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快讯】社区更新与公共艺术国际学术论坛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DN8ZwmmGIkZhgUugF6cmAWO5gaSlghasrAIAMPRo.png

开幕式嘉宾合影

2018年11月26日上午8:30,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美国亚利桑安大学东亚系承办的“社区更新与公共艺术国际”学术论坛于四川美术学院罗中立美术馆拉开帷幕。

8roDrMWv8qd0ZKuWyeVRyOvOeD5Af6bjWWaHyz8t.png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焦兴涛致辞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焦兴涛在欢迎致辞中表示 希望通过此次学术研讨会为致力于研究和参与艺术创作的中外艺术学者和艺术家搭建合作与交流的学术平台,并为各位学者艺术家介绍了四川美术学院的概况。

焦兴涛教授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说到,在羊蹬开始几年后,有越来越多参与式艺术和介入式艺术的理论进入中国,这些理论和自发的艺术性创作中形成了一种对应的关系。“当时希望能有一个国际性的讨论,让国内国外的这样一种艺术发展的经验和理论体系进行交流,但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搁置了两年,虽然如今讨论与当时的初衷有一些转移,但还是一个值得总结的内容。”

o2HyvAfS2Eq8h4hlwtwQBpxOJ821lc9avJpDaGfu.png

“社区更新与公共艺术”国际学术论坛

       在论坛最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系和人类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任海 作为主持人总结了此次论坛中外学者所提到的问题,以及这样的艺术类型所面临的问题、未来的矛盾和今后的可能性与方向。

26日上午直播链接:

【直播回放】走进“社区更新与公共艺术”国际学术论坛的开幕式首场议程(上)

【直播回放】走进“社区更新与公共艺术”国际学术论坛的开幕式首场议程(下)

26日下午直播链接:

【直播回放】走进“社区更新与公共艺术”国际学术论坛首日议程(二)上

【直播回放】走进“社区更新与公共艺术”国际学术论坛首日议程(二)下

27日直播链接

【直播预告】“社区更新与公共艺术”国际学术论坛之“羊磴艺术合作社”(三)

 

11月26日 论坛安排


 9:00-10:30 

一、作为艺术方法的民族志:设计,规划与实践

主持人 Chair:任海教授

1、“作为社会介入性艺术的‘民族志’设计”

本杰明·盖多斯 教授, 美国密西根大学弗林特分校艺术与艺术史系设计学教授

设计视角可以为社会参与式的创意项目带来什么?作为在公共艺术和参与式设计领域的设计者,其讨论了社会参与式艺术和设计实践之间的一些异同点。

 2、“创意的社会性:财政紧缩政策时代的艺术资助”

茱莉亚·叶兹比克梅隆,人文学博士后研究员, 美国密西根大学艺术史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茱莉亚·叶兹比克梅隆就“如何定义社会参与式艺术的社会性”这一问题来讨论最近受密歇根底特律一家非营利艺术管理组织之托,进行的一个合作研究项目所取得的成果。这一研究的关键是要努力去更好地弄清楚社会参与式艺术家们和他们所在社区的关系,以及他们除了做一般的项目之外,在拿不到项目资金的情况下,是怎样继续自己的工作的。调查还包括探究社会参与式艺术作品是怎样建立其具体的社会性关系的,还有应怎样定义和支撑这些关系。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艺术工作目前处在一个被各种资本主义力量所操纵的具不安稳性的某个地方,或者如杰米·配克所说的“财政紧缩城市主义”(2012)的环境中。因此,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社会参与式艺术研究中所遇到的一种社会性就是形式与经验的社会关系:城市形式及其创意性转变是怎样和城市生活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的?

3、行动:社会参与式艺术,国家以及艺术村的形成

安妮·马尔科姆,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博士候选人

当地政府为了宣传该村落的成功,把村落的艺术定位去掉而强调其文化定位。在城中村的环境中和移民工作不安稳的情况下,养生有乐趣吗?还是说,这些养生活动体现了人们在这个日益物质化的城市里对道德素养的追求?


10:40-12:10

二、参与式艺术的反思:宇宙技术,都市更新与空间政治

主持人 Chair:孙振华教授

1、 “艺术智能与社会生产:在宇宙都市中作为宇宙技术的艺术”

任海 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系和人类学院; 中国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

当今世界面临着无数需要迫切地解决的人类的问题(如战争、经济危机、全球变暖、环境恶劣、贫困、社会不平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全球各地的城市用”创意城市”的概念把“文化”和“创意”作为驱动力来处理这些问题。在全球化的创意城市的历史背景下,在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不断地加速的时代,试图在一个去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都市”里思考艺术如何让我们面对各种与人相关的挑战。

2、“转向为何? 何为转向?: 都市更新运动里的公共艺术与转向”

倪昆 先生, 器·Haus空间联合创办与策展人、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客座研究员

2010年之后,随着社会介入性艺术多维度的渗透至社会各场域,与介入性艺术有关的各类型社区社群艺术(Community Art)被广泛讨论,并为众多艺术家及艺术群体所实践并推动。“关系艺术”,“参与式艺术”,“对谈性艺术”等也因其鲜明的伦理转向—重社会关系建构,轻形式美学实践—广受关注,或者说备受质疑。吊诡之处在于,这场发生在社会场域里的艺术行动因其“模糊”“暧昧”的艺术原则快速的成为了当前都市更新运动里的重要工作板块和创意源泉。重新审视和讨论艺术在公共场域的生产及边界,则是迫切而重要的工作。

