劈皴,底下是横的,而且是用浓墨、干笔从上到下;南宋四家之一的夏圭发明的则是拖泥带水皴,用到湿笔,让你既看到水又看到泥土。”朱绍良首先是从南宋四大家的所各自擅长的绘画技巧说起。

马远的传世名作《梅石溪凫图》中的“拖枝”画法

  而在这幅《汉宫秋图》中,朱绍良认为尤其是对于树和叶的画法,以及皴法都是非常接近于刘松年的风格,但是在画作中亦出现了典型的“拖枝”的笔墨技法,这是一种笔势往下脱垂,形成长而斜向伸出的画枝方法,是从马远开始创作的,基于此,朱绍良认为这幅《汉宫秋图》可以看作出创作者是在马远、夏圭和刘松年之间创作的。

  邵彦则是从天津博物馆所藏南宋李唐《濠梁秋水图》的分析入手。

李唐 《濠梁秋水图》 天津博物馆藏

  “天津博物馆百年的展览中没有展出《濠梁秋水图》,但是这件李唐的作品画的非常好,要比马远的《春游赋诗图》用笔沉厚的多,和马远的斧劈皴用毛笔肚子在纸上擦出三角形的痕迹所不一样的是,李唐的技巧不完全是靠笔肚子的蹭擦,主要是靠摁压,需要重的时候就摁的重,需要画轻的地方就摁的轻些,基本上是靠垂直线条的粗细变化形成诸如马远斧劈皴中的三角形的效果,这种画法笔力更沉厚,速度也比较慢,但是出现的线条是更耐看的。”邵彦首先盛赞李唐所展现出的绘画技巧。

李唐 《濠梁秋水图》 天津博物馆藏(局部)

李唐 《濠梁秋水图》 天津博物馆藏(局部)

  这件《汉宫秋图》在李唐《濠梁秋水图》的基础上,线条靠提摁轻重来造成粗线的变化,这种趋向是更明显的,这种技法也更接近于被送人的画法,而不是南宋人更刚劲、更粗重些的新技法,还是更具有北宋的古意。

宋 佚名 《中兴瑞应颂》 绢本 设色 纵26.7厘米 横397.3厘米 天津博物院藏

  对于这幅《汉宫秋图》有可能的画家,邵彦也有自己的判定,她认为可以参考天津博物馆所藏的《中兴瑞应颂》,过去认为是南宋画家萧照所画,后被认定为南宋佚名画。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南宋中期传为李嵩所画的《中兴瑞应图》,第三本可参考的则是私人所藏、正在松美术馆明月松间照展览中的另外一件《中兴瑞应颂》。

  基于此,邵彦认为这幅无款的《汉宫秋图》比较接近的画家风格面貌是比萧照稍晚的李嵩。

  这正是开端所说的,无论《汉宫秋图》的作者、题材、名称的认定如何,都不能影响这是一幅南宋精品的认定,是一幅高规格的画作,所画为宫廷而非民间。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