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何多苓:我的整个绘画史就是自己的一个世界

“山-水-光-气”何多苓个展

“山-水-光-气”何多苓个展

8

西安美术馆

已结束 4.4万+

艺术家何多苓

  上个月末,筹备许久的何多苓个展“山水光气”在西安美术馆与大家见面。开幕式上,一场《远方的森林》的演奏会中荡漾着波德莱尔的诗句和李斯特的钢琴曲,也拉开了中国抒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西安展览专场。

钢琴家高平、女高音歌唱家张怡、诗歌朗诵王为表演小型音乐会“远方的森林”

  何多苓,生于成都,自1982年推出油画《春风已经苏醒》以来,他不断有新作问世,画风悄悄地变化,形式、语言在逐渐完善,但他作为画家的面貌却是鲜明的,予人的形象是整体的。他被认为是具有杰出才能的现实主义画家。这现实主义,是“哀伤而抒情”的,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青年人。

  此次展览共展出一百四十余幅作品,《雪雁》、《小翟》、《乌鸦是美丽的》、《青春2007》等经典名作也在展品之列。作为何多苓数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展览,除了艺术家自留的不少从未展出过的力作外,三分之一的作品为借展。备受业界关注的代表作之一《乌鸦是美丽的》(1988年)也专程从龙美术馆借展,不少重要时期的重要作品、转型之作和精彩的肖像旧作也从各地藏家处借展。

“山水光气”开幕嘉宾合影

  展览主题“山水光气”这个展览名源自艺术家的一组四件作品。巧的是,也好似正好涵括他大致四个创作阶段:“山”对应80年代的知青生活创作、那种枯草、思索、迷惘、苍茫;“水”就对应第二个时代,柔和的元素进去了,变化了,转折了;“光”代表2000年以后,画的婴儿、女人体,开始回到学院派传统,想追求画法上的复杂性,前景的人逐渐跟原有画面背景结合起来;这“气”似乎又代言了现在。虽非直接对应,但也像山石的坚硬,慢慢变得柔和、飘渺与飘逸。越画越虚,更加注意光线和气韵的表现。

  “山水光气代表我的四个时期,80年代是山,90年代是水,光、气是我近年研究的两个内容”。何多苓这样告诉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脉络清晰的涵盖了我整个绘画生涯。我在八十年代受现代诗歌的影响,喜欢波尔莱尔、艾略特等诗人;后来是现代诗人,北岛、欧阳江河、翟永明等,他们的诗歌给我创作灵感。”很多人反对何多苓绘画中隐含的文学性,“但是我觉得绘画中可以有文学性和诗性,不应含有叙事性。接下来我会延续山水光气,可能会更加自由一点,更飘逸一点。”

《风》 布面油画 300x800cm 2013

《水》 布面油画 300x800cm 2013

  雅昌艺术网:麻烦何老师先聊下这次您个展“山水光气”的筹备情况。

  何多苓:这次展览从去年就开始在筹备,当时杨超馆长来成都商量做展览的事情,在一起商量之后确定下来的。这其中的过程有些漫长,因为是回顾展性质的展览,很多作品需要从藏家手里借展,尤其是2000年以前的作品。并且借的力度非常大,数量有上百幅,基本上除了日本以外,其他地方的藏画都有借过来。我这边的团队和西安美术馆那边的团队两边一起来具体操作这些事情,大家也都非常的忙碌。

  此外,这次的画册也分为两本,分别是关于整个展览的画册和关于“花卉”系列的,展览的那本叫《山水光气》,另一本花卉的是翟永明从徐渭的一首诗中选出来的,叫《只开天趣无和有》。本来我画“杂花”系列也一直是以徐渭作为范本,请翟永明帮我取一个古色古香的名字,她觉得这句就很贴切。

  雅昌艺术网:这次展览除了作品,文献方面的梳理会有吗?