3、“参与式艺术的三条审美路径及空间政治”

王志亮 副教授,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参与式艺术比历史上的前卫艺术和新前卫艺术更激进地处理空间问题,他们往往以制造事件的形式,来改变展示空间和日常生活空间。本文将其总结为“翻转剧场”和“反场所的乌托邦”,在这两种空间形式背后,是参与式艺术呈现出来的某种自反性社群和亚政治的倾向。


13:30-15:30

三、艺术实践的智慧交流:参与和互动的形式与实践

主持人 Chair:任海教授

1、“社会参与式艺术教学”

郑波 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

其和其研究团队建立了seachina.net,这是一个结合数字档案和线上课程(网络公开课)于一体的网站。并探讨了在这一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收获。以及一些在两所艺术学校教授社会参与式艺术课程方面获得的经验,并介绍一些可利用的中英文教学材料。

2、“艺术、新自由主义和西方语境中共享资源的命运”

约翰·罗伯茨 教授, 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艺术学院

在北美和欧洲,公共服务的私有化和收缩化导致了共享资源的“封闭”。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从事合作、社区互动和教学交流形式的艺术活动,即“后物品”或参与式艺术实践,都将共享资源视为文化和艺术思想的重要场所。通过抵制市场的压制和与这些压制相关的压力,或者在其外部运作,这些参与式艺术已经发展出了多种“共同的交流”的形式。通常对这个历史发展的解释是,这些艺术实践表达了政治领域中各种形式的活动。这些智力交流和干预的模式实际上是自主的艺术生产形式。我们应该重视这些自主的艺术生产形式,因为这涉及到艺术与政治轴线的重新校准。

3、“作为社会参与的场所的数字诗学”

达文·赫克曼 教授,美国威诺那州立大学大众传播学系

分析了几个参与式作品:塞尔吉·布夏尔东等的《打字印刷》(Typomatic)罗博·维蒂希等的《斯佩蒂秀》(Speidishow)和尼克·蒙特福德等的《太鲁阁峡谷》(Taroko Gorge)。

4、“祭奠/改变地貌”

阿迪拉·李克娜 教授,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英文系

萨拉·冈萨雷斯,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学生部对外教育处

其提出另一个大学与社区合作的模式。作为公共学者,进行参与式行动导向型项目,把环境艺术看作是体现社会正义并有公众参与的文化性艺术。并提出的在地合作包括社会正义教育者和公共学者之间的合作。


15:45-17:45

四、社区文化再造:会参与式艺术如何面对传统和现代性?

主持人 Chair:孙振华教授

1、“溯‘源’而上:社会参与式艺术与区域文化再造”

陈晓阳 副教授,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

其从文化再造的视角,通过对华南地区近十年的社会参与式艺术项目的梳理,比对同区域及跨区域相关项目在实践方法上的异同,探讨中国不同区域现场中社会参与式艺术的类型化特征及其所遭遇的相似问题。并以坐落于广州乐明村的“源美术馆”角柜计划为例,延展讨论作为一种再造社区认同及发明新文化传统的实验性方法,社会参与式艺术与区域文化再造交互结合的可能性。

2、“乐把他乡变故乡” (“From Their Town to Our Town”)

张凯琴,公共艺术家、艺术项目组织者

马利安,深圳社会学家、艺术家

过去“故乡”赋予了中国人强烈的归属感。然而,因为深圳的居民绝大多数来自各个地方,这个现实意味着-生活在深圳的2000万人没有共同的故乡。其探讨了这带来的问题是:要么,我们需要寻找新的共同归属是什么?要么就必须回答没有共同归属的人到底怎样才可以生活在一起?

3、“‘艺术乡建’的‘士绅化’与乡村社区的‘再士绅化’”

张晖 博士,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在“艺术乡建”的诸多实践个案中,一个常常招致批评的面向,是其所呈现出的“士绅化”倾向 – 与文创经济以及其他类型的资本相结合的文化实践活动,被认为“侵入”了乡村社区,并有可能破坏社区原有的社会肌理。其试图梳理“士绅化”这一在都市更新过程中被广为使用的批判性概念的脉络,并讨论其在乡村社区,特别是应用于中国乡土问题时的可适用性。同时,结合对于当下的“新乡贤”话语的分析,以及与此现象相关的田野观察,去讨论与“士绅化”过程可能有着某种联系的乡土社区的“再士绅化”现象。

4、“公共艺术与当地文化传统” (“Public Art and Local Cultural Traditions”)

于长江 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一、城乡建设中的公共艺术

二、纠结:公共艺术与当地传统的关系

三、艺术独立性的悖论

四、传统:拓扑化的迷幻?

五、几种选择:忽视?结合?妥协?扬弃?汲取?


18:00-18:30

五、 总结

孙振华 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四川美术学院 

任海 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系和人类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

      

作者:谭娟,于淼(实习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