  何多苓:考虑到我在艺术长沙的那次展览是以文献为主的,所以这次主要以画为主,文章相对要少一些。画册中有一些过去的文章,赵欢作为策展人有一篇简短的文章。此外学术主持许晟有写关于我人物和花卉这两块的随笔行文字,奥地利的评论家亚历山大·格林姆也有一篇比较学术的文章。

《光》 布面油画 300x800cm 2013

《气》 布面油画 300x800cm 2013

  雅昌艺术网:展览主题是怎么确定为“山水光气”的?

  何多苓:“山水光气”是根据我画的四联屏人物《风》、《水》、《光》、《气》而来。当时赵欢想把“风水光气”定为展览主题,但我觉得感觉还是有点轻了,可能更与我近年来的画作比较贴近。但我的整个80年代是跟岩石和山有关的,那个时代的画面感是很结实的,因此改为了“山水光气”。这样一来涵盖了我所有年代的创作特色,80年代的“山”,贯穿我创作的“水”和近年来的“光”和“气”,作为一种整体面貌的呈现还是比较合适的。

  雅昌艺术网:作为回顾展,作品数量又很多,在展览的布置上是怎么安排的?

  何多苓:展览的板块划分上,我和西安美术馆也是商量了很久。这次共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70年代的肖像创作,然后是80年代以《乌鸦是美丽的》为代表的一批画作,数量并不多,此后是90年代转型以后的“迷楼”,具有中国符号的一部分创作,2000年左右,过渡时期所创作的“女人体”、“大的婴儿”算一部分以及上海个展时的“兔子”系列、“野园”系列一直到“俄罗斯”系列,一直到我最近创作的关于水下的几幅“水妖”,基本都涵盖全了。

  雅昌艺术网:这次也是花了很大功夫借展,也看到了很多难得看到的作品,麻烦何老师给我们重点介绍一下这次展览的作品。

  何多苓:这次展览中,2000年以前的作品主要以肖像为主,2000年以后每个系列都有所呈现,因为是回顾展,还是想尽可能的全面呈现创作。

《乌鸦是美丽的》 布面油画 89.8x70cm 1988

《雪雁》系列连环画作品

  像这次从龙美术馆借来的油画《乌鸦是美丽的》体现了我在80年代的创作,那幅作品此前正在参展龙美术馆(西岸馆)的“转折点——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展览,因此还发了通告,喊大家要看作品尽快来看,之后就要运到西安这边来。80年代的一组人体写生素描,还有《雪雁》,对我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

《庭院方案三》 布面油画 200 x 140cm 1995

《后窗一》 布面油画 160x130cm 1997

  此外,观众还可以看到我在90年代转变风格时所创作的“迷楼”、“后窗”和“庭院方案”这一批跟中国建筑有关的系列。还有像“杂花”系列,作为我创作的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此前没有专门的展出过,这次也是专门拿了一个厅来进行展示。

  这次展览对我而言还是比较期待的,因为好多画这么多年我自己都没有见到过。从藏家手里借出来的作品都保存的很好,我们对其中一些因为特殊原因有所损坏的也请到专家进行了专门的修补。

  可以说这次借展的力度非常大,也比较成功,基本展现了我从艺40年来,从70年代在四川美院所创作的肖像作品至今,都有所体现,涵盖面非常的全,这是以往个展都没有能做到的。

  雅昌艺术网:其实何老师一直是一位比较难定义和归类的艺术家,对此您自己怎么看?

  何多苓:归类是不太好归,因为中国的几次重大的当代艺术潮流我都没有正式的参与。像川美在八大美院最早脱颖而出是因为伤痕,批判现实主义,我没有参与其中。后来进入85新潮美术时期,我也没有参与。所以我的整个艺术创作还是以个人脉络为线索,定义成中国几大艺术潮流确实有点儿困难,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必要。

《藏民》 纸上油画 53.2x38cm 1979

《朱成肖像》 纸上油画53.2x39.1cm 1979

《唐蕾肖像》 纸上油画 74x48cm 1983

《小翟》纸本素描 48x36cm 1988

  雅昌艺术网:艺术家的创作面貌的变化主要还是和时代和个人成长经历相关。

  何多苓:那是,密切相关。最早在80年代,我的创作和我下乡的经历完全笼罩着。可能与年龄有关,在90年代我逐渐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兴趣,一直到现在,我都在画面中尽可能的去呈现我所理解的中国画的笔意。

  此外,我的画始终都有一种文学性在其中。这里的“文学”指的是“诗”,不是“小说”,不是具体的情节,而是像是一种隐含在画面之外的故事,我把它称为“文学性”,这也是一条始终贯穿我创作的线索。这也是我有别于其他艺术家的地方,并不是哪一派,而是属于我自己的一种画法。

《青春》 布面油画 160x360cm 2007

《落叶》 布面油画 150x120cm 2007

《兔子下山》 布面油画 200x150cm 2010-2011

  雅昌艺术网:最早您也说过,国画是一个很简单的东西。那么对于传统的认识是如何一步步加深的?

  何多苓:那会儿年轻嘛,就很狂妄,甚至学校组织去敦煌考察我也借故不去,完全对中国画没有兴趣。还是想的太简单,觉得就是那么回事,画的也千篇一律,相对油画来说还没有什么色彩。直到90年代,我在国外时在认识的一位藏家那看到了一大批保存的非常好的中国画,包括宋画珍品,看完以后非常的震撼。在美国,我也买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画册来进行研究。马上我的创作风格就有所转变,把80年代的风格抛弃掉,转向一种更为个人化,借助一些中国符号的转变,对我而言,这也是一种很自然的转变。

  雅昌艺术网:在具体的操作中,您是如何将绘画方式与传统进行结合的?

  何多苓:最开始的借用比较简单粗暴,会用一些线条和中国画的象征符号在画面当中,也会把一些我所理解的宋画的肌理用上。那个时候我也知道是一个过渡时期,之后肯定会变。

  后来我开始研究中国画精神性的东西,在此后这也成为了一股风潮,甚至很多大型的展览都做过此类的主题。大家都以某种方法来表现中国画,甚至用油画进行再现。对于我而言,这些手段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中国画或者说文人画中一些精神性的内容是我们应该继承的。所谓的“笔意”,主要体现在“笔”上,完全是浑然一体的,像明清时代八大、徐渭的用笔完全的体现了他们的情绪。我此前没有画过中国画,现在也不打算画,我还是一直喜欢油画的,它的复杂性是我无法摆脱的。因此我在思考,如何把油画的复杂性,色彩、笔触、空间以及对光的表现与国画相结合。

  其实我80年代那一批彝族题材的创作时,画面采用了大量的空白。记得当时在美国展出时受到了很大的质疑,西方人说这么多空白,难道藏家要为这些空白买单吗?他们不理解“空”在中国绘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空”等于“满”,甚至更满。在我心里,对于绘画一直有“空”的因素。一个是“空”,还有一个是“线条”,中国画的线条,这其中的精髓就是笔意。甚至是皴法,事实上油画笔完全可以体现这些,我也一直在其中做一些摸索。

  我觉得这次翟永明用徐渭的“只开天趣无和有”来命名其实是很贴切的,我喜欢把中国画的技法融入到油画当中,将其结合起来。当然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些就是我所理解的中国画,其中的精神和抽象的气质是需要继承的,而非用油画去画国画,毕竟绘画语言和体系是完全不一样的。

  作为一名中国画家,我觉得我现在做的一些工作是在继承,也可以说对油画技法有一些发展。西方当代油画我也看了很多,还是略微有些失望,觉得他们在这一点上有点停滞不前,油画的技法没有太大的进步。反而对于油画技法的贡献,是跟我们学习了中国画有所关系。

《俄罗斯森林04》 布面油画 100×80cm 2014深秋 诺夫哥诺德

《俄罗斯森林(白银时代)阿赫玛托娃-忧伤》布面油画 150×200cm 2016

  雅昌艺术网:何老师,如何理解“对于油画技法的贡献,跟学习中国画有关系”这句话?

  何多苓:我们都是学习的西方油画,习惯了一种用技法,色彩,笔触把一张油画画好之后挂出来给你看的方式。你看到的也是它的画面,跟方法和画画的过程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中国画不同的地方在于,要把这个过程体现给你看。如何使用水分,使用墨,甚至要题字。一张国画长卷完全是时间过程的体现,那么油画如何体现这种时间感,也是我想要去表现的。

  在我的画面中,甚至连最初用油墨勾的线都看得到,我没有把它们遮盖掉,在我看来这就是时间的过程。在画画时如何用笔,也跟我当时的情绪是相结合的,大家可以从画中看到我所想要体现的东西,这一点跟西方传统绘画是不一样的。时间感体现在绘画的用笔过程之中,胸怀也体现于其中。就像文人画在中国最早是业余画家画的,院体画才是正宗的一样。油画就像我们学的院体画,跟文人画结合进行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对此我乐此不疲,也准备继续进行下去,想做的更极端一点。不光是在笔意上,在用色上也更强调中国画一些。

《杂花写生No.3-23》 布面油画 80x50cm 2013

《杂花写生No.7-2》 布面油画 100x50cm 2017

《杂花写生-七十而立卷》 布面油画 50x200cm 2018

  雅昌艺术网:对于画面的色彩,您刚才也谈到了。从最初的用色深,到近年来的偏轻,这个转变和其中您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何多苓:颜色上的区别还是很大的。80年代时,在凉山下乡那几年的印象我整整用了差不多十年才把这些积累用完。当时正处在我的成长期,因此对我的影响很大。其实凉山并不完全是我画的那个样子的,在空间上我进行了一定的裁剪,后面还有很多大山,有点儿云南山水的厚重,天高云淡的感觉,完全不像成都。我不喜欢画蓝天,在画面中都是灰色的天空,地平线就是一根线,这些都体现了那个时代与土地的密切关系。就像电影《黄土地》,那些都是大家离不开的,所谓的乡土到后来的乡土主义,影响了我的80年代。

  此后,我开始转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并逐渐隐去了原来的乡土、英雄主义和青春情结。画面并不是纯粹的主观去展现一些内容,为了表现而画,还是跟时代以及整个人的情绪相关。时代在前进,城市发展进程中,乡土离我们越来越远,自然与人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脆弱,我也开始越来越追求一些更为本质的东西。回过头来看原来的一些画,是有一种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感觉在其中的,有点儿道家的味道。当我从那个年代给我留下的所有沉重中走出来,充分的展示完全它以后,沉重这些关键词逐渐消失后,我越来越注重一种瞬间即逝的感觉,飘逸、注重光感,也越来越轻,这些本质也慢慢显现出来。

《带阁楼的房子》系列 布面油画 1986

  这些都跟大时代背景,跟自己对绘画的感悟,甚至跟技巧都有所关系。我80年代画的那套《带阁楼的房子》完全跟那个时代没有任何关系,更多的属于灵光一现类型的创作。我觉得那套画跟我现在的状态很接近,有我特别喜欢的东西在其中,这些才是本质性的。

  雅昌艺术网:这种喜欢的东西又重新出现的感觉,可以理解成您的绘画进入到了一个良好的状态。

  何多苓:以每十年为一期,我会有一个变化,全是跟随自己的想法在变。告别了80年代土地给我的沉重回忆后,我的绘画更加的自由,到了我这个年纪,更多的是画自己想画的东西,过去的历史可以回顾但不一定要那样去画。

  其实说沉重,对我来说是既有诗意又非常享受的一个过程,我并没有认为下乡就是地狱,而是觉得到了另外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一直延伸到现在,只是不同的阶段我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它。所以我的整个绘画史就是自己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确实和时代息息相关,又好像没有任何关系。

  雅昌艺术网:谢谢何老师!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李璞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smily

      有深度。
      01年前 0

      我去2000:

      主要何老师谈的好~
    • SichuanArt_com

      一篇不错的专访
      01年前 0

      我去2000:

      谢谢支持!